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师
【戒是一切法幢如帝释幢】帝释的幢一张,诸天生大欢喜,因为这个幢代表能战胜修罗的。戒,好像帝释幢一样。戒这个法幢一旦建立起来,一切护法乃至菩萨、诸天都欢喜。为什么?可以战胜一切烦恼,去除我们修行人的一切烦恼习气,所知障等等了,都能战胜,好像帝释打胜修罗一样,所以说是法幢。
智敏上师
【施看病人】看病的人,因为他照顾病人,就在他身上也可以培极大的福。那照顾病人的福气可想而知了;看病的人,你去供养他,尚且感大福,那么你直接供养病人,当然福报更大。
智敏上师
【随喜】一个穷人、或者乞丐,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宝藏,都是珍珠宝贝,极大的欢喜。人家做了功德,我们的欢喜心也这么大,这叫随喜。而世间一般人,看到人家做的功德,不是随喜 ,而是妒忌,甚至于妨碍,把他破坏。把人家的功德破坏了,自己也造很大罪,划不来。
智敏上师
【请不要乱扔印有佛像的门票香盒】今天释尊诞生日,若在景区、寺院里遇到印有佛菩萨、经、塔等三宝形象的门票、香盒等等千万不要扔在地上或垃圾堆里,拜佛先敬佛,求福先惜福、修福!希望大家能把带佛菩萨、经、塔相关的纸物如法处理,让我们敬而处之!望明此深义,广而告之!
智敏上师
【出家人的袈裟,为什么是一条一条的?】袈裟是福田衣。佛在世,佛是福田;佛涅槃之后,僧就是佛的代表,也是人间的福田。在这个福田里,能够种少少的善根,最起码的可以得人天的果,最后达到无住涅槃的大果。
智敏上师
修的时候不舍悲,不要把悲心舍掉,自己拼命用功,不管人家。团体里很多人,他自己关在房间里用功倒是蛮用功的,但是团体的事情叫他去干也不干的,这个就是没有悲心了。
智敏上师
现在附体的鬼神很多,鼓励大家要持戒。假使持戒清净的,一条戒有五个护法神,居士持五戒,有二十五个护法神,那些小鬼怎么敢侵犯你呢?
智敏上师
【修】由闻思得到的定解,是离开了一切疑惑的。接着不断地去修,不断的串习。一次一次的熏修,这个就叫修。闻思跟修是一贯的。离开闻思就谈不上修,离开闻就没有思,离思就没有修,这个东西是整个一连串的,等流下来的。
智敏上师
(别人对我)赞叹也好、承事也好,既不能增加我的福报,又不能使我长寿,也不能增加我的势力,也不能使我无病,反而糟蹋一些福德。也不能身安乐,下一辈子也不能安乐,这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好处。假使我认识到什么叫自利的话,那么这些赞叹对我有什么好处呢?那人家对你赞叹失掉了,有什么值得不欢喜呢?
智敏上师
【怎样生起出离心呢?】不是说“我要出离”这么喊出离心就来了;不是说“我要成佛”,成佛就来了。——那都是小孩子的幻想,不现实的。我们佛弟子是讲智慧的,那些不实际的事情,我们是不干的,我们是踏踏实实,依着道理走。要生出离心,一定要有因缘,这个因缘就是修出离心的办法——观苦。
智敏上师
【精进的心态是啥样的?】做善事的时候,不退,有这个勇气,心“勇悍”,不怕.做善事,再困难也要做,这个就是精进。
智敏上师
【警惕】恶知识的坏处太多了,要提高警惕,即使你是最好的,但是你跟恶知识一起的时候,就跟他一样了,上的变成下的;而下的要往上爬则很困难,哪怕你跟的是最好的,经大努力,你也仅仅能成个中等。就是往上难,往下容易。
智敏上师
保持健康长寿的方法——保健法,就是戒杀放生。这是最要紧的,维他命C了、维他命B了这些东西吃了都是在其次的,从因果上看,最重要的就是戒杀放生。吃素一方面对身体好,一方面就是间接地戒杀放生。大家要欢喜、身体健康、长寿,最好的办法就是戒杀放生。
智敏上师
我们要成佛,要修成佛的因,果上的佛是难达到,因上的一个个成佛的缘起,一个个要积累。要积累成佛的缘起,你该怎么积呢?需要知道。知道从何而知道呢?听闻正法。所以说,我们要听闻正法,要思念听闻正法的利益。既然听闻正法有这么大的好处,那么要“发勇悍心,断器过等,而正听闻”
智敏上师
《法华经》里边说,佛说话有实有权,实是直接了当给你说的,权是方便说的。权就是说转个弯儿,就是声闻,先到化城,然后再引到菩提道,菩提的目的。那么实的说的,那就是直接了当说大乘:你们应当趣向菩提。那么管你实也好,权也好,目的都是成佛的。
智敏上师
我们闻法的时候该怎么发心呢?就是要“我为利一切有情,愿当成佛”。要发这个心,为利一切众生,利益众生要有极大能力,能力不够就不能利益。像现在我们没有好好修行的话,自己还利益不了,还利益什么人呢?那么就是靠修行,修行到能力最高的佛。成了佛之后,一切有情都能利益,所以说呢,我们要成佛。
智敏上师
1.【问:什么叫因果?】答:若事情想起头是因,中间经过叫缘,完成是果。 2.【问:怎么叫是非?】答:善叫是,恶叫非。 3.【问:云何叫慈悲?】 答:慈能对人作好事,使人安乐,悲能救人苦难,使人离苦。----《佛学初期问答》海公上师
智敏上师
【三缚是哪里来的呢?】三种受的势力引出三种缚。你有乐受的感觉的时候,决定会有贪这个缚,烦恼随增,把你捆得紧紧的。假使你在苦受的时候,决定是瞋缚随增,瞋心就会增大,不断地滋长。不苦不乐受时,该是应当轻轻松松的了,但是不明道理的愚痴,这个痴的缚也随增。这个烦恼起来,就把你捆得紧紧的。
智敏上师
【光想没用,重在行持】你说我要求人天,求人天,天天想,一天对着人天看,你会不会得人天果?不一定的。就看你行的对不对,行的五戒十善那当然人天果,你不要它,它也要来。你如果行的是十恶,破戒,那么你说天天望人天果,那也不会来。
智敏上师
【闻法的胜利】闻了正法之后,第一个得了正的知见,知道取舍,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就是戒定慧,那么就持戒了。持了戒之后,一些恶行就把它遮掉了,由戒生定之后,那些无义的烦恼的现行把它断掉了,就不起现行了。由定生慧,由慧把烦恼根子就断了,就证涅槃了。
智敏上师
念诵主要三心:一清净信心,二专诚一心,三持戒净心,以此三心而念,则质量自高,感应必至也。
智敏上师
【世界的真实道理是什么呢?】就是四谛——苦集灭道。四谛里边有两套因果:世间因果、出世因果。这两套因果把世出世的道理说完了。有为、无为的功德、灭谛的四个相、空性都包了里头。为什么叫谛呢?谛就是真实不虚的。
智敏上师
“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由“听闻”正法,可以“随转”——随法而转。我们现在心是随烦恼转的,听闻之后随法转了,随法转了之后“修心要”,就可以把这个修行的重点修起来。“少力即脱生死城 ”,因为你如法地照这个正规的修行,不要花很多气力就可以出生死。
智敏上师
“爱自己,一切为自己着想”--一切灾害、一切损害都在这里产生!你倒楣的事情就是爱自己,为自己打算,一切倒楣都会来。那你爱人家呢,一切功德从此生的。我们成佛,需要功德,成佛的功德都在利他中来的。所以说真正的利他就是自利,大乘佛教就在利他中自己成就。
智敏上师
【“爱护解脱戒”是什么意思?】说到爱护戒,有的人就错误地死执在戒条上了,而忘了持戒的目的。我们首先要对爱护戒的动机,对出离的、清净的、涅槃的道心里生欢喜心。渡这个河,要靠戒这个船,不靠这个戒的船,对面这个宝山是去不到的。我们就要这样爱护船一般地爱护戒。
智敏上师
【缘起论】佛教的理论是缘起论。缘起论就是说:一些条件组合以后,产生的效果是决定的。这和科学里边一样的。我们说化学里边,两个氢原子跟一个氧原子结合之后,一烧,决定成这个水,不会变其他东西的。佛教的缘起论一样的,一些因缘碰到之后,将来产生的果,决定如此,不会调第二个果来的。
智敏上师
【听法时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听的人一定要把成见扫除,只当一个一点知识也没有的人,这样子接受,才能接受到真正的原来的意思,否则的话,你接受的东西都是经过你自己的主观改变过了的东西。
智敏上师
我以前讲的很多是《俱舍》,《俱舍》很重要,《俱舍》是根本教,我们太高了一下子跳不上去,《俱舍》是根本教,对我们人是比较接近的,所以说我们这样子一步步上去是比较可靠的。我到现在还是赞叹《俱舍》,希望你们要弘扬《俱舍》。
智敏上师
【扫尘之果报】1、自悦,2、他喜,3、护法常来守护,4、可意身,5、生佛清净刹土。并可获增福生慧,去贪瞋痴诸烦恼之功德。昔阿难陀初出家,犹贪恋家小,佛命扫除,即能断障。又却翁比丘,后虽证罗汉,其先以业力故,常感乏食,佛命扫除僧舍,乞食即如愿。--《略论释》
智敏上师
释迦牟尼佛菩提道场降魔的时候并不是化作三头六臂,跟魔打仗,他是入慈心定,把一切魔射过来的箭、刀枪,都化成花朵,魔的力量无可所施,是这样子用慈悲心把魔降伏的,这个原则我们要记住。
智敏上师
【礼拜有怎样的功德?】如法的拜一拜,你拜的地方,下边的土有多少微尘,你将来就感多少次转轮圣王的报,一个微尘感一次报。你拜大礼拜的时候,你身所碰到的地,里面的微尘算也算不清楚地多,那么你感转轮圣王的报,就有那么地多。哪怕你看了佛,看了大德们合个掌,你也有很大的功德。
智敏上师
【一念瞋心起,焚烧功德林】若是老修行,瞋恨心一定要克制,如果瞋恨心不克制,不肯忍,那你一次的爆发,就会造极大的罪。“一念瞋心起,焚烧功德林”,你辛辛苦苦、几辈子修下来的功德,你一个瞋恨心,一下子给你烧完,这个太划不来;还要受异熟报,瞋心的结果,最厉害的是地狱。
智敏上师
玄奘法师去印度,发誓“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古代的大德这个精神,我们要在自己身上对治一下。
智敏上师
【应该如何持戒?】戒定慧,必须要结合闻思修,如果单是戒定慧,死板板地持戒,弄得好像很严格,不倒单等等,搞了很多,真正的佛教的原则不知道,这样子修行会走了一边去。
智敏上师
我们说“外道”,并不是骂人的话。因为佛法是心内求法,我们不向外求的;而其他的修行,总是心外求法,什么身上的气、树上的气,甚至于吸人的气,这些都是向外求,我们佛教不讲这一套,凡是这一种,都叫“外道”,并不是骂人坏的。
智敏上师
【以什么样的心态念佛才能生西方?】我们念佛,这个佛号是佛教的摩尼大宝,是一个无上之宝。(念佛)可以(帮助我们)生到西方去的。但是你求世间的财、名、身体健康,以这样的目的修,你得到的果也是世间的人天果,也不会是出离的果。
智敏上师
亲属或者是老朋友,受你恩惠的,对你好是正常的。但因为你持戒,既不是亲属,也没有受过你的恩惠,甚至不认识的人,都很自然地对你非常友好慈爱。持戒就会感得这样的果报。
智敏上师
【信心的重要】初学佛法的人,信心固然重要。哪怕是发了菩提心,积集福慧二种资粮的人,也没有超过信心的范围。信心,从开始进门一直到最后,都是需要的一个基础,即使是发了菩提心,求福德资粮的那些菩萨,还是离不开信心。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