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25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 搜索结果 » 广播
  • 豆瓣

    豆瓣

    豆瓣是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社区网站,由杨勃(网名:阿北)在 2005 年 3 月 6 日创立。阿北当时经常去北京朝阳区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甚至还曾在那写出了豆瓣的源代码,所以就用 “豆瓣” 给网站命名 。​ 豆瓣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帮大家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那时候信息爆炸,电视、报纸这些媒体,没办法满足每个人独特的口味,阿北就想做个平台,把大家的喜好和推荐聚集起来,让人们能更轻松地做出选择。比如,就算你不认识所有人,但能通过豆瓣了解成千上万人的口味,找到和自己口味相投的,从而获得帮助 。​ 刚成立的时候,豆瓣只有读书板块和小组功能。后来,“爱看电影” 小组越来越火,电影板块和豆瓣音乐就在当年 5 月和 7 月上线了,“文艺版图” 越来越全。网站还有书影音推荐、线下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等功能,就是想帮都市里的人发现生活中有意思、有用的东西 。​ 2006 年初,上线不到一年,豆瓣用户数就涨到 11 万,很快拿到了策源创投 2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到 2007 年,用户达到 100 万。2012 年 8 月,月度覆盖独立用户数超 1 亿,日均访问量 1.6 亿,快能盈利了 。​ 这么多年,豆瓣发展出了好多实用的功能 :​ 书影音评分与推荐:豆瓣给书、电影、音乐都设置了评分。这个评分是根据大量用户评价数据算出来的平均值,能让你一眼看出大家对这作品的整体评价。比如你想看电影,看看豆瓣评分,大概就能知道这电影质量咋样。而且,系统还会根据你的浏览、收藏记录,给你推荐可能喜欢的书、电影和音乐。要是你喜欢悬疑电影,那豆瓣推荐的大概率也是同类型的好作品 。​ 小组交流:这是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的聚集地。不管你喜欢小众音乐、研究美食,还是热衷于追某个明星,都能找到对应的小组。在小组里,大家能畅所欲言,分享观点、资源。像 “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 小组,就是一群爱买书但总没时间读的人互相交流的地方 。​ 同城活动:会发布所在城市的各种线下活动信息,像文艺演出、读书分享会、户外运动等。你可以报名参加,认识有相同兴趣的朋友,把线上交流延伸到线下 。​ 豆瓣 FM:这是个音乐电台,不用你自己搜歌,它会根据你的口味推荐歌曲。你要是喜欢听民谣,那播放列表里大概率都是好听的民谣 。​ 豆瓣阅读:有很多原创小说、散文等作品,你能在线阅读,还能支持喜欢的作者 。​ 不过,豆瓣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 。2013 - 2014 年,因为之前追求去中心化,把网页功能拆分成好多单独的 App,用户群体分化,大量员工离职,团队规模从 500 多人缩减到 300 多人。而且,在商业化上一直不太顺利,知识付费、信息流广告这些变现模式效果一般,自有产品销售业绩也不太好。再加上广告接得很挑剔,“气质不合” 的不接,所以赚钱一直是个难题 。​ 2021 年,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豆瓣网进行了 20 次处罚,累计罚款 900 万元。2022 年 3 月 15 日,国家网信办还派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后来,豆瓣开启实名制注册,努力解决各种问题 。​ 总的来说,豆瓣曾经是文艺青年的精神家园、小众趣味的自留地,虽然现在面临不少挑战,但它独特的社区氛围和丰富的功能,还是吸引着很多用户 。

    http://www.douban.com - 2025-06-28
  • 扬尘监测系统

    扬尘监测系统

    扬尘监测系统, 矿用广播系统,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建筑工地噪声扬尘监测系统,隧道人员定位系统

    http://www.dyjtds.com - 2015-12-21
  • 扬尘监测系统

    扬尘监测系统

    扬尘监测系统, 矿用广播系统,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建筑工地噪声扬尘监测系统,隧道人员定位系统

    http://www.ourackcom.com - 2015-12-18
  •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矿用广播系统,扬尘监测系统, 建筑工地噪声扬尘监测系统,隧道人员定位系统

    http://www.yanhuakj.com - 2015-12-10
  • 矿用广播系统

    矿用广播系统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矿用广播系统,扬尘监测系统

    http://www.yanhuakj.net - 2015-11-27
  • 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是云南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实行“省州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 目前,学校占地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27.5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0.0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1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542.86万元,图书馆藏书68.15万册;教职工858人,专任教师667人;有13个学院1个教学部;招收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165人。 学科专业:学校开设5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分布在文、史、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10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和区位特点,开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凸显区域特色的专业。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有省级立项支持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校级立项支持(省级备案)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重点专业4个,省级小语种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试点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人才培养:学校密切结合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积极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建校35年来,已为地方输送近3万名毕业生。升本以来,学校围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加强合格本科建设,基本构建起本科教学体系,目前正在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化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构建起“通识课、学科平台课、专业课”三大课程模块,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建设工作,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立项建设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1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以规范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及评价体系,建立起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本科教学有效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已经从单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转变为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本科应用型人才,1万余名本科毕业生活跃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 科学研究: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地方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初步搭建和形成切合办学定位、区域特征的科研平台。学校积极培育和支持为区域发展服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学校科研实力提升。升本以来,学校教师共获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57项、地厅级项目207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1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励23项;获授权职务专利9项;出版专著78部;发表学术论文4858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484篇、核心期刊论文1049篇。目前学校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 社会服务:随着学科专业结构的逐渐优化和办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学校的服务面向趋向多样化发展,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学校在生物资源、天然药物开发与利用等领域与地方开展科研、技术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红河州在学校建立“红河州越南研究中心”,依托学校进行滇越合作研究;学校成立了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等面向地方的研究机构,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平台。同时,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专业增加、层次提高、规模扩大,非学历培训从单一的面向红河州师资培训转向面向全省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师资培训,从单一的师范类培训转向多行业培训,面向企业、政府、社会的培训工作逐步拓展与深化。 国际化办学:学校结合区域特点,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教育国际化内涵不断丰富,逐步形成由留学生教育、境外办学、联合培养、国际学习、汉语国际推广、华文教育、科研合作、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国家侨办奖学金项目、国际实习(SAP)项目等组成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有机格局。目前已与12个国家,80余所国外高校、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越南、泰国、柬埔寨与当地大学合作建立了国际汉语中心,加强汉语国际推广的力度;设立了HSK国家汉语水平考试考点;与越南太原大学合作成立“红河学院越南太原大学校区”,联合培养本科学生;自2007年以来,全校共有来自20多个专业的近1000名学生参加了越南语、泰语专业“1+3”联合培养、短期国际课程学习、中美1+2+1、境外实习等国际学习项目;已有200多名全日制越南留学生从15个本科专业毕业回国;加大力度发展小语种,今年学校新增老挝语、缅甸语专业;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呈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区域范围不断扩大。 校园文化:学校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贴近学生实际,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校园文体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素质拓展为核心,开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农村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逐渐形成了以学术性、文体性、实践性、兴趣性等为主要内容的立体校园文化体系,特色校园文化逐渐显现。 红河学院选课系统:http://www.uoh.edu.cn/select.html

    http://www.uoh.edu.cn - 2015-01-02
  •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接受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业务指导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最早举办广播影视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并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荣获“优秀”等级。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1984年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面向全省招生。2002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文忠路与淮海大道交口西北,现有教学楼3.2万m2、实训楼2.2万m2、图书馆楼2.2万m2、学生公寓5.3万m2、食堂及后勤服务设施1.7万m2等,共计14.9万m2。建有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四百米塑胶跑道运动场,满足8000人办学规模。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影视制作中心、动漫制作中心、实验电台、实验电视台、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发射中心、电子制作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语音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非编实验室等120多个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00多万元。学校的电台、电视台初具规模,能自办节目和现场直播节目,网络通往学生每个宿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在我院建有继续教育教学点,学生可以继续“专升本”。   2.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阅藏一体,建有电子阅览室、声像阅览室、报刊及专业阅览室,纸质图书藏量达19.67万册,订阅各种期刊600多种。学院建有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系统。学生公寓整洁美观,学生食堂宽敞明亮,后勤服务优质高效,为学生提供优美、整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设置教学管理和党政管理机构6个: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保卫、财务)、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图书馆、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总务处、纪检监察室;设有教学机构8个:新闻系、影视艺术系、信息工程系、播音主持系、管理系、基础教学部、实训中心、成教中心。另设有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   近年来,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前堂后台,工学融合”的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117人。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9名,省级教坛新秀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87人,双师素质教师1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第二职称或者职业资格证书90人。目前,学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特色(示范)专业6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及校企合作实践基地5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个。近几年来,我院教师承担省级以上课题25项,其中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省教学研究项目15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6项、青年人才基金项目6项;先后获全国广播电视金帆奖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60多项;出版教材共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50多篇。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传媒、面向社会、注重素质、强化技能”的办学思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校企融合的合作理念,推进 “订单式”、“双证制”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学生中“双证书”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达90%以上。学院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多次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学院有完善的优秀大学生奖励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遍及全国各地,目前从安徽省电台、省电视台到全省各市、县广电局、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级网络公司的很多专业骨干技术人员均是我院毕业生,其中一部分毕业生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成长为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名编辑、名记者。   目前,全院师生正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发展战略,秉承“德技并重,知行合一”的校训,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为把学院建设成一流的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

    http://www.amtc.cn - 2014-07-29
  •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是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天津唯一一所广播影视类学院,隶属天津广播电视台,是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学院采用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为全国广播影视等文化产业领域和信息传播领域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位于天津市侯台湿地风景区北侧,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学院设立文学采编系、影视技术系、表演播音系、影视动漫系、基础课部、实习实训中心等教学部门,集教学、科研与影视节目制作于一体。   学院依托天津广播电视台强大的产业背景和行业支撑,为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实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广播影视界专家、学者,形成一支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高职学历证书。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社会背景下,广播影视事业、新文化产业及新媒体蓬勃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学院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研究。学院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植根广播电视,面向传媒界,为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及新媒体竭诚服务。   学院的办学特色:坚持教育教学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走多领域兼容、交叉渗透的大传播之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能力培养的基本特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方向。

    http://www.tjgbys.com - 2014-05-22
  •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建校30多年来学校为中央和地方传媒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

    http://www.zjicm.edu.cn - 2012-02-29
  •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35万平方米。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http://www.cuc.edu.cn - 2012-02-14
共 10 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