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尸毗王本生

2010/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阎浮提洲的提婆拔提城里,住着一位名叫尸毗的国王。尸毗王管辖着八万四千个属国,六万处山川,八千亿个村落。他拥有二万位夫人彩女,五百位太子,一万位文臣武将。他非常慈善,广施仁政,怜悯一切众生,全国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那时,居住在第三十三层天的帝释天生命将尽,心里郁郁不乐,他的近臣毗首羯摩天看见他这样,便询问他因何愁闷。 帝释天回答说:"我将要死了。现在世界上佛法已经消灭,也不再有大菩萨了,我的心不知道归依于谁,所以十分焦急。"

毗首羯摩天对帝释天说:"现在人世上阎浮提洲有一个国王叫尸毗,他实践菩萨的行为,立志求得佛道,将来必定能成神。你应该去投归他,只有他才能解救你的危难。"

帝释天听了犹豫地说:"尸毗王究竟是不是位菩萨,我们应该亲自去试一试,你变作一只鸽,我在后面紧紧追赶你,你飞到尸毗王那儿,求他保护。这样一试,我就可以知道他的真假了,你看如何?"

毗首羯摩天说:"对菩萨,我们应虔敬供养,不应该加苦于他,难为于他,逼迫于他。"

这时帝释天便道偈言:"我本无恶心,如火试真金。以此试菩萨,真假始分明。"

于是,毗首羯摩天变作一只鸽子,帝释天就变作一只鹰,紧紧迫在鸽子的后面,要捕住鸽子吃掉。鸽子惊慌害怕,飞到尸毗王跟前,钻进他的腋下,求他保护。

鹰紧跟着飞到大殿前,对尸毗王说:"这只鸽子现在是我的食物,请大王赶快还我,我正饥饿难忍。"

尸毗王说:"我发过誓愿,要普救一切生灵,现在这只鸽子求我保护,我无论如何是不能把它给你的。"

鹰说:"大王,我不吃鸽子,我会饿死。你说普救一切生灵,难道我就不该得救?"

尸毗王想了一下回答说:"如果给你另外的肉,你吃吗?"

鹰答道:"只有新鲜血肉我才吃。"

尸毗王暗暗寻思:"我要是给他吃新鲜血肉,救了这一个,又得害死另一个。只有用我的血肉来喂饲鹰,其他一切生灵才能免遭杀害。"于是下令拿出利刀,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块肉,递给鹰。

谁知鹰又说:"大王你是施主,对一切众生都应平等看待,我虽是小鸟也不能妄求。既然你要用自己的肉来代替鸽子,就应该拿秤来秤够和鸽子一样重的肉!"

尸毗王又传令马上把秤拿来,用铁钩钩在中间,两头挂上秤盘,将鸽子放在一头的盘里,又将身上割下的肉放在另一头的盘里,奇怪的是,他割尽了腿上的肉还不够分量,又割两臂两肋上的肉,仍不及鸽子重。尸毗王内心十分纳闷,为了救鸽,他决心把整个身体施舍出来。

他忍痛站起来,想以全力登上秤盘,但气力不济,失足倒在地上,昏死了过去。他好久才苏醒过,他责备自己懈怠,以巨大的毅力使劲站立起来,扑上秤盘。秤平了,尸毗王刚够鸽子的重量,于是他十分高兴,觉得自己做了善事。

这时,鹰和鸽子都不见了,地动山摇,天宫震动。天神们在天空中看见尸毗王的苦行,感动得纷纷哭泣起来,泪如雨下,又齐声赞叹,从天上撤下无数仙花,献给尸毗王。。

帝释天恢复了原形,站在尸毗王面前说:"大王修的苦行功德无量,有此功德,可作圣王、天王、梵王,不知大王所求是什么?"

尸毗王回答说:"我不贪图三界中的尊荣,我做善事,只想成佛,唯此而已。"

帝释天又问:"大王割肉救鸽,现在一定全身痛彻骨髓,难道一点也不后悔吗?"

尸毗王坚定地回答:"不!"

天帝释摇摇头说:"我看你气息断绝,浑身颤抖,话都快说不出来了。你自己说不后悔,怎么能让人相信呢!"

尸毗王便发誓说:"我自始至终没有一丝悔恨,如果我成佛的愿望是虔诚的,必定会如愿以偿;如果我的心意是诚实不虚的,现在就让我的身体平复如初吧。"

尸毗王的誓言刚说完,他的身体立即平复,比原来更刚健英武。这时,天上人间欢呼雀跃,同声赞叹,人们起舞歌唱,沉浸在无限欢乐之中…… 尸毗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家里人爱钓鱼,应怎样对待此事

问: 请问师父,家里爱人爱钓鱼,应该怎样对待此事?...

如何圆满布施波罗蜜

我们要圆满布施波罗蜜,不是在外境上修,而是要修这颗...

只要肯布施,就会有好的果报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贫穷...

你为何后悔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会这样说:真后悔啊如果当初这件事那...

动机决定施舍

问: 曾经在路上遇到过一母女,向我讨要饭钱,我当时...

懂得舍财作福

舍财作福。财有两种,一种是物品与钱财,属于外财;另...

无畏布施的太子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由于他治国有方,因此国家昌...

到处结缘施食累积大功德

在《金光明经》有讲到两种长寿无病的方法,第一种是戒...

【推荐】拥有一个东西,就失去两个自由

我有个朋友月入3万元新台币,可是他过的是五星级的生活...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

照见五蕴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

虚云老和尚晚年的几个小故事

一、 岑老居士曾和虚老爬山。岑老居士说他:虚老洗澡不...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

涉水渡河的求法者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

【推荐】今日方闲,成办大事

莲池大师在他的《竹窗随笔》里面写了一个他同时代的故...

注解佛法的和尚

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

品味痛苦,享受痛苦

痛苦是人生的拐杖,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只有精神...

如何参究「念佛是谁」这个话头

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提处,...

海涛法师《中外处事嘉言录》

一 1.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郑卫国 2.生活必须...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

佛陀出世必做的五件事

云何为五? 一者当转法 轮, 二者当度父母, 三者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