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惟贤法师  2011/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首先要把意识打扫干净,做到意业清净、口业清净、身业清净,就不会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不会犯五戒。五戒是佛教的基本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

不杀生,就是以慈悲为本,不要杀害生命,水陆空中、大的小的都不要残杀,不杀生就可以得长寿,将来就不再结怨,达到怨亲平等。

不偷盗,别人的东西不要拿,哪怕一分一厘都不要拿,养成一种廉洁、淡泊的行为,就很有福报。

不邪淫就是说在家居士,保持一夫一妻制,不能够淫乱,不破坏别人的家庭婚姻,就可和谐。

不妄语,就是不说谎话,不说离间话,不说粗恶话,不说下流话,要说真实话、正直话、和合话、如意话,这才是真正的语言美,从心底到语言都很美。

不饮酒,因为酒是乱性的,学佛人要修定,保持最高的理智,饮酒就易干扰,使你失性,失了性就乱了。包括白粉、麻醉品等都不能吃。

这五条戒很基本,发展开来就是十善业,哪十善?身业三种:不杀、不盗、不邪淫;语业四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三种: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能够持五戒十善,那么你纵然一生一世没得到解脱,但起码可以保持人身,不会堕恶道,保持人身就还可以进一步争取上进,很殊胜。所以必须要遵守五戒十善。

受了三皈依以后,以三皈五戒十善为基础,进一步修解脱行,修大乘菩萨行,就是一条成佛的光明大道。

二、忏悔

接下来就要忏悔,念忏悔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个忏悔很重要的,普贤十大愿中就有忏悔业障。真正学佛接受善法,就要把过去业障忏悔干净才能接受善法。真正忏悔,必须要真实,要有惭愧心、勇猛心、决断心,才能够改过向善,才能真正得到忏悔,而不是假忏悔。

三、发愿

最后就是念四弘誓愿,要发大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

这叫四种弘愿,是菩萨的大愿。你受菩萨戒,学菩萨,就要根据这个愿来行,这个愿就包括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摄律仪戒;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摄善法戒,指止恶行善,修一切善法,从五戒十善、八正道,到四摄六度;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饶益有情戒,悲心救苦救难,这是成佛的根本因。

所以四弘誓愿,虽然只是四句话,却包括了菩萨戒整个内容。你们学佛以后,就要发这个愿,这个愿没有自私心,没有名利心,没有荣辱得失心,完全是根据悲心、智慧而发的愿,愿力不可思议。发了愿结合行,就会有愿必成,可以冲破重重难关,可以克服重重障碍。一方面靠自力,另一方面因为你有这个愿力,诸天欢喜,诸天拥护,诸佛加持,那力量就不可思议!祝贺你们大家,受了五戒,成了五戒弟子,又学菩萨,很难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惟贤法师文章列表

忏悔,有三种力量现前

很多学佛人纠结于自己业障深重,其实顺逆皆方便,就看...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为重戒

酒类的香味引起了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甚至更坏事情都...

人为什么痛苦?

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前 言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在东林祖庭,我们...

文殊菩萨为如馨律师受衣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师,字号古心,是溧阳杨氏之子。在明...

最根本的世间善法

太虚法师讲过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说的是:我们在人世...

受戒就是与佛接轨

我们很多人想过幸福生活,想我发财啊,我成功啊,以为...

如何超度过去所造的杀业

如果以前有过杀业的话,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推荐】为何现代人体内毒这么多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由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各方...

宏海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

真能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宣化上人:杀生因果难逃

各位善知识,世界上最厉害的果报,就是杀生。今早有越...

四种器官的降火食方

第一把火:胃火 表现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

电脑族应常吃的食物

整天忙于电脑前工作的人群易受亚健康影响,工作是无法...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

文珠法师《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问: 解脱痛苦必须从心开始,那是被动适应环境变化吗...

奶奶病重念佛痊愈的经历

从我记事开始,奶奶就信佛。记得那时候每隔一段时间,...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为...

圣严法师:什么都不求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没有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