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宽运法师  2015/06/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最近在佑顺寺举行「八关斋戒共修法会」期间,进行了三天密集的佛事活动,包括忏摩、正授、过堂、开示、静坐、念佛等,来自各地参加法会的信众,体验了难得而前所未有的寺庙生活,对身心的净化与慧性的开发,起到了很大的启迪作用。

由于法会中严行禁语,所以他们心中对佛学、对人生的疑问,都留在法会结束之前一一向我来提问;我觉得这些问题,可能是一般初学佛的人,大致上都会遇到的,所以,在这里一并简单作答,希望能令更多人得益;例如其中有一位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居士问我:不知什么原因,总是觉得不开心,如何才能活得快乐些?

什么是快乐?如何才能活得快乐?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却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探索和争论不休的,但似乎总没有一个大家都能认同的或满意的定论,只能是「见仁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一而足,也就是说快乐有很多的方式或形式;这令我想起了一个佛教的故事:

一天,无德禅师正在静心阅读经书,研究佛法,忽然有三个信众匆匆来到禅师面前,双手合十,问道:「请大师开示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呢?」

无德禅师听他们这么一问,于是定一定神,上下打量三个人的相貌和表情,只见人人面带愁容,很不开心,于是轻轻的反问道:「请三位施主不妨先说说自己究竟为什么活着?」

甲说:「我活着,是因为我觉得生命宝贵,不愿意死。」

乙说:「我活着,是因为希望老了的时候能看到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

丙说:「我活着,是因为我有抚养全家老小的责任,不能一死了之。」

三人说完之后,都以凝视的目光期待着大师的见解。此时,无德大师不急不缓的说道:「三个施主活着都有原因,甲是因为害怕死亡而活着,乙是因为希望享天伦之乐而活着,而丙是因为承担家庭责任而活着,这些想法虽然各有合理性、世俗性、人情性,但都还不全面、不确切,都有些偏颇。」大师看见三人静心倾听,就继续慢慢的说下去:「你们想法的共同点,就是缺乏了意义和理想,没有真正的意义和远大的理想,更没有准确的前进目标,所以就没有动力,没有热情,因而无法找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

「那么,恳请大师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呢?」三个人急不及待地异口同声地追问。

「好吧!」禅师笑着反问:「你们有了什么才觉得快乐呢?」

甲说:「我有了金钱就会觉得快乐。」直截了当。

乙说:「我有了甜蜜的爱情就会觉得快乐。」直言不讳。

丙说:「我有了很高的名誉和地垃自然就会快乐了。」同样是赤裸裸的。

「我终于明白了,你们为什么活得都不快乐了!」大师摇摇头地说道:「原来你们误解了什么是快乐,把虚幻的、错误的东西当成是真实的、正确的去追求,这样必然会永远活得不快乐。一但你(指甲)真正拥有了金钱之后,你就有更多的烦恼,如:开销不足、分配不均、防盗备抢、如何钱再生钱等等,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烦恼不断,试问这能快乐吗?」甲点点头。

「你(指乙)真正拥有了甜蜜的爱情、与爱人共筑爱巢,组成家庭之后,烦恼也会接踵而至,如:生儿育女的消费增加,家庭矛盾纠纷的出现,衣、食、住、行不足的操劳等等,居家生活,复杂繁冗,能快乐吗?」乙认同的颔首。“

「你(指丙)真正拥有了名誉、地位之后,随之而来的烦恼就会让你应付不暇,如:有人忌妒,有人毁谤,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置你于死地而后快等等,令你防不胜防,能快乐吗?」丙亦深表赞同。

这时三个信众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着急地问道:「这么说来,大师,我们还能找得到快乐吗?」

「能,绝对能找到快乐的!」大师坚定地说。

「请大师快点明示!」三人有些急不可耐了。

禅师稳住他们的情绪,语重心长地说:「要获得快乐,必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就是要认识生命的根本意义,要有伟大的理想、准确的目标,如此的话,就能明白如何才能活动快乐了。」三人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地屏息谛听大师开示;禅师字字千钧地说:「有了金钱肯于布施就能活得快乐!有了爱情乐于奉献就能活得快乐!有了名誉和地位勤于服务大众就能活得快乐!」

「快乐」在哪里?其实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面,问题就在于我们懂不懂得去体会、去实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拔除心中忧愁之刺

古印度时,那罗陀尊者在波罗梨国长者的竹林中修行。当...

没有了肉体,下地狱为何还会痛苦

问: 人死了,肉体没有了,下地狱怎么还会有痛苦呢?...

愿生命化作那朵莲华

人活着为了什么?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刚进公司时说:...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蚁子就是蚂蚁。这是一个典故,在...

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

现在大部分的人都觉得,快乐建立在洋房轿车、功名利禄...

若心有嗔恚,安乐不久住

人起烦恼的时候,自己很难控制,谁离我们近就会伤害谁...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

心生嗔恨不满,其实受苦的是自己

孔子与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被困于陈、蔡期间,曾绝...

修行法语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

诸佛皆以慈悲为根而行菩萨道

《弥勒所问本愿经》 中,佛告诉阿难: 我在因地求道,...

五戒善法为做人应知应行之原则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从自然界的万物得到自身生活之...

四法圆成檀波罗蜜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天,弥勒...

求何功德?

普贤菩萨曾发愿:我於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

什么是真正的愚人

【竹窗随笔原文】 世人以不识字、不解事为愚,此诚愚也...

身边的善知识

善知识是叫人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的善友,是每个人生活...

何谓三界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

悭贪长者的布施

昔日,在舍卫城有两位长者,一位名为最胜,一位名为难...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

犹太人的布施与福报

修财布施的因,感财富的果报,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