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17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订阅RssFeed
  •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有輝煌的歷史與光榮的傳統,建校可溯至民國前一年(西元一九一一年)的「清華學堂」,」乃由清廷將美國退還尚未付足之「庚子賠款」設立,經多年慘澹經營,人才輩出,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以及有數學諾貝爾獎之譽的沃爾夫獎得主陳省身等校友。民國四十五年在台灣新竹復校,復校初期重點為原子科學,其後擴展至理工方面,近二十幾年來更積極發展人文社會、生命科學、電機資訊與科技管理領域科系;如今清華已成為一人文社會、理、工、生科、管理領域均衡發展的學府。在台已造就英才超過五萬人,在國內外各行業均有優異表現,校友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中央研究院院士十二人,產學研界領袖不可勝數。 清華大學的教育目標為: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致力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優,具備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清華人。學校除正規專業與通識課程,提供智、體、美育學習鍛鍊的機會,更藉由導師輔導與課外活動提升道德感、價值觀念與群我互動關係,全力打造清華校園為人文薈萃學術殿堂,博雅與專業人才培育場域,創新科技研發重鎮以及多元進步社會推動基地。同時積極延攬優秀人才,增強師資陣容,提升研究、教學、服務品質,培育優秀學生,同時提供豐富校園生活以及激發學生成長機會,改善基礎設施,營造卓越研究環境,加強產學合作研究,推廣人性關懷科技,把握區域優勢,整合資源。而為面對地球暖化、能源短缺的挑戰,全面啟動「新能源綠色校園」計畫,有效整合現有優勢與資源,使清華成為台灣能源科技以及維護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重鎮。 在許多學術指標上,清華教師表現均為兩岸三地大學第一。近年來教育部推動頂尖大學計畫,清華每位學生平均獲得全國各大學學生中最高額補助。「台灣能有大學進入世界前百大」是近年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但觀諸全球大學,根據英國泰晤士報調查,教師規模在1,000名以下的大學,本校排名第37名;而如以教師規模700名以下的大學來評比,本校更排名第11;因此如果台灣希望有大學能夠進入全球前十大,「清華」絕對是唯一的選擇。現階段努力方向是打造華人地區首屈一指學府。 清華過去已有許多開創性的教育規畫,如多元、跨領域學程,領先全國的通識課程設計,最近則有大一不分系雙專長計畫、繁星計畫、國際志工、國際交流學習等計畫。在長年思考改進本校大學部教育,並參考世界著名學府措施後,本校「大學部教育改進工作小組」針對教育目標以及校園生活、共同必修課、通識教育作全面性檢討,已提出整體性改進方案,正陸續施行中。於此過程中,老師是潛能的激發者與引導者,學校致力於結合校內、外與校友資源,期許學生們在清華學習環境中,經由輔導,擴大生活體驗,思索及討論重要議題,參與社會關懷活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增長計劃規劃能力與執行力,強化挫折復原力以及人際互動與合作精神。 大學的英文是university源自拉丁文universus (宇宙),代表大學經驗不受時空限制,歡迎同學們,在完成高中學業後,選擇“清華園”作為求知識、求真理的殿堂,清華的優質學習環境,陪伴你體驗豐富的校園生活,「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充實自己,以「究天人之際」,得以在未來的人生舞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進而「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http://www.nthu.edu.tw - 2014-05-29
  • 台湾师范大学

    台湾师范大学

    简介 台湾师范大学位于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一段(校本部、和平校区), 台湾师范大学 中文简称台师大或师大、英文简称NTNU,另有公馆校区和林口校区,校地分布甚广;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校起源为创立于公元1922年的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1926年改名为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是大学预科学校,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台湾光复后,隔年成立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是台湾师范大学的前身,1955年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改制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成为台湾最早成立的师范大学,隔年成立国语中心是外籍学生研习中文的所在,1967年改制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并于1975年将理学院迁至公馆校区,2006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将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纳入成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之林口校区。 特色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悠久的历史古迹大部分位于校本部, 台湾师范大学 包含行政大楼、文荟厅、普自大楼和礼堂是市定古迹,曾面临拆除的危机但在学生提出诉求的情况下,这些古迹建筑都得以保存下来。「行政大楼」建于1928由日人米重三郎设计,西洋和东洋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红砖墙的外观和洗石子装饰呈现典雅和庄重的气氛;「普字大楼」见于公元1926年是台湾师范大学校区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些许的中世纪哥德式风格为日据时代带来一点迷人的欧洲风情;「文荟厅」建于1926年,是昔日台北高等学校的生徒控所(学生准备上课或休息之地),气窗上大卫之星的图案是最大的特色,今日已成为学生餐厅;「礼堂」建于1929年是台湾师范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昔日为讲堂,整体建筑同样为哥德式风格,屋顶女墙是古堡的城垛造型搭配尖拱的门窗让空间明亮且辽阔,具有相当深的历史价值。期他还有体育馆、诚正勤朴大楼、乐智大楼、图书馆、博爱楼、综合大楼、教育学院、机械大楼、科技学院和美术大楼等等大楼。 概况 位于今日的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一段一六二号。 创建年代:昭和四年(公元1922年) 台湾师范大学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简称师大), 在日据时期称为高等学校, 创立于1922年(大正11年), 初名「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是一所七年制的高等学校,它的出现也可视为台湾高等教育的里程碑。 校训 诚正勤朴 创校 1922年台湾总督府高等学校 1926年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 1946年台湾省立师范学院 1955年台湾省立师范大学 1967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类型 国立,师范院校 校长 郭义雄 所在地 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一段162号(校本部) 台北市文山区汀洲路四段88号 (公馆校区) 新北市林口区仁爱路一段2号 (林口校区) 校园 市区 面积 43.88公顷 台北校区21.97公顷 林口校区21.91公顷 系所院 08学院 28学系 52研究所 15研究中心 教员 759人 教授 318人 副教授 259人 助理教授 94人 讲师 88人 学生 14,727(2007年2月)人 大学部/本科学院 7,254人 研究所/研究生院 7,473(含在职生2,985人)人 纪念日 6月5日 科系设置 台湾师范大学设教育、文、理、艺术、科技、运动与休闲六学院。 台湾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设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心理与辅导、卫生教育、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特殊教育、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学、 信息教育等八个学系(含硕、博士班)和政治学研究所、大众传播研究所、图书信息学研究所。文学院设“国文”、英语、历史、地理等四个学系(含硕、博士班)和华语文教学、翻译两个研究所。理学院设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等五个学系(含硕、博士班)和科学教育、环境教育、资讯工程、光电科技四个研究所。艺术学院设音乐、美术等二个学系(含硕士班)和设计、民族音乐二个 研究所。科技学院设工业教育、工业科技教育(含硕、博士班)、图文传播三个学系和机电科技、国际人力教育发展二个研究所。运动与休闲学院设运动与休闲管理研究所和体育、运动与竞技二个学系。合计二十伍个学系(含硕、博士班)、十四个单独设置之研究所。八十八学年度(1999年)第二学期学士班六、四七八人,硕士班一、五七七人,博士班六六六人,学生总数八、七二一人。学士班学生自八十三学年度(1994年)起入学新生部份自费,其余享有公费待遇,修业年限四年,另加实习一年;自费生修业年限四年,不必实习。硕士班及博士班,修业年限,均至少为两年。 历任校院长分别为李季谷先生、谢东闵先生、刘真先生、杜元载先生、孙亢曾先生、张宗良先生、郭为藩先生、梁尚勇先生、吕溪木先生。现任校长为简茂发博士。

    http://www2.ntnu.edu.tw - 2014-05-15
  • 台湾科技大学

    台湾科技大学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简称台湾科大、台科大或台科,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成立于民国六十三年,前身为台湾工业技术学院,民国八十六年改制,现为台湾最知名的科技大学,校本部比邻国立台湾大学。该校入选教育部的“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为台湾地区第一所技职教育高等学府。建校之目的,在因应台湾地区经济与工业迅速发展之需求,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目标,同时建立完整之技术职业教育体系。本校校地约44.5公顷,校本部位于台北市基隆路四段四十三号。民国68年成立硕士班,民国71年成立博士班,现有大学部学生5,664人,研究生4,458人,专任教师451位。 2001年在台湾地区教育部筹划之研究型大学(“国立”大学研究所基础教育重点改善计画)中,成为全台首批之9所大学之一 。自2005年更在“教育部”所推动“五年五百亿顶尖大学”计划下,遴选为适合发展成“顶尖研究中心”的11所研究型大学之一。 台湾科技大学自七十一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班研究生,招生对象为国内、外大学或独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或符合同等学力所规定资格者皆可以报考。自九十年起部分系所也开始招收博士在职专班研究生。凡修毕各所规定学分,完成博士论文并经考试及格者授予博士学位。 台湾科技大学自民国六十八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班研究生,凡国内、外大学或独立学院相关学系毕业,具有学士学位,或符合同等学力所规定资格者,都可以报考本校硕士班。此外,针对长期在社会就业且具硕士班报考资格人士,本校部分系所也设有硕士在职专班,提供回流教育管道。凡修毕各所规定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经考试及格者授予硕士学位。 大学部设有二年制、四年制及工程在职人员进修班等三种学制;凡二专、三专及五专等专科学校以上之毕业生,皆可以报考本校大学部二年制,而高职、高中毕业生,可以报考本校大学部四年制。工业管理、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营建工程及应用外语系等,则设有在职人员进修班学制,其招生对象为在职人员,利用夜间及暑假期间上课。凡在本校大学部修毕应修学分且成绩及格者皆授予学士学位。 2社会评价 编辑 ★台科大连续8年获教育部补助区域产学合作中心, 2009年获A级评等 ★台科大与台北市政府合作设置内湖科技园区产学中心 ★台科大2009年104人力银行与远见杂志公布“企业最爱大学生”调查,本校排名第4名 ★台科大连续十次获颁中国工程师学会建教合作绩优奖,是为创下全台唯一之纪录 ★台科大获教育部选为授权大学自审教师资格之10所大学院校之一 ★台科大获教育部选为试办实施校务基金之5所大学院校之一 ★台科大于台湾国科会专利技术移转历年累计件数(机构)全台第5名、历年累计件数(主持人)全台第1名(营建系陈生金教授)、历年累计金额(机构)全台第1名 工商业设计系副教授孙春望与硕一生全明远耗时两个月自制之三分钟动画短片“立体悲剧”。 本片入选有“动画奥斯卡”之称的“ACM SIGGRAPH”国际动画展,并获得观众票选第一名,这也是台湾首次入选及获奖的短片。击败了好莱坞知名导演史蒂芬·史匹柏的“世界大战”、乔治卢卡斯的“星际大战三部曲”、梦工厂出品的动画“马达加斯加”、军机缠斗片“机战未来”及美国太空总署、柏克莱加州大学等好莱坞名片及顶尖学术单位制作的短片。 2011年~2014年连续荣获有工业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德国iF设计大奖(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国立台湾科技大学设计学院获得大学排名的全球第一。 德国(red dot)红点设计奖亚太地区大学排名第一。 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 2012年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19位。 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公布2013年30个学科的全球前200名大学排行。QS学科排名指标包括论文引用率、雇者对毕业生的评价、学术声望等;台科大共有5个学门排全球前200名。 TIMES 2014全球新兴潜力排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年公布“100 under50”榜单,限定为创校50年内的学校。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2014年创校未满50年的全球前100名大学排名结果,台科大升至42名。 Times Higher Education magazine 亚洲大学排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2013年亚洲前100名最佳大学排行榜,台科大位列亚洲第52位。

    http://www.ntust.edu.tw - 2014-05-15
  •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台湾国立中央大学”词条,介绍的是位于台湾桃园县的台湾有关人士以复校名义创办的国立中央大学”。关于中华民国在大陆设立的中央大学(南京、重庆等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央大学改名而来的南京大学,参见“国立中央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词条。 中央大学创建于南京,大陆时期为东南的学术重镇,素有“北北大、南中大”之称。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后定名南京大学。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1962年在台复校,历经五十余年之发展,为岛内少数历史悠久、校景优美、校风淳朴、校誉优良之顶尖研究型大学。 中央大学位于台湾中坜双连坡,占地面积62公顷,扼守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航空城,距离台北40分钟车程,邻近高铁桃园站,交通便捷。学生总人数一万余人,大学生与研究生比例约1:1,为一所中型研究型大学。“闹中取静”、“人数适中”的发展优势可媲美世界一流名校美国哈佛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等,最适于学术研究发展。 根据国际ISI(统计学会)数据库显示,中央大学教师论文发表量逐年成长,论文质量居全台之冠。在遥测技术、太空天文、光电科技、等离子技术、防灾科技、软件工程、纳米科技、生医工程、大气科学、戏曲研究等领域均臻世界水平。是台湾重点研究型大学之一,获选台湾教育部发展国际一流大学与顶尖研究中 之列,第一阶段每年获六亿奖助,第二阶段每年获七亿奖助,截至2012年底连续四年执行成果均“优”,为台湾高教界进步幅度最大、速度最快的大学之一。 国际的评比上,中大持续进步。2012年,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的亚洲大学前200名最佳大学,排行榜位列第53名。[1]2013年,在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18位,台湾地区第6位。

    http://www.ncu.edu.tw - 2014-05-15
  • 国立交通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英语: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简称交大,中国大陆惯称台湾交通大学或新竹交大,是台湾一所顶尖的研究型国立大学。台湾交大前身为1896年创立于上海的南洋公学,即今日大陆之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中国大陆的交通大学由上海市军管会高教处接管,国民政府下的交通大学校务则被迫中断。1958年由原交通大学的学院及校友在台湾复校而建立。目前主要校区位于新竹市,与台湾清华大学(清大)相邻。交大因其在管理学、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出色科研及教学成果而极负盛名。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完成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交大排名第八。在海峡两岸,台湾交大也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等四校共称「五校一家」。

    http://www.nctu.edu.tw - 2014-05-15
  • 台湾太学

    台湾太学

    国立台湾大学,简称台大,前身为日据时期之台北帝国大学,成立于1928年,台大前身为成立于日据时期(1928年)的台北帝国大学,是日本九所帝国大学之一。台湾光复后,台北帝大于1945年改制为国立台湾大学;1949年国民党当局迁台后,取代了当时尚未在台复校的中央大学,成为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资注最多社会资源的大学;现辖有台北市境内的四大校区以及溪头实验林,全校占地约达台湾省陆地的百分之一。 台大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学风著称,其教授、学生与校友皆对当代台湾历史的发展有着莫大影响,校园亦为多次民主运动、学生运动的策源地。在岛内所有学门皆大致处于龙头领先的地位,其入学分数不仅是其它院校相同学系的最高,大批毕业生亦担任各大行业的领导人物,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 历史沿革 编辑 台湾总督府医学校 1897年日本人山口秀高在台北病院开设的医学讲习 国立台湾大学 所,1899年台湾总督府医学校正式成立,1918年成立台湾总督医学校专门部,1919年改为台湾总督府医学专门学校,1922年专门部与医学专门学校合并,1927年改为台湾总督府台北医学专门学校。1936年成为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医学专门部,同年台北帝国大学设立医学部。 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卫生部 1909年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制药所检查课扩张为台湾总督府研究所,下设化学部和卫生部,1916年增设酿造部、动物学部和庶务部,1918年总督府殖产局附属糖检局并入总督府研究所,1921年总督府研究所、总督府农事试验场(1903设置)、总督府殖产局糖业试验场(1903设置)、总督府殖产局林业试验场(1911设置)、总督府殖产局茶树栽培试验场(1910设置)、总督府殖产局园艺试验场、总督府殖产局种畜场合并为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下设农业部、林业部、工业部和卫生部,1932年糖业试验场脱离中央研究所,改称台湾总督府糖业试验所,1939年废止中央研究所,农业部改称台湾总督府农业试验所、林业部改称台湾总督府林业试验所、工业部改称台湾总督府工业试验所、卫生部划入台北帝国大学改称热带医学研究所。 国立台湾大学 台湾总督府高等商业学校 1919年设立的台湾总督府高等商业学校,在1926年更名为台北高等商业学校,1944年更名为台北经济专门学校之后,1945年台湾省立台北商业专科学校,1946年9月升格为台湾省立法商学院,1947年1月并入台湾大学法学院,改成台湾大学法学院商学系,商学系于1985年分为工商管理学系、会计学系、财务金融学系、国际贸易学系,此四系于1987年组建为该大学的管理学院。 台北帝国大学 1928年设立台北帝国大学设立,设置文政学部、理农学部(学部即今学院),1936年设立医学部,1939年设立热带医学研究所,1941年4月4日设立大学预科(毕业后只能就读台北帝国大学) ,1943年设立工学部,1943年附设南方人文研究所、南方资源科学研究所。 1943年理农学部分为理学部、农学部,日治末期台北帝大有文政、理、农、医、工共5个学部。 台湾大学 1945年11月接收台北帝国大学,并改制为国立台湾大学。依国民政府新制各“学部”改称“学院”,并将文政学部划分为文学院及法学院,加上理、医、工、农共为6个学院、设22系,此后台大院系逐步增加。1967年开办新制夜间部(三系),1987年管理学院,1993年公共卫生学院、1997年电机资讯学院、1999年法律学院、2003年生命科学院相继成立。1999年法学院更名为社会科学院、2002年农学院更名为生物资源暨农学院。2004年已有11个学院、54个学系、96个研究所(其中84个设有博士班)及进修学士班(含夜间部),学生人数已增至31,539人。 注:严格说来不是台湾大学的前身,1919年成立台湾总督府农林专门学校(校址即今罗斯福路校总区),1922年改为台湾总督府高等农林学,1927年改为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农林学校,1928年成为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农林专门部,1942年4月脱离台北帝国大学改为台湾总督府台中高等农林学校,10月正式迁台中,1943年改名为台湾总督府台中农林专门学校,现为中兴大学。 学校历史 1946年 八月,罗校长宗洛辞职获淮,由陆志鸿教授继任校长。医学院成立医学专修科。 1947年 一月,接收省立法商学院并入法学院。 1948年 六月,庄长恭教授就任校长。 1949年 一月,傅斯年教授就任校长,聘任钱思亮教授为教务长。三月,为收容回台之本省籍学生及大陆来台失学青年,成立一年级寄读生特别班,同年九月结束。医学院创办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1950年 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名为附设医院,医学专修科停办。七月,农学院演习林改称实验林,设管理处于南投县竹山镇。农学院与经济部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水工实验室,为台湾大学与校外机构合作之始,十二月二十日,傅校长逝世,由文学院沈刚伯院长代行校长职务。 1951年 三月,钱思亮教务长继任校长,热带医学研究所改组为公共卫生研究所,该所原有制造血清疫苗部分与台湾省卫生处有关单位合并,改称台湾血清疫苗制造所,由台湾大学与台湾省政府合办。 1952年 教育部开始分发寄读生来校寄读。农学院成立家畜医院。 1953年 医学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改称高级护理职业学校。 1954年 八月,台湾大学参加大专以上学校联合招生。本年度起开始实施军训。 1955年 十月,为供成年人士进修,开办夜间补习班。 1956年 医学院与台湾省政府合办台北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农学院与台湾糖业公司签订三年之建教合作合约。 1957年 医学院高级护理职业学校停止招生。九月,农学院农事试验场改组更名为农业试验场。 1958年 九月,附设医院开始代办中央公教人员保险之疾病医疗。 1959年 增设侨生先修班。七月起,医学院与台湾省政府卫生处及台北市政府合办台北公共卫生教学示范中心。农学院与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航空测量队及中国摄影测量学会合办航空测量中心。附设医院七月一日起代办省级公教人员保险之疾病医疗。 1960年 试办夜间部,初设外文、法律、商学、农推等四系。 1961年 侨生先修班结束。 1962年 台湾大学与中央研究院进行合作计划。 1963年 台湾大学与中央研究院合聘人员开始实施。本学年起,夜间部停止招收新生。 1964年 农学院成立农业陈列馆。附设医院增设石门分院。国立台湾大学终止与台湾省政府合办之台湾血清疫苗研究制造所。 1965年 七月,台湾大学与中央研究院及台北清华大学合办数学研究中心及化学研究中心;与台湾省立中兴大学及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合办农业研究中心;与中央研究院及国立清华大学合办物理研究中心;与中央研究院合办生物研究中心;与台湾省立成功大学及台北交通大学合办工程研究中心;与“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合办语言中心。 1966年 台湾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进行全校性合作。 1967年 开办新制夜间部,初设外文、法律、商学等三个系,夜间补习班结束。台湾大学与新加坡共和国南洋大学订定合作交换学生办法。 1968年 附设医院完成全台首次肾脏移植手术。十二月,台湾大学校歌正式颁布。 1969年 台湾大学考古队在台东长滨八仙洞发现文化层,经李济教授勘察后,判定为旧石器时代人类史前遗址,年代至少在一万年以上。 1970年 钱思亮校长出掌“中央研究院”,阎振兴博士接任第六任校长。 1971年 夜间部增设历史系。 1972年 夜间部增设中国文学系。 1973年 十月,成立台大校讯社,侨生及外籍学生辅导室。 1975年 与庆龄工业发展基金会合设工业研究中心。文学院、农学院与韩国国立忠南大学及私立中央大学结为合作学校。 1976年 开始全面实施电子计算器注册选课作业。 1977年 工业研究中心研究大楼正式启用。 1978年 设置校园规划委员会。 1979年 蒋经国指示整建台湾大学医学中心。台湾大学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附设医院为连体婴忠仁、忠义进行分割手术成功。七月,台湾大学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协定。 十二月,台湾大学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协议。 1980年 台湾大学组织规程奉教育部核定,坐落于济南路一段二之一号台大校友会会馆落成学签订学术合作协议。 1981年 行政会议通过访问学人设置办法。虞兆中教授接任台大第七任校长。 六月,台湾大学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 1982年 考古人类学系自七十一学年(1982学年度)起正名为人类学系。行政会议通过将法学院商学系改成为管理学院,惟管理学院迟至七十六年(1987年)方正式设立。 七月,台湾大学与奥地利外籍学生服务处签订学术合作协定。 1983年 十一月,前校长钱思亮博士在“中央研究院”院长任内逝世。 1984年 校友孙震教梭校长。台湾大学校友李登辉当选台湾当局第七任“副总统”。为纪念钱故校长卓越贡献,特将新建理学院综合实验大楼命名为思亮馆。台湾大学医学中心整建工程动工。台湾大学与“中央研究院”、台北清华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等院校合办之数学、化学、工程、生物等研究中心,原由“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支助设立,该会订立五科学研究中心办事细则,各中心性质由原合办改为委托所在院校协办。十一月,台湾大学与美国夏威夷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 1985年 台湾大学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签署学术合作协定。设立台大联络中心并定期出版台大校讯刊物。台湾大学图书馆装设完成国际百科数据库检索系统。 1986年 台湾大学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签署学术合作协议,推行员工在职进修与讲习计划。聘请邱仕荣、台静农第七十七位教授为台湾大学名誉教授。校友李远哲博士荣获一九八六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7年 本校与比利时列日大学、意大利巴维亚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维吉尼亚理工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等校签订学术合作协议,与法国巴黎皮耶及玛丽居礼大学签订科学合作协定。成立推广教育中心。将原属于法学院之工商管理、会计、国际贸易、财务金融四系及商学研究所划出,成立管理学院。 1988年 一月,蒋经国先生因病辞世,校友李登辉继任台湾地区第七任“总统”,并于七月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台湾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系统、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国艾克赛、马赛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协定。与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签定博士后研究及进修合作协定。适逢台湾大学创校六十周年,扩大庆祝,以迈向已开发的国家为主题,展开一系列活动。 1989年 台湾大学与美国石溪纽约州立大学、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康乃尔大学等校分别签订学术合作协定。 1990年 台湾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南非斐京大学等校签订学术合作协议。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基金协议。本年底,台湾大学医学中心整建工程完工。 1991年 台湾大学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经济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等校签订学术合作协定。 十月,台湾大学医学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工程耗资达新台币九十一亿余元,为台湾大学历年来最巨大之工程。联络中心易名为国际学术合作联络中心。 1992年 三月,台湾大学与法国巴黎之皮耶及玛丽居礼大学签订科学合作续约。 三至五月,台湾大学与希腊雅典大学、美国史丹福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澳洲新南韦尔斯大学、马奎里大学、德国不来梅科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签订学术合作协定。 1993年 四月,台湾大学与加拿大阿尔伯他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协定。 1994年 三月,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圣路易华盛顿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协定。 十一月,台湾大学与澳洲墨尔本大学签订学术合作协定。 1995年 六月,八十三(九四)学校第二学期第四次临时校务会议通过台大哲学系事件省司查报告。 十月,台湾大学新修正组织规程业报奉当局教育主管部门核定(尚有部分条未核定)。 1996年 五月,台湾大学现任校长陈维昭教授第一续任案,业依台湾大学组织规程规定,经1995学年度第二学期临时校务会议投票通过。 六月,经校务会议通过电机学院、法律学院及法学院更名为社会科学院;并通过台大哲学系事件受害人回后名誉与教职之原则及办法。 十月,经校务会议通过筹建大学博物馆。 1997年 六月,199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校务会议台湾大学四六事件资料搜集小组提出总结报告。 1998年 一月,199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校务会议通过台湾大学师道维护委员会所提之台湾大学教师伦理守则。 1999年 一月,199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校务会议通过成立台湾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四月,人口研究中心更名为人口与性别研究中心。 六月,台湾大学进修推广部设置办法业报奉教育部核定。 2000年 五月,现任校长陈维昭教授第2次续任案,业依组织规程规定,经1999学年度第2学期临时校务会议通过。 六月,1999学年度第2学期第2次校务会议通过:(1)工学院资讯工程学系改隶电机信息学院、(2)社会科学院三民主义研究所更名为国家发展研究所。 十月,2000学年度第1学期第1次校务会议通过:(1)医学院于2002学年度调整成立药物研究中心、(2)专任教师任职或兼职营利事业机构或团体准则、(3)校园纷争调解处理委员会设置办法、(4)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设置办法、(5)农学院申请设立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01年 一月,2000学年度第1学期第2次校务会议通过台湾大学与“中央研究院”学术合作协议。 三月,2000学年度第2学期第1次校务会议通过:(1)增设科际整合法律学研究所、(2)教师著作抄袭处理要点。 六月,2000学年度第2学期第2次校务会议通过设立日文研究所。 2002年 一月,2001学年度第1学期第2次校务会议通过台湾大学与“中央研究院”合作办理国际研究生学程协议。 六月,2001学年度第2学期第1次校务会议通过:(1)设立生命科学院、(2)农学院更名为生物资源暨农学院、(3)教师研究成果审查制度项目小组讨论结果建议。 九月,农学院更名为生物资源暨农学院获当局教育主管部门同意。 2003年 三月,2002学年度第2学期第1次校务会议通过台湾大学特聘研究讲座设置办法。 八月,生命科学院正式成立。 2004年 四月,云林医院改制为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云林分院。 五月,2003学年度第2学期第2次校务会议修正通过台湾大学组织规模及发展规划准则及教职员额调整准则。 八月,台北护理学院附设医院整并为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北护分院。 2办学情况 编辑 院系设置 文学院 中国文学系暨研究所;历史学系暨研究所;哲学系暨研究所;外国语文学系暨研究所;人类学系暨研究所;图书资讯学系暨研究所;日本语文学系暨研究所;戏剧学系暨研究所;艺术史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音乐学研究所。 理学院 数学系暨研究所;物理学系暨研究所;化学系暨研究所;地质学系暨研究所;动物学系暨研究所;植物学系暨研究所;心理学系暨研究所;地理环境资源学系暨研究所;大气科学系暨研究所;海洋研究所;生化研究所;渔业科学研究所。 医学院 医学系;牙医学系暨研究所;药学系暨研究所;医事技术学系 暨研究所;护理学系暨研究所;物理治疗学系暨研究所;职能治疗学系;临床医学研究所;临床牙医学系研究所;生理学研究所;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药理学研究所研究所;病理学研究所;微生物学研究所;解剖学研究所;毒理学研究所;分子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研究所;口腔生物科学研究所;医学工程学研究所。 工学院 土木工程学系暨研究所;机械工程学系暨研究所;化学工程学系暨研究所;工程科学及海洋工程学系暨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暨研究所;环境工程学研究所;应用力学研究所;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工业工程学研究所;医学工程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研究所。 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系暨研究所;经济学系暨研究所;社会学系暨研究所;社会工作学系暨研究所;国家发展研究所;新闻研究所;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农艺学系暨研究所;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暨研究所;农业化学系暨研究所;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系暨研究所;森林学系暨研究所;畜产学系暨研究所;农业经济学系暨研究所;园艺学系暨研究所;兽医学系暨研究所;农业推广学系暨研究所;生物产业机电工程学系暨研究所;昆虫学系暨研究所;食品科技研究所。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系;会计学系暨研究所;财务金融学系暨研究所;国际企业学系暨研究所;资讯管理学系暨研究所;商学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系;职业医学与公共卫生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所;医疗机构管理研究所;环境卫生研究所;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所;预防医学研究所。 电机资讯学院 电机工程学系暨研究所;资讯工程学系暨研究所;资讯网路 与多媒体研究所;光电工程学研究所;电信工程学研究所;电子工程学研究所。 法律学院 法律学系暨研究所;生命科学院(新);生命科学系;生化科技学系;动物学研究研究所;植物科学研究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渔业科学研究所;生化科学研究所;微生物与生化学研究所;进修推广部。

    http://www.ntu.edu.tw - 2014-05-15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自民國16 年創立,民國43 年在台復校, 迄今歷經84 年,其間雖經改制、遷校,但始終秉持 和諧、自主、均衡、卓越之創校宗旨,不斷精進教學 及學術研究,以期配合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 培育優秀人才。 本校目前擁有9個學院,分別為文、理、社會科 學、法、商、外國語文、傳播、國際事務及教育學院, 33 個學系、2 個學士學位學程(歐洲語文學士學程 以及傳播學士學位學程)、47 個碩士班、6 個碩士學位學程、34 個博士班、2 個博士學位學程、16 個碩士在職專班,其中含4 個全英語學位學程(亞太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國際經營管理英語碩士學程、國際傳播英語碩士學程及亞太研究英語博士學位學程)。 校內行政單位設有6 處:教務處、學生事務處、總務處、研究發展處、國際合作事務處、秘書處。3 室:體育室、會計室、人事室。1 館:圖書館。7 中心: 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社會科學資料、電子計算機、附設公務人員教育、教學發展,創新育成、華語文教學。 另設有9個研究中心,分別為國際關係研究、選舉研究、第三部門研究、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國大陸研究、台灣研究、人文研究、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原住民族研究等中心。除此之外,並有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及幼稚園,本校現擁有自幼稚園、小學、中學以迄大學、碩、博士班的一貫完整學制。 為建立長期校務諮詢機制,97 年1 月15 日通過設置辦法成立校務諮詢委員會,設置委員7 至9 人,積極延攬國內外各領域之專精學者、長才,廣納建言。除校長、副校長為當然委員,其餘委員皆由校長聘任之,任期2 年,以校長為召集人,針對校務相關及本校長期發展之規劃建設,擔任諮詢重任。 政大自建校以來,一直致力傳承人文社會科學優良傳統,以打造國際一流人文社會學術殿堂為願景,更以培養具有「人文關懷、專業創新、國際視野」的新世紀領導人為重要使命。過去二年,面對高教資源愈趨競爭的未來,校務工作充滿挑戰,幸賴全校教研同仁、同學的支持,始能穩定地持續前進,甚至有所突破。 這次雙年報中,各篇章羅列政大在各方面的努力成果,無論是延攬優秀人才、政大書院精緻化、改革通識教育、形塑更具前瞻性的區域研究、革新組織制度以及豐富國際化內涵等方面,逐步展現顯著成果;尤其在整體學術實力的提升,以及國際大學城規劃與推動等工作上,均可以感受到政大無論是從軟體到硬體、從學術研究風氣到健康品味校園,呈現出更豐富且多樣化的新面貌。

    http://www.nccu.edu.tw - 2012-03-26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於西元1946年接收「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校舍與設備成立。 而 「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即為日治時期之「臺北高等學校」,是七年制的總督府高等學校,每年招收全台菁英學生約四、五十名,造就許多早期開發台灣本土重要人士。前四年尋常科,當時是借用龍口町台北第一中學校上課(即為今之建國中學),後再設置三年制的高等科,於1926年遷至古亭町現今校地,當時已完成普字樓和「生徒控所」(學生準備上課或休息的地方,即現在校本部的文薈廳);1928年,行政大樓完成,同年臺北帝國大學(即為現今之臺灣大學)方成立,並招收第一批「臺北高校」的畢業生;1929年,講堂(今校本部禮堂)和其他主體建築亦陸續完成。 今日校本部校園中尚存有四棟日治時期的老建築:行政大樓、普字大樓、禮堂和文薈廳。這四棟老建築中,禮堂和文薈廳的位置,正好符合中國傳統建築風水中的「左青龍、右白虎」,依其地位給予一前一後的尊卑排序,伴隨著其中的老樹群,形塑校園人文與自然並重的脈絡空間。 本校歷任校長為李季谷校長、謝東閔校長、劉真校長、杜元載校長、孫亢曾校長、張宗良校長、郭為藩校長、梁尚勇校長、呂溪木校長、尤信雄代理校長、簡茂發校長、黃光彩校長、黃生代理校長、郭義雄校長。1952年,劉真校長有感學生品格陶冶之重要性,手訂「誠、正、勤、樸」為校訓,60年來 均依此校訓樹立學風。現任校長張國恩博士。 學校特色 本校現有教育、文、理、藝術、科技、運動與休閒、國際與僑教、音樂、管理及 社會科學等10個學院、59系所、4學科,學、碩、博士班學生計15374人,茲將 各學院特色簡述如下: 教育學院以培養教育行政、學術人才及中等學校師資為目標,以前瞻之教育改 革理念,加強近代科技與管理知識,推動教學數位化,發展遠距教學平台,整 合終身學習內涵並積極影響國家教育政策,以持續保持本校在教育界之領導地 位為目標。 『涵詠師大人文,孕育人文大師。』是文學院的教育目標,各系所皆有其發 目展標與特色,擁有優良師資和一流的教學資源,如地理系參與衛星空照圖 輸出之福爾摩莎衛星計畫,跨越產學合作之先進領域,希望教育學生吸收近 代科技與管理概念,確保全球華人人文學術之領先地位。 理學院致力於整合跨系所大型研究計畫,如生物科學、奈米科學、近代光電 醫療技術、軟體資訊工程等,以提昇科教研究之質量。院內多位教師榮獲國 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學術獎、吳大猷學術獎等。未來將推展前瞻性應用 科學領域,進行校際或國際學術合作交流計畫,以培養國家頂尖科學專業人 才為目標。 藝術學院師生表現成果豐碩,其中西並重的教學原則,融合中外藝術文化之 時代脈動,注重陶治學生高尚品德,加強實用設計及資訊媒體課程,厚植藝 術創作專門技能及培養專精理論人才,並運用藝術活動與社區進一步結合, 讓文化素養專業且普遍化。 科技學院現積極進行國科會與業界合作計畫,如基礎電子應用技術、積體電路軟 體設計技術、印刷線路設計與製作等,使學生接觸近代科技實驗與管理知識,並及 早接觸產業實務。未來將運用e化關鍵性技術,結合產業界參與國家科技專案計畫, 開發主導性新產品,並加強技術引進,推動高科技技術移轉,培養國家一流技職人才。 運動與休閒學院除培養專業運動與休閒管理人才從事運動與休閒之學術研究外,另融合新 科學分析之運動、休閒、觀光、管理等教學,提升學生運動休閒之學識技能,此外, 每年體育表演會的精彩演出,及各項運動代表隊參加國內外比賽均屢獲佳績,使本院保有國內體育領袖群倫之地位,不但增進國際運動競技的交流,也讓學生從中精進各項技能中豐富人生視野。 為配合政府大學整併及加速大學國際化政策,本校於2006年2月與僑大先修班整合,成為本校第三校區-林口校區,並在該校區成立國際與僑教學院,致力國際化高深學術研究、交流與合作;推動華語文教學,建構完整之華語文教學體系,成為華語文化教學與研究及推展僑教之中心,進而成為國際化人才培育之重鎮。 音樂學院主要為配合國家文化建設與培育音樂教育師資,儲備文化社教機構之音樂行政管理及專業創作人才。教學首重音樂表演與激發學生之藝術潛能與創作力,提升音樂與表演藝術整體呈現之質與量,促進國民藝術鑑賞水準與審美觀念,使文化育樂機構達到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 管理學院發展重點建立在本校擁有全國最堅強的人文、藝術與教育等學術研究領域,以及優良的歷史傳承和深厚廣泛的社會資源基礎上,加重知識管理、智慧財產、非營利事業、高附加價值之知識型服務業、高薪科技產業與創意產業等四級產業之經營管理專業,以支持人文、藝術、音樂、運動休閒、科技、教育產業之研究與發展。 社會科學學院係整合政治研究所、大眾傳播研究所、社會工作學研究之研究資源與優勢而成立,致力於相關領域之教學研究,以培育國家所需之專業人才,並配合社會需要提供回流教育及社會服務工作。社會科學學院將以政治、傳播、社會三個領域為核心,並強調人文的關懷,期待成為:一、基礎研究的社會科學學院; 二、問題研究的社會科學學院; 三、文化研究的社會科學學院; 四、教育研究的社會科學學院。 在國際交流方面,擴展國際學術合作學校及層級,擴大並強化現今與全球近200所知名姊妹校學生、教師之合作交流,並提供國際學生家庭式的照顧,使得各國青年學子對於本土文化有深入了解,進而打造與全球同步的國際化生活環境。 本校國語教學中心目前每年約有來自世界各地60多個國家的6千名學員,為全國最大、最著名的華語教學中心,造就各國一流華語人才,這些學員回國之後,宣揚優質台灣文化不遺餘力,對於本校華語文教學專業化、學術化與國際化形象之提升有顯著之裨益。另外,因應終身學習與多元化社會需求,本校進修推廣學院設有各種學分班及進修班,每年招收學員約8000人,配合國家回流教育及終身教育政策,提供在職進修人員,強化其功能性與需求性,達成全民教育及終身學習的目標。 校園生活及未來願景 本校有校本部、公館及林口三個校區;校本部及公館校區位於台北市文教中心地區,交通便捷擁有古意盎然的校園,人文學術氣息濃厚,圖書館藏書豐富不僅珍藏善本四庫全書,亦有梁實秋、溥心畬、張大千、宗孝忱等國學大師之真跡,並定期舉辦之午間音樂會,實為蘊藏古典風華、豐富資源之寶庫。林口校區,綠意盎然,為台灣少有獨具田園詩意的校園。 近年來,本校為因應師資培育多元化,積極轉型,以「古典人文風華,現代科技視野」的願景,培養臺灣發展高科技知識經濟以及國際化專業所需人才及教育、語文、資訊、藝術、人文、理工科技及運動休閒等各個領域中的菁英。 在校務推動工作上,張校長提出了「蛻變九五,大學典範」的治校理念,以九大發展重點、五大執行方案,帶動師大的改變,並能蛻變成具國內大學的典範,成為我國影響力最大的大學。九大發展重點的內涵包括推動全人教育、再造師資培育制度、卓越研究與學術價值多元化、推動國際交流倍增計畫、推動境外教育、建置U化校園、建置人文與科技共榮之永續校園並落實綠色大學指標、推動行政革新與組織再造。而推動發展的五大執行方案包含師大共生計畫、系所教學優質化、健全財務管理機制、建立薪傳教師制度、建立公開、公正、負責、溝通、正直、創新與高執行力之行政團隊,期望讓師大永續發展,朝向卓越,恢復優良傳統與聲望,成為大學之典範。

    http://www2.ntnu.edu.tw - 2012-03-26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989年7月1日成立,命名為「中華民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1993年3月改制為「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成立的目的:研究改進大學入學制度與技術並辦理大學入學考試。 歷年重要工作及成果:完成《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 ,辦理《大學推薦甄選入學方案》 ,開辦《學科能力測驗》 ,承辦大學聯合招生委員會「試務總會」業務,辦理《指定科目考試》,研發「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及「英文寫作能力測驗」,革新試務作業,協助高中學生發展生涯規劃及選擇大學校系,出版考試相關書籍,推動入學制度與試務經驗之交換。

    http://www.ceec.edu.tw - 2012-03-26
  • 臺北醫學大學

    臺北醫學大學

    創校50年的臺北醫學大學,位於台北市信義都心,與101大樓相距8百公尺。目前有7個學院(醫學院、口腔醫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醫學科技學院、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學生共6千餘人,校友3萬餘人,目前有三家總計3千餘床的附屬醫院。 1960年6月1日,在胡水旺、徐千田兩位醫學博士,以及熱心醫學教育人士的奔走下創辦。從三間鐵皮屋開始,小自書本、玻璃管,大至土地、房舍,皆是由私人捐資而來。走過篳路藍縷的半世紀,北醫歷經了14屆董事會、7任董事長、9任校長,他們胼手胝足地開創北醫大各項非凡成就,相信在現任董事長李祖德及校長閻雲的傳承下,將引領本校邁向國際!

    http://www.tmu.edu.tw - 2012-03-26
共 21 条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