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2016/03/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使我不舒服,谁能为我除掉它?”石霜庆诸说:“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这则公案是在道吾宗智圆寂之前,对弟子说,他有个未了的心愿,希望有人帮一个忙。对他而言,天下事都已不是问题,唯一担心的是众生还未度尽,弟子尚未解脱,许多人等着要开悟,但他即将过世,再也无法帮助他们。谁能把他的心愿接替下去,承担这个任务呢?

通常每一部佛经最后都有所谓〈嘱累品〉,交待听众听经之后,当有责任护持它,使它永远留世、化世;道吾宗智也是以这样的慈悲心交待遗嘱。但这几句话被石霜庆诸点破了:“心物俱非,除之益患。”内在的心是自己,外在的物是环境,不论心内或心外,没有任何现象是真实不变的,全是幻境、幻象、妄念,不需要除掉;如果执意要除,心中更增一份执着,那更放不下了。石霜等于告诉他:“放心圆寂吧!随缘来去,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如果担心,反而会增加执着,也为后人带来累赘。”他的意境更高超。

大悟彻底的人,一切皆自然。在世时弘扬佛法、奔走度众,是自然而然的事,有众生需度就度,如果因缘不成熟或无此因缘,也不必着急、不必担心,这不是你放不下就能解决的。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一生纵有来不及做的事,该走的时候依然心无罣碍地走。众生如果已经种下得度的因缘,不需你担心他们也会成熟。所以,未圆寂之前的奉献最重要,临死牵挂则是多余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念佛心是攀缘吗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

缘是我们多生多劫积累而来的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萨,在这个世间发愿修行,而...

清楚的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

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

感化众生的力量

要想有智慧,就多做法布施。大的法布施就是讲经说法,...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林青霞:感恩师父圣严法师

我有幸见到圣严法师,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佛法、不谙规...

百病从心生

人保持健康,不仅要认识病从口入,而且不要忘了我们的...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以悲心现九法界身

原文: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现九法界身...

佛心本有

有一学僧请示盘?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预言竟成真

有这样一个师父,他刚出生时,人们就叫他大和尚,这究...

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

释迦牟尼在尚未成佛之前,经历许多的修练,因而获得极...

接受忏悔,远离痴暗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今世修福慧,后世得富贵

命终之时,若想带着自己所积蓄的钱财、宝物至后世去享...

为什么不吃猪肉

过去,一些家庭会在自家后院养上几头猪,而现在,已经...

【推荐】佛珠掉了,佛心仍在

作为寺院的住持,也就是佛法的弘传者,身边总有一些弟子...

早课诵楞严十小咒,晚课诵地藏经,这样如法吗

问: 早课诵楞严咒,十小咒,晚课诵地藏本愿经,有的人...

不要被小事琐事所累

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那妻子也是兴之所至,一不小心...

为人相好从忍辱来,为人大富从布施来

再来,一个人长寿,不会生病,强壮,持戒,所以各位持...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确分别和不分别 当今社会,金钱万能论为人们普遍接...

网络学佛的注意事项

网络学习佛法很方便,但是有利就有弊,大家都有体会。...

走运与倒霉

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

科学的发展,心的贪欲也跟着升级

按道理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作效率的提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