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很多人在追求禅却找不到禅。其实禅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我们天天都在生活,却不能静下心来欣赏生活。在生活中超越自我,禅就会出现在你面前。这时你欣赏它就可以了,不要想抓住它。
大安法师
当我们念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时候,我们能念的心就具足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持名就是观像念佛。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精神上的需求比物资上的需求更为重要,因为精神的贫乏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物资贫乏所带来的痛苦。现在大家有吃有喝,有穿有戴,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相反物资条件越好,我们越是不满足,永不满足的贪欲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我们要善于利用烦恼来改变自己的人生,烦恼就是一个很有用的反面教材。没有烦恼就无从显示菩提的作用,只有转烦恼才能成菩提。所以菩提要向烦恼中求,涅槃要向生死中求,清净是在污染被转化之后才显现的一种境界。一切法相待而成,善于理解和运用,处处都是菩提念念不离智慧。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要发愿度脱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要礼敬一切诸佛菩萨,奉行一切善法。将我们的心量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的力量就会无穷无尽,心胸才会开阔,才会放眼大千世界,成就无上菩提。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我们开始修行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修行成就了,才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凡是“有所得”的心都有局限,都有痛苦;只有达到“无所得”的高度时,才能用禅的智慧超越局限,摆脱痛苦。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如果事事都要与个人的利害得失挂钩,这会很痛苦。学会在生活中修行,有感恩的心,有分享的心,有包容的心,有结缘的心,有奉献的心。做事不图回报,奉献不讲条件,低调做人,淡泊名利。既要有“和风新气象”,又要有“平淡旧精神”。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佛教讲一切从心开始,我们迎接新的一天,迎接新的一月,迎接新的一年,都要从心开始。内心清净一天,环境就清净一天;内心清净一个月,环境就清净一个月;内心一年都清净,我们这一年就是清净的一年,就是太平无事的一年。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祖师向弟子开示禅法:"你行礼时我低头;你端饭菜来我就吃;你端茶来我就喝。"生活禅就是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禅机和妙用。要时时反求诸已,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内心始终保持平淡,不起分别,一切都坦然面对,如实面对,这就是禅的表现。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知足者常乐。知足者经常有满足感,经常有快乐感。渴求是贪的表现,我们的心老在渴求中,希望得到这个,希望得到那个,总在焦虑中,总在渴求中,总在痛苦中。有求皆苦,无求自乐。
大安法师
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一夫一妻法律允许的婚姻关系可以。口业,不妄语,小妄语是见言不见,不见言见;大妄语是没有证到什么圣果却说自己证到圣果。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业是要防止邪念出来,贪欲的、瞋恚的、愚痴的念头都要防止。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世间的一切,除了缘,没有别的东西了。所以,感恩、包容、分享,是为了更好地结缘;结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感恩、包容、分享。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做人做事要对自己负责任,也要对他人负责任,人天路上,作福为先,成就他人的修行,就是在成就自己的修行。自求多福,别人无法代替。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选定目标一门深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天天、时时、刻刻不放过,就一定会有成功的希望。凡是朝三暮四的人很难有成功的希望。
大安法师
净土经典说,我们在娑婆世界至心念佛,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就有一朵莲华长出来,并在上面写你的名字。我们信愿持名,不仅在庄严我们娑婆世界,同时也在庄严极乐世界,我们信愿念佛的功夫,越精勤,莲华绽出的光色,就越灿烂。如果我们退心了,后悔了,莲华也会枯萎。所以这个一念心性是很不可思议的。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一切事努力去做就好,成与不成,勉强不得。且听古人诗曰:“花谢花开,时去时来,福方过眼,祸已成胎。得未足慕,失未足哀,得失在天,静听天裁。”这些话乍听好像有些消极,如果静静地想一想,却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我们修学佛法,首先要信仰三宝,要对三宝树立不可动摇的信心。对三宝没有信心,修行就不能入门,修行就没有加持力,修行就没有效果。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人性的升华与净化,人性就成为佛性。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发挥善的一面,人人都讲良心、修道德,世界就有希望;发挥恶的一面,不讲良心,不修道德,那就是世界末日。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五戒中的不邪淫戒,其本义就是保护女性尊严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定。如果人人都严格守持不邪淫的戒律,彼此的家庭都会幸福,人格尊严就能有保证。
大安法师
我们了解了念佛的原理,比较全面地把握之后,落实在我们的行为当中。念佛一法,一定要去实践。读经就像读药方,念佛才是在服药。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呢?这个问题很复杂。简单地说可以有一个标准,就是以佛心作佛事,或者说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人生的烦恼与痛苦源自分别取舍,源自憎恨与贪爱,一切从“我”出发,我字当头,顺我者爱,逆我者憎,幸福解脱之路被“我”堵塞了。只要把憎爱之心扫除干净,就能获得无上智慧。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做人做事都要专注,不要患得患失,不想过去未来,专注当下。“专注当下”既能做好当下的事,也会少很多烦恼。我骑自行车,你坐小轿车,马上生起了攀比心,痛苦随之而来。各有因缘莫羡人,攀比不如实干。回归当下,轻松自在。
黄梅四祖寺
净慧长老:没有神圣意识,产生不了宗教情怀;没有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之心,做事就会毫无忌惮地为所欲为,家庭社会就难以和谐。有了虔诚的宗教情怀,就有修身进德的动力,就有修身养性的要求,就有开悟成佛的希望。
大安法师
净土一法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证无上正等正觉现量亲证的境界,为了让大家产生信心,他和盘托出,并不断地说,让我们不断的熏习。
大安法师
问:家里丈夫一直在做家务,我学佛后感到愧疚怎么办?答:感到愧疚,这是好现象,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愧疚上,要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让他对佛教就有好感,也许就会接触佛法,开始学佛。
微博精选
【觉悟】净慧长老开示:做好人的六条准则。第一知因果,不懂得世出世间的因果,一切事情都无从说起。第二讲良心。良心就是“知恩报恩”。第三守道德。第四立志向。第五养识见,识见不仅仅是知识,它比知识更实在。第六“充才干”,充实自己的才干。
天涯禅心
什么叫加持?加持来源于内心对佛法的信心,当你有信心就有加持。加--就是给予,接受上师给予的佛法及修持方法,并时时提醒自己,保持正知正念;持--你把上师教导的修持方法融入生活中,并精进修持,直至转变你的心!加持真正的意义在于你透过上师的方法,不断修持,而变得越来越贤善了。
释道成
千供养,万供养,脸上无嗔真供养。宿世缘,今生缘,尽心努力真随缘。
目莲寺
净慧长老:做善事是无条件的,就同孝养父母一样没有任何条件;我们孝养父母并不是想得到父母的表扬和回报。我们做好事做善事也同样如此,要从发自内心的意乐去做好事做善事,我们就心地坦荡,轻松快乐。
慧源圆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美很平淡,也很简单,无需刻意,自然就好。无论如何看待美丑,判断是源自于心的,不管是拥有美的人,还是欣赏美的人都一样。做作的美只会存在于一瞬间,而真正的美却是读万遍也不厌倦。美和丑永远相伴在一起,取舍不在别人,在自己的心上,在自己的眼中,在自己的修行里。
目莲寺
净慧长老:佛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方便就是能适应各种环境、解决各种问题的大智慧。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当中,用佛教的大智慧,减轻人们的压力,排解人们的焦虑,淡化人们的烦恼,使生活快乐一点,轻松一点。
目莲寺
净慧长老:学佛的人要有感恩的心,要有敬畏的心,要有神圣的心,要有发自天然本性的善心善念,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碍自在,智慧解脱;不忘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就对社会有一份责任感;不忘记自己是三宝弟子,就对三宝有一份责任感。
赵州茶馆
净慧长老:古人讲:“百孝不如一顺。” 我们要用一种温顺、恭敬、微笑的态度来供养父母。不管父母讲什么,都要顺从,万一有不合自己心意的言语,也要耐心地听取,然后耐心地作解释。切不可对父母大声说话,更不能在父母面前发脾气。
星云大师
有的人参禅是修身不修心,他端身正坐,威仪庄严,但是心里面的贪瞋痴烦恼、人我,一点都没有去除,实在空负大好时光。因此,参禅要紧的是,要能内外一如,表里一致。
星云大师
以谦虚忍让养深积厚,在无求无得中,享有浩瀚三千大千世界;以牺牲奉献融和人我,在泯除对待中,得到无量无边法喜禅悦。
微博精选
一行禅师特别强调修行人要安住当下,提起正念,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一切时一切处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觉照能力,这种提法真正把握了禅的精髓,与我们所提出的的生活禅在本质上不谋而合。——净慧长老
破诸烦恼
净慧长老: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坐在蒲团上看不出来。坐在蒲团上像一尊菩萨,走下蒲团还像不像菩萨,那就要看在生活中的表现,“生活”就是一面镜子,是佛还是魔,在“生活”这面镜子前,各种形态都清清楚楚。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