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修行人为什么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师  2012/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师答:凡夫修行的过程,不是执理废事,就是执事废理,不能行中道法门,因此,顾此失彼,顾彼失此。

凡夫心地未解脱,心易飘浮染境生心,贪著五欲六尘,难割难舍,佛有善巧方便,为令众生得以解脱,是故,制戒以防止三业之过,令自性清净;修行者若不受戒持戒,心地毫无分寸,一切开遮持犯,盲然无知,无从修起,犹如迷失的船只,漂泊于茫茫大海中,无方向可循,周旋不出,彷徨恐慌,甚可怜愍!佛弟子欲修行,若无受戒持戒其心地无所依据,亦复如是!

修行者不受戒不持戒,始终不得入佛位,欲证成菩提,终无是处。佛法的道理如同双目,受戒持戒如同双腿,两者不可或缺,有腿无目易招受碰壁与不如意之事;有目无腿,不实践理念,如人划饼充饥,说食数宝,终不可得!

修行者应禀持著理事不二的正观,方能契入解脱之境。受戒持戒是修行者的最根本条件与基础,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因慧破烦恼,如是而证菩提。

受戒持戒的重要性,又如同建十层大楼,必须要有地下室与地基的巩固基础,方得起建一楼二楼乃至十楼的可能性,若无地基为基础,一楼至十楼皆有倒塌的危机;修行者若无受戒持戒的基础,一切善法不得生,禅定智慧不得生,菩提无从证悟,成佛便为戏论!

佛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

佛陀临涅槃之际,一再叮咛佛弟子,应“以戒为师”,正如此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本法师文章列表

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

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他常向弟...

世间三种最胜香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

佛舍利是结石吗

问: 最近有几位高僧大德相继圆寂,网上有很多关于佛舍...

学佛要怎么学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

【推荐】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

问: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得去妄念? ...

海涛法师:如何处理香灰

问:香炉里面的香灰满了要怎么处理? 答:家里的香炉...

《梵网经》和《优婆塞戒经》的菩萨戒有区别吗

问: 请问师父,《梵网经》菩萨戒和《优婆塞戒经》菩...

要为儿女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佛陀,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

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得到...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

星云大师:贫僧一生的岁月里一直与病为友

贫僧从小说来应该是一个健康宝宝,但眼耳鼻舌身心六根...

恒修忏悔、修行忍辱、善护己念

三月十二日来信收到,此信实是您能否往生的关键,因此...

婚外情、一夜情的九大害处

古谚:饱暖思淫欲。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中国圣贤文化却...

因果的四种形式

因果的四种形式,分别是:一、动机善,手段恶;二、动...

文珠法师《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一、前言 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

圣严法师对付生气有一套

圣严法师教人对付生气有一套:把意念放在丹田或脚底、...

就这么一个功德,百千万劫不堕三途

在《佛说华聚陀罗尼经》上,佛又说了这么一段话。佛言...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

生命中的贪欲苦

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

不听、不说、不传

语言,不仅是人类文化留存、发扬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