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

道源法师  2017/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

诸位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你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就是要注意‘回向法界’这四个字。前面有讲过地藏经有两个经眼:一个是‘业力甚大’大到不可思议:‘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在事相上发明业力。这一品经文的经眼就是‘回向法界’,就是回向法性,法性就是理体,就是真理的实体,要回向真理而不著相。前面业力是事相,这里回向法界是理性,合起来就是理事无碍,理事圆融,所以地藏经并非你所认为是浅显的经,凡是能回向法界就是最深的义理。

佛经上说回向有三种:‘回者转也,向者趣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趣向三处,故名回向,三处者:一者菩提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而趣向于佛果菩提所谓回因向果也;二者众生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而施于一切之众生,所谓回自向他也;三者实际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趣求真如实际,所谓回事向理也。’第一种是我自己所修功德一定要回向佛果菩提,我不求人天福报,也不求二乘小果。第二种众生回向就是把我的功德施给一切众生,我不求自己的福报。第三种实际回向,就是把功德回向趣求真如实际,就是真如之理,所谓回事向理,你所修的功德就是属于实相,你不著实相回到真如实际理地上,或理性上。‘法界’在佛经上有三种解释:一者界限义,一个界两个界等十法界等就是界限;二者因义,法界是诸法之因。;三者法界就是法性,这里就依法性解,所以回向法界者,就是回向一切诸法的本性。一切诸法就是真如理性,回向真如法界。

金刚经里讲‘无住行施’。住就是执著。‘就是不要执著去行布施。’内不著能施之我,外不著受施之人,中不著所施之物,所谓‘三轮体空’,即是回事向理也。这布施是个妙法、是个成佛之最大功夫,能度你的烦恼,了脱你的生死,他是总摄六度法门,你一执著我是布施之人,则别人不如我,慢心一起,不但度不了烦恼,更增加根本烦恼。你若执著受施之人,则不能平等布施,亲者布施,疏者仇者则不布施,是起分别心冤亲不平等。要是执著所施之物呢?则著财物之相,是你所喜爱,则不肯舍,好的贵的不肯舍,所以也不能执著所施之物。这三项就叫‘三轮体空’。所以能以三轮体空的心来布施,则同样是一件布施行为,却因你能将功德回向法界,所得果报亦是种种不同。而且是千差万别。

这个‘回向法界’就是地藏经的经眼,太重要了。这第十品的较量布施功德缘品,几乎每一段都会劝导众生要回向法界。

现在讲地藏经就是大乘经典,你听了一部地藏经功德很大,甚至于你只要听闻一句或一个偈颂也好,发起殷勤郑重的心,赞叹大乘经典,是度人到彼岸成就佛道的舟航,就是因为你懂得经里的道理,才会更加恭敬这大乘经典!因为能令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你才会赞叹啊,因为你赞叹恭敬,所以你就布施种种香花灯涂果乐来供养经典,这个善男女就能获得无量无边的大果报。这是指获得人天殊胜美妙的快乐,但若能将此功德,都把他回向法界,则这个福报更大,大到能令这善男女成就佛道。’因为这大乘经典的道理是与法界契合的,是遍法界,而我们的心也是遍法界的,以这个殷重诚恳的心,来跟那个遍法界的真如实相相应,所以所得的福报自然是无量无边了。相反的如果你以轻浮的心,妄想纷飞的心来听经,则这个福报就很有限了。所谓大乘经典,就是佛对大根机众生所说的六度万行之教法,如华严般若,方等诸经等。普贤观经云:‘若有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

然而这大乘经典,任何一句一偈都是成佛之因,成佛之种,就如同摩尼宝珠一般,只要一句一偈就能获大果报!也只有大乘经典才会叫你将功德回向法界,大乘经是叫你度众生,是为众生才成佛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机会成佛,

而这部地藏经,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教导在家人:‘如何培福修福,如何避祸、如何不堕三恶道,如何超度祖先,如何使生儿育女平安获福!如何外出平安事事如意,简直就是众生的无限保险公司,如能回向法界,最后还能成就佛道。’这才是真真不可思议的大乘经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常诵五菩萨心咒得美貌财富

修此五位菩萨心咒,可得美貌,可得财富,可得人心,可...

为何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

观音菩萨能令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

【推荐】同样是布施,但所得果报却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

为何要注重回向

问: 为什么要注重回向? 大安法师答: 一般我们做的...

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

你布施出去了,你就创造了一个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

守持八关斋戒的功德极大

下面讲八关斋戒。乐行王是在家居士,所守的居士戒有长...

说话不掌握窍诀,可能会酿成大错

如果不经观察随便揭露别人过失,说特别难听的粗语,将...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

妙莲老和尚《涂粪喻忏罪》

佛法中你犯了戒,有罪就要忏悔,忏悔才安乐。但是不可...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 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

为什么爱得越深,痛苦就越强烈

每次演讲,我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记得有一次有人...

念了佛号为何感应不到任何加持

问: 经中说仅仅念几遍佛菩萨名号也会有很大的作用,...

茶叶的三大宝藏

抗癌、提神、增强记忆 历史在茶杯中流淌千年。中国人...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

老牛闻经转胎为人

过去某地有一大寺院,寺里有一部大藏经,龙藏的字很大...

印光大师普劝念观世音菩萨的开示

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名号正法明佛。但...

从年轻时就要开始预防的7大疾病

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的GeorgesBenjamin博士认为,当我们还...

净土问题回答

1、请问法师可以呼吸念佛吗? 答:当然,你念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