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2016/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为神鸾。他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印度佛教的净土思想,进行解释、发挥,创造出中国的净土思想,为以后净土宗的形成奠定基本的理论框架。中国净土宗传到日本后,昙鸾被日本佛教的净土宗及净土真宗视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

昙鸾的净土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撰写的《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和《略论安乐净土义》三部著作中。“二道二力”说则是昙鸾大师净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乘佛教把修行成佛的道路由低到高分成了十个阶梯,称为十住,达到十住的阶位,就进入了最高的境界,取得了正果。但是有的修行成果也会由高向低倒退,称为退转。佛教理论上认为,只有修到七住以上的菩萨阶位才能不退转。修行本来就是为了成佛解脱而设的,所以不退转成为修行者必须克服的一个难题。不退转在梵文中音读“阿毗跋致”。

龙树菩萨为了解决修行难的问题,提出“佛法有无量法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易。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也就是说,求阿毗跋致有难行和易行两种法门。昙鸾发挥了龙树的思想,认为在佛教所说的末法时期,求“阿毗跋致”,有的靠自力修行,有的靠他力(佛力)加持,靠自力的为难行道,靠他力的为易行道。这就是“二道二力”说。

昙鸾审时度势,指出了求阿毗跋致难的大环境:一是五浊恶世。指我们生活在由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五种浊组成的污浊世界;二是无佛。因为在末法之时,去佛久远,众生成佛缘分不够,这时虽然仍有佛教存在,但是众生都已经既无修行也无求证了,很难有成就的人出现。此外,昙鸾还指出了求阿毗跋致的五种具体困难。这就是,有的外道假借佛教名义扰乱人心。没有大根机的人只知道求自己的利益,不行使大乘佛教的慈悲法门。恶人会破坏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有人认识颠倒,将恶果视为善果,破坏修行。有人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去求得佛的加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让众生能够修得正果,昙鸾提出只要对阿弥陀佛怀有坚定的信心和具有往生西方的强烈愿望,依靠他力,即乘着佛的愿力,就一定能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往生西方净土,就是达到了阿毗跋致境界,因为《阿弥陀经》中说过:“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稗跋致。”

昙鸾进一步认为,只要称名念佛,不断地诵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修行者就能得到佛菩萨愿力摄受和加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世界。在那里,草木茂盛,空气清新,梵殿宝塔,肃穆庄严。修行者称念阿弥陀佛,临终前就会被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净土,永远摆脱一切烦恼和痛苦。

昙鸾还从三个方面对称名念佛进行了论证。他说,首先,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能阻止一切恶的行为。众生的恶行都是因为妄想而生,妄念不止,烦恼不息,阿弥陀佛以无上的慈悲心,众生称念,能让众生能心止一处,妄念不生。其次,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能使心净土净。因为阿弥陀佛的名号犹如清净的摩尼宝珠 (意译为如意宝珠)。人们只要念佛名号,便能产生力量,如同把净珠投入浊水,宝珠能使水清净。又如在冰上燃火,冰消火灭。念佛名号则能使人罪灭心净,即得往生。其三,“阿弥陀佛”具有无量的神秘性,代表无量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称念它就能满足众生往生西方净土的宏愿。

昙鸾把往生西方净土的门坎放的很低,主张“一切外(道)凡夫人皆得往生”,甚至十恶不赦的人,只要虔心念佛,也可升到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对那些不信佛因缘、诽谤佛教正法的人,则强调不能得救。因为信仰佛的存在是进入西方世界的基础,否则净土学说就无法存在。所以他对那种名不副实的所谓净土信仰者,作了严厉的批评,指出信心不淳、信心不一、信心不相续这三种人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所以信佛要真、要专、要恒,用这样的三心去信佛念佛,才是真正的信佛念佛,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信愿具足者,则万修万人去

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

称佛名号相应为要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

为亡者助念的功德利益

一、一个人之寿命长短及其价值,并非以活了多少岁月来...

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末学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二?一...

净土法门早晚课应怎样做

问: 原来是按禅宗早、晚课本做课,如按净土法门早、...

《持经利益随心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大觉世尊,所说...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

人体内的毒素来源于何处

1、蛋白质产生的毒素 蛋白质摄入过量,不仅会造成肝肾...

素食,就是不做饿死他人的帮凶

哈佛营养学家梅尔指出:如果美国肉类生产降低百分之十...

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

诸位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你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

等待我们明天的是什么

我曾经在南山寺,见到过一个坐轮椅的人,他是因为车祸...

游本昌:无烦无恼无忧愁

25年前的一部《济公》,让所有人都牢牢地记住了游本昌...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

论佛教徒的修养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

一生至少原谅三个人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

少年东来忍辱得福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

我不是佛

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觉听明,常以禅机和赵州禅...

布施微笑

有一老妇,总想为自家附近的寺庙做些供养布施,但苦于...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众生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他面临很多行法,所谓八万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