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观身五境,禅修净心

达照法师  2015/0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观身五境,禅修净心

观身如身,就是四念处观的第一个观法,也是最直接了解自身的方法,但需要从头到脚,每个部位、每种状态都观察清楚才行。就像扫描仪一样从头顶开始往下扫描,将整个身体都清楚地重现在脑海中,如如不动。久而久之,即可净心涤念,又可得定开慧,确实是定慧等持的禅修方法之一。但是,对有些心思散乱的人来说,这种观法依然有其难处,不容易全身都照顾得那么清楚明了。所以还有一种更加简单容易的观法,那就是观身五境。

所谓观身五境,就是观察身体的五个地方:发际、眉心、鼻端、丹田、海底。这五个地方作为心念所缘的观境,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观境即可,不需要或者说不可以五个观境同时观察。因为,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以多种所缘境作为观境,则会引起心念的散乱,反而不易入定,也更难开发真正的智慧了。

发际就是头顶上的头发根部的地方。让心远离妄想颠倒的杂念,轻轻地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收摄起来,淡淡地放在了发际的地方,感受到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发际之处,除了发际之外,更无一物可以让观修者起心动念,唯独发际被觉照之光笼罩着,也就是让心念离开身体最顶部即将融入虚空的位置,境界空净明了,心念若有若无,呼吸若存若亡,全身放松,轻安自在,缓缓入禅。

眉心就是两个眉毛的中心点,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眼睛依然在看的地方。无念却依然能看,所看到的是一片黑暗,就把心念停留在闭上眼睛的视线前方。《楞严经》讲: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所见不同,见性不变。当观身禅开始修习时,只要求能够获得身念处的定力,而未要求达到明心见性的效果,所以只注意在闭眼见暗的“所见”之处,并未回光返照注意能见的地方。

鼻端就是鼻尖垂直的下面与鼻孔出来的外面交叉处,一切呼吸都经过此处。所谓“眼观鼻、鼻观心”就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鼻尖之下,同时心念也集中,清净而不散乱。久之即可心念纯正,杂乱无章的妄想纷飞顿时好转。在此处观身,还有其他很多相应的禅法,诸如数息观、随息观等等安那般那行门之法,各有相关的观法和效力。

丹田一般指下丹田,脐下三寸的地方。丹田其实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交接、血液转换封闭循环的地方。让心专注于此,自然心气下沉,幽静舒适,安稳自在,可以避免过于精进用功导致的上火、头痛等禅病。精力比较容易集中,最有利于化精为气、化气为神的调身作用。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达到禅修净心、开发智慧,从而断烦恼,得解脱,证悟般若,利益众生。

海底轮是七轮中最下方的轮脉,同时也是最基础的轮脉。它是人体整个能量系统的根,所有的能量都从海底轮出发,经由任脉和督脉,将整个身体前后左右都贯通,使诸病消除,安康自在。这是佛法难得稀有之处,我们都应该全神贯注地来修习禅修,使古老的智慧为现代人日常所用,最终达到圆满无上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禅宗与牛的因缘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贵的动物,具足威仪与德行。《胜...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

净慧老和尚新加坡双林寺禅七法会开示

(第一天) 大和尚慈悲、常住的各位班首师父慈悲、各位...

大小便时应观想身体毫无可恋

厕室铭:大小便时,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厌。何...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学习坐禅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昨天讲的地藏菩萨圣德大观,他捡一个木头黑漆漆的地藏...

安心,就这么简单

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

愚人食盐的启示

经云: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

达照法师:持名念佛五字要诀

在宝坛寺讲《楞严经》,课间休息,有人提问:念佛修净...

禅修三部曲

一、 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 久久...

达照法师:从意根下手

这个意根啊,不容易,讲妄想我们大家知道,脑袋那个老...

勇敢的兔子

老虎大王打败了狂妄虚伪的狮子大王,成为了森林中的新...

胎儿没成人形之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我们看真实的人乘,开始是五戒。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

想让自己不断成长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一个人要想进步,就是要学习佛的三藏十二部讲的戒定慧...

昏沉者,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

随烦恼二十:言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

红枣最补血的吃法

红枣、桂圆、花生、红豆、红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们...

午睡要注意的事项

中午睡上1小时,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

求神应先求己

过去,有一位贫穷的人起了一个念头:我应当到天神庙去...

圣严法师《家和万事兴》

种福,就是让自己和别人都健康快乐,尤其是家人之间最...

北魏高僧昙鸾大师

在佛教史上,有一位号称菩萨皇帝的这么一位君主,就是...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净土宗是大乘法门,当然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