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 全部文章(第105页)

不应以职业论贵贱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这平等指: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2.人与动物之间的平等 为什么平等,因为,众生皆有...

报恩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难报经》,缕述了父母犹其是母亲对儿女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父母对儿女的感情表达方...

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南传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这么一段话:我们不能超越老,不能超越病苦,不能超越死亡,我们所拥有的一...

为人处事要讲究方法

佛陀说法,讲究应机,提倡随机施教。 比如,对小孩,佛陀教他们要不妄语等,而不讲高深的业、轮回理论;对...

人生本身就是一大因缘

佛家讲缘。万物因缘生,万物因缘灭。世间万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其实,人生本身就是...

生活的最高层次

人类的生活随着精神层面的提升,而有不同的层次。 第一阶层的生活,是物质的生活:...

寻找禅心

南天寺无德禅师举行小参时(禅师依学僧的需要,而不定时举行的一种座谈会或开示),...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彻...

佛经中的「吉祥」含义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里等。...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去或未来中。 一部分的人他们...

欢喜与忧悲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忧;得则喜,失则忧。然而,得,不一定就是喜;失,不一定就是...

在每一个过程中慢慢长大

旅游人常常会陷入这样一种误区,以为美丽的风景只在某个遥远的地方或目的地。于是一...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 (1)戒:...

心里只有目标

远在唐朝时期的一个寺院中,有个年轻的和尚因家中贫困,于十几岁时就在这里出了家。...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应化...

珍惜当下的生活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大意...

佛说方等泥洹经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 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闻如是:一时,众祐游于华氏国。 阿难以人定时,白众祐言:众祐灭讫之后,棺敛尊身,其礼云何? 众祐曰:...

大悲经

大悲经卷第一 梵天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临般涅槃,告慧命...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寂灭道场普光明殿,无量功德之所集起,见者靡不生大喜乐,永离一切轻毁之心。...

佛说菩萨本业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道场,初始得佛,光景甚明,自然莲华宝师子座,古昔诸佛所坐皆尔,道德威仪相好如...

庄严菩提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光菩萨、法光菩萨、月...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如来神力所持之处,与十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俱,前后围绕而...

阿差末菩萨经

阿差末菩萨经卷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如来所游居土,于宝严净巍巍道场,悉是正觉之所建立,大德庄严而依...

虚空孕菩萨经

虚空孕菩萨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佉罗坻迦山,古昔神仙所居之处,与大一切比丘众俱,度量已过,...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皆悉住于不退转地,...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以善成就一切如来金刚正智之所建立,种种殊特超于三界灌顶宝冠,摩诃瑜伽自在无碍...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 尔...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名称大城战胜林施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众。 尔时,世尊于...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于日初分,整理...

世间的一切,都是借我们用的

每次去爬山,总会遇到一对恩爱的老情侣。渐渐地,有点熟了! 今天在半途的凉亭休息...

五个方面分析「无我」的含义

佛教的经典和论着浩瀚如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古德对经典的理解角度不同,所...

触目遇缘无障碍

《五灯会元》卷一七中,祖心禅师有次在堂上讲道:「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

不要逃避压力

压力不只是个埋藏潜伏在心中的无形杀手,而且影响深远难测;压力不会自然消失,常常...

喻解无生四句

宇宙间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今试依《瑜伽师地论有寻有伺地》中对于缘起的甚深义──...

造塔礼拜脱猴身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是阿罗汉,名叫作须曼。有一回佛剃了头发,就叫须曼将剃下...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戒律和...

正法毁于修行者自身的腐化与堕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讲堂讲经,迦叶尊者,一身灰衣,破烂不堪,蓬头垢面,佛陀劝之道:...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佛教的修持...

学佛必读的经典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德规范中显得大逆不道的行为,...

没事要念佛,有事更要念佛

对不信佛的家人、朋友,末学只是劝:没事念念佛吧!反正只有好处,没坏处嘛!如果上...

人生旅途要随缘

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有过去的因,还得有现在的缘才能成立一切现象。因是种,缘是...

居士楷模彭际清

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生...

印光大师对一位囚犯的开示

原文: 接手书,知发勇猛心,不胜欣慰。但只以终身吃素,一心念佛,为惟一无二,决...

南怀瑾先生谈八字与改变命运

这个八字啊,有没有?有。这是依通,推理,推你前生种性所带来这一生的因果遭遇。换...

发扬十善精神,造福社会人群

佛教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于品德的提升、人格的完善、人际的友善、社会的和谐...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说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那么...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夫。大家千万不要把染缘认为是...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佛像之果报;三、应学恭敬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漫谈

我们要发忏悔心来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这部经中有一品,叫《忏悔品》,就是要...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就是思维,无论昼夜都常常思维...

佛教中夫妻相处守则

为佛弟子,若欲成为和睦相处的夫妻,应如何相待呢? 一、了达夫妻皆是缘,因此不可...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

为心灵打开另一扇窗

这个世界,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坏。其实换个心情去看看这个世界...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

保护动物行为指南

01、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 02、野生动物不是商品,生命无价,不要图财害命。...

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更忽略责...

心头无事一床宽

梦窗国师(1275-1351)是日本明代着名禅宗高僧。他开创了位于京都岚山山麓...

用施无望报的心去布施

布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积功累德的最好方式,佛教一向注重培养佛教徒的布施之心。在佛教中,布施...

疗治众生的心灵疾病

《大乘宝云经》说:阎浮提内耆婆医王最为第一,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如耆婆,若有人问心中结使烦恼邪见...

心灵的四个品级

人们通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用相貌和气质品评女人的品级,却很少有人去思量心灵的品级。心是...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行中的重要作用。爱语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时至今日,人们逐渐认识到,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将禽类、肉类,甚至乳类食品拒之门外、尽可能多地摄...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

身处逆境时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三个不怕就是:一、不怕讨...

为什么要戒杀

为什么戒杀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 世间一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即使小如蝼蚁,遇水尚且奋力挣扎;人...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人生在世,为贪恋财色名食,汲汲营营。时刻不断,争名夺利。勤劳者争得多,懒惰者争得少。争得多、争得少,...

净化世界,需要从心做起

21世纪是科技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精神财富的流失。信仰缺失、焦虑不...

随手环保100事

使用布袋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倡步行,骑单车 不使用非降...

二十五个有趣的人生定律

1、苹果定律 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背后称他为懒安禅师。 有一位禅僧说:终日不言不语,...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所谓放下执著,并非指不生活了,饭也不吃了,觉也不睡了。这不叫放下,乃为另一种执著...

生命感悟法语系列

生命感悟之一 佛陀教我们,好好运用今生为死亡早做准备,不要等亲密的人痛苦地死亡,或病入膏肓时,才不得...

慈悲充实了生命

慈悲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贵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别人、包容别人,更懂得如何...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是佛教徒。在朝拜寺院的时候,我发现他面对佛像都不礼...

天意与人为

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生的因不可改变,今生的努力却各有差异。有时候,即便...

荷花与污泥

出污泥而不染是荷花的四品质之一。也是荷花最动人的地方。佛教之所以特别崇尚荷花,也在于荷花的高洁。 但...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义

走进佛寺大门,你会看到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是护法,保...

品味淡泊,生活的规律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的水域中,有一种鱼,名叫王鱼。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能够吸引一些小动物贴附在自己身...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谛,是对人生现象的评价和解...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目前,整个社会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失衡,并且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类恶性事件,正是...

「熏习」的力量

古时农家妇女,在衣橱里放置薰衣草,让衣服充满香味,这就是熏习的力量。 熏习是一种感染力、一种影响力。...

基因即是业力

生命的密码,根据现在的科学家说,已经研究出来了,那就是基因!其实,生命的密码基因的另一个名词业力,佛...

吉凶谁来定

人到了迷惘的时候,就会想要算命卜卦,求神问路。签条最大的缺点,就是为人定凶吉,却不考虑因果。其实,人...

一行禅师分享减肥秘法

当你超重时,身体每个部分都承受着额外负担。膝盖会因为承受过多重量而疼痛,关节发炎,变得肿胀和僵硬。心...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功,所以六祖坛经云: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

无可放处还要放下

佛在世时,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拜毕。佛说:把花放下!外道遂将花放下。佛又说:把手放下!外道就把手放下...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说:自己有好处,给人家讲讲说说也有好处,不会用功的...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们受戒,就要以戒为师。一个人,今后在佛教里面,你是何等人物,何等身份,是何等价值,就看你...

禅者的心境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请他进宫。使者到来时,禅师正在...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做种种功德给亡故的人是什么意思呢? 答:亡故的人如...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换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讲到两种方法:七因果和自他相换。七因果即知母、 ...

执我与离我

修法从身求者,犹如泥里淘金,煮黄沙求浆粥,无一法可得;修法从外求者,犹同舍本求末,烧木佛求舍利,无菩...

青少年堕落犯罪的原因

我盼挽回青少年问题,著作《青少年的觉醒》这本书:主要有二个目的:一是激励有志向上的青少年,支持你们,...

流传千年的中国四大智慧

四大智慧成就人生辉煌,四大智慧修炼人生坎坷道路;人生很多不如意,逆境,坎坷。。。如何面对,当你读完,...

虚云老和尚回忆印光大师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饮水思源,追念师父。在佛法的道理...

怡山发愿文

炉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