大安法师
我们应该把大乘的法宝,尤其是因果的,讲轮回、讲戒律、讲净土法门的经书和光盘,广为流传。可能一部经书、一张光盘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能拯救一个人,意义重大。
梦参老和尚法语
平时一定要分配些时间来修行,让我们对解脱更有把握一点。说到有把握,要怎样才知道有没有把握呢?以前一见着心爱的东西,你会贪恋的不得了,现在因为修行的关系,淡泊了,甚至有没有都无所谓了。这都是很好的现象和进步。所以不论时间多少,每天都应安排出一段来修行,这很重要。
天台子达照
《警示》:人生这么苦,赶紧精进修!若不及时行,无常快来临!得到临终日,后悔已太迟!轮回无量劫,真悟才停歇!一切业障海,迷幻实不该!佛慈常垂手,接引永无休!怎忍菩萨泪,凡心重重碎!劝君早回头,极力趋上游!
达真堪布
你不嗔恨他人,他人也不会嗔恨你。如果有人向你发火,这是你往昔嗔恨众生的果报。
大安法师
有人长得很端正,是什么原因?由于他有一颗忍辱的心、柔和的心,不跟人计较,心量开阔;造佛像,因为佛像很庄严,你造佛像,就感得今生长相庄严;以饮食布施他人,人饿了,他身心就很憔悴,就不好看,如果吃得饱了,他的身心就很安乐,就好看一点,你用饮食施人也是你感得身形端正之因。
大安法师
荣枯得失都是我们宿世的业力所招感的,是自己行为导致的。所以现在虽然我下岗了、生病了、冤家对头碰面了等等,这些非常不如意的事情集中到自己头上,你都能安然忍受啊。你欠了债嘛,你得要还债嘛,这是一个因果的法则嘛。
少林寺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命由自己造,福由自己求,造恶自然折福,修善自然得福。为人不知反躬内省,从心而求,只顾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那就算用尽心机也是求不到的。若能一心行善定能改变命运。
天台子达照
听人说话四要:微笑,倾听,点头,回应。听人说话四忌:插话,纠正,先知,追问。对人说话四要:真诚,低调,谦虚,简要。对人说话四忌:妄谈,高调,刻薄,炫耀。能不说话最好不说,话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修行人守住口,就成功了三分之一!
达真堪布
我们有时候虽然做的是善事,却给自己带来了一些烦恼、痛苦。这不是做善事的问题,而是因为你做善事的时候缺乏智慧。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做善事的时候,都不能缺乏智慧。有智慧才有方便,有方便才没有障碍。
达真堪布
我们现在学佛修行了,虽然还做不到“诸恶莫作”,但是也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我们可以有烦恼,但不能太粗重;我们可以有动机,但不能太恶劣。如果犯了错,应该有畏惧心与羞愧心。有些人虽然学佛了,但是一点都不在乎造业,非常随便,这样还不如不学佛。
大愿法师
百丈禅师举起棒子打一个前来向他印证开悟的僧人, 他打是干什么?要打掉他那个大脑思维,打掉他大脑思维的观念,哪里有一个什么开悟的观念可以给你去抓住不放呢?
大安法师
《梵网经菩萨戒》讲,我们在山里、田间看到一切?飞蠕动之物,都要心念口言:“汝等要发菩提心,要修行佛道。”你别看当时好像没有作用,实际上你这个愿就跟这群众生结上了缘分。
梦参老和尚法语
【心容万境,万法唯心】华藏世界品中讲:法性虚空能容万境,心量越大,容量也就越大。众生心很小,菩萨心非常大。你容华藏世界,就是华藏境界。你容娑婆世界,就是娑婆世界的境界。必须要愿大,心量才大。心容万境,万法唯心。有这样的心境就是华藏世界的显现。即华藏世界海。
达真堪布
处处存好心、做好事,处处发大心、发大愿,这是唯一的解脱方法。这样你才能打开心胸,才能摆脱烦恼痛苦。
达真堪布
如果我们做火施的时候能发慈悲心,身边的众生就能得到利益,我们也能解脱,这是一举两得的方法。其实,火施是一种非常殊胜的了缘了债的方法,大家都不好好利用,却总说:“头疼了,心脏病犯了,家里出事了,上师加持我!”我给大家传授了火施修法,嘱咐你每天都要修持,这就是加持,除此之外没有加持。
大安法师
我们读佛经,一定要洗手、焚香。不要把它卷起来,折页。甚至架着二郎腿在看,或者把经典作枕头,或者跟那些杂书放在一起,或者把杂书放在经典之上……这些都要注意。对经典要如同佛像——如同佛在面前一样,要恭恭敬敬。
达真堪布
在一切显现当中,保持一个觉悟的心态,不要迷惑。迷了就是众生,觉了就是佛。在哪里迷?在哪里觉?就在这一切显现当中。
天台子达照
幸福人生是:两只脚能走路,两只手能做事,两个脑子能统一运用,智慧和方便能完美展现,享受生活而不会堕落奢靡,清心无为而不致枯木寒岩,是非分明而能够怨亲平等,精进努力而能够无为无作,极高妙而反平常,致清淡而富内涵,恰到好处,天衣无缝,不假装潢,刻意求全,反致损伤,受用无尽,喜悦清凉!
梦参老和尚法语
你念经的时候尽打妄想,不念经没有事,一打开经本坐在那里,有两种情形:不是打瞌睡昏沉,就是掉举的妄念纷飞。面对这种情形,你自己要罚自己,怎么罚啊?从头念起!看你第二遍还注意不注意,不注意,你再从头念起,这样对治久了心就容易调服。
大安法师
布施要有欢喜心,不能勉强,不能好像布施出去是没办法,布施出去很后悔,像钝刀割肉似的,那所得的福德就会有折扣;如果你以怜悯、欢喜心布施出去了,你未来是得无量的福德。
少林寺
【永信禅语】过去的事,莫去想它,过去了;未来的事,莫去求它,求不得;现在的事,莫去执着,徒增烦恼。只要出发点是纯正的,是利益众生的,就不必介意他人的看法。
大安法师
有的人邪知邪见,很难产生正确的东西,这是由于他宿世喜欢亲近恶人,赞扬、赞叹那些恶法;或者自己得到一些知识技能,或者闻到佛法,他很吝啬,他不说出来,生怕别人知道;这些都会感得他恶智或者愚痴的这种果报。
大安法师
你对这个世间的家亲眷属、子孙放不下,如果你不往生的话,你一轮回,你放不下也得放下。等你真正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用天眼一观察,就知道你的家亲眷属正在干什么,而且你有能力再回来,随机的又示现种种的身份来度化他们。
大愿法师
实际上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非都只是为了破妄,破执、因为真心本来法尔如是,亘古如是,不是你后来通过修才得到的,不用修的。
大愿法师
不懂禅智慧的人,他是用不了义的修行方法,会一直排斥和抗拒自己的念头,一直试图云赶走它,妄想着在未来能够成佛,能够开悟,其实还是落在凡夫心行里面。他用种种的方法去排遣那片云,所以就会产生千千万万的云彩,从而也遮蔽了无垠的蓝天。
达真堪布
所有这些缘法都是无常的,都在刹那当中变,都不离痛苦的本性。我们不要让自己沉溺在顺缘当中,也不要让自己败倒在逆境当中。
少林寺
弟子问禅师:“师父,如何才能控制情绪,遇事不生气呢?” 禅师答道:“深信因果,则不生迷惑,一切恩怨皆因果所致,无迷则无嗔。生气,就好像自己喝毒药而指望别人痛苦。”
少林寺
【永信禅语】我们常说“六根清净”,就是要求净化日常生活污染,只要生活中的心行净,那么我们的意念就自然而然地随着净了。只有心行意念内外都净,内心就安宁坦然,无牵无挂。六祖在《坛经》里说:“外不著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一个人能做到于内安宁坦然,于外无牵无挂,这就是禅,这就是定。
大安法师
阿弥陀佛有天眼通,能看得到我们;阿弥陀佛有天耳通,我们苦难的呼救他马上能听到;阿弥陀佛有他心通,我们的心里打什么妄想,有什么愿心,阿弥陀佛都会知道。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只要有求,阿弥陀佛马上就会应。
达真堪布
对世间没有丝毫贪着,对轮回没有丝毫贪恋,这个时候才是最安全的,谁也伤害不到你。
达真堪布
算计、损害他人的善根与福德,会毁损自己原有的善根与福德。随喜、赞叹他人的善根和福德,自己也能得到如是的善根与福德。
达真堪布
曾经,帝洛巴上师对那若巴说:“孩儿啊,这些显现不会束缚你,执着才会束缚你。”放下执着,这些显现法无论是清净的还是不清净的,都不会束缚你,也不会伤害你。
大安法师
大乘佛法特别重视般若。所以《金刚经》不断的讲,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是又不能住在这种空性里面,还得以慈悲愿力来修一切善法:由空生有。那么不住在空,是由于你有慈悲;不住在有,是由于你有智慧。悲智双运,才能够得无上正等正觉。
大安法师
净土祖师总是教我们,你学净土法门,先要看净土的经论,看祖师的著作;先把这个事理搞清楚,信心根立住之后再去看通途的佛法。如果你这个信心的根还没有扎稳,先看通途的佛法,以后你再看净土法门往往很难相信。因为它是特别法门,不能用通途的教理来概述。
少林寺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是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
大安法师
如果我们往生不了,我们的神识一出体,就会有中阴身。中阴身一般:快的就很快投生,慢的也得要七七四十九天。中阴身阶段,他受业力的牵引。随着他的业力,哪个重,就到哪一道里面去。他就有一个投胎的问题。那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没有这样的中阴身投胎问题,他不经过中阴身。
梦参老和尚法语
经常布施欢喜,使你自己没有怒容。这能转化你的嗔恨心,转愤怒变成无量的宽容慈悲。经常这样观想练习,你就是修弥勒菩萨的行愿,就会得到弥勒慈氏的加持。
达真堪布
我们现在工作、生活,为什么心总是不定、散乱?就是想的事太多,欲望太强。想得到这个、还想得到那个,有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这都是无常法没有修好,尤其是死期不定这个道理还没有弄明白。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