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无着得道

2011/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过去,佛陀住在阿毗阇恒河边。一天,有一位比丘来到精舍求见佛陀说:‘出家众剃除须发,正信出家,虔修梵行,成道时能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请世尊慈悲开示,我会独自在一静处专心思惟,精进不放逸。’此时佛陀观察恒河水,见水中有一大树随流而下,于是询问比丘:‘你有看到恒河中正在漂流的大树吗?’比丘回答:‘是的,世尊。’佛陀告诉比丘:‘如果此树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沉入水中、不在沙洲上搁浅,亦不为洄流所住,不为人、非人所取,又不腐败,最后会流入大海吗?’比丘回答:‘会的,世尊。’佛陀说:‘比丘也是如此,如果能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沉入水底,不在沙洲上搁浅,亦不为洄流所住,不为人、非人所取,又不腐败,最后终会流入大海。’比丘请示佛陀:‘什么是此岸?什么是彼岸?什么叫沉没?什么是在沙洲上搁浅?什么是洄流?什么是被人取?什么是被非人取?如何为腐败?请世尊为我广说,我闻法后,必择一静处,专心思惟,直至悟道证果。’于是佛陀为其开示:‘此岸者,即是执着色、声、香、味、触、法;彼岸者,即是执着远离色、声、香、味、触、法;人取者,即是忧悲喜乐皆近于俗人;非人取者,犹如有人愿修梵行,持戒苦行,当生天处;回流所住者,如舍戒还俗;腐败者,即是犯种种恶行不善之法而堕落。若能不着此岸、不着彼岸,远离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持戒清净,虔修梵行,最后一定可以流入涅槃大海。’比丘听闻开示后欢喜离去,择一静处,精进思惟,即证阿罗汉果,远离生死轮回之流。

又有一牧牛人,名为难屠,在距佛不远处牧牛。比丘离去之后,难屠来到佛前至诚顶礼,退于一旁后请示佛陀:‘世尊,我今可以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沉入水中、不停滞于洲渚上,亦不为洄流所住,不为人、非人所取,又不腐败,能于世尊座下剃发修行吗?’佛陀问牧牛人:‘你将牛还给主人了吗?’牧牛人回答:‘牛群皆能自行返家,不需我送,只要您准许我出家学道,其余不用担心。’佛说:‘牛虽然可以自己回家,但你受人所雇,理应返家回报主人。’牧牛人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退。

此时舍利弗尊者在旁,不解佛意,待牧牛人离去后请示佛陀:‘难屠欲求出家,为何您要遣他回家呢?’佛陀告诉舍利弗尊者:‘难屠返家后是不会受五欲所诱惑,等他将牛还给主人,自然会回到这里。此时心无挂碍,如法如律出家学道,修清净梵行,最后会证得阿罗汉果。’果然,难屠将牛归还主人之后,又来到佛所,顶礼佛足,依法出家,修清净梵行,最后成就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四十三》

省思

《四十二章经》云:‘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出家离俗染,精进不放逸,只此一念到底,即能远离生死流,入涅槃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谁能保证临终时不会有人来刺激你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赚了很多钱,晚年...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

处理不好情绪的三种方法

如何对治修行和生活中的种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

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

星云大师《从古德行谊说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态度》

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护法居士们: 今天是我们在...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远拥有的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

修行中断的原因何在

一是环境关系中断,假使这个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

金刚经持验录:神护诵经人化解宿怨

一、神护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

重报轻受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

您可知江上船只多少

脱名缰利锁,乘法船遨游。 破我执自在,为苍生奔走。 ...

慈航普渡救水灾,慈航普渡救风灾

怒海余生(救水灾) 古今记录观世音菩萨显灵事迹多不胜...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

宣化上人:六大宗旨即是五戒

有人欢喜念佛,就参加佛七。有人欢喜参禅,就参加禅七...

海涛法师:如何消灾解厄呢

问: 因为胰脏癌症指数偏高,在做全身的检查,等待医...

【推荐】四十四招教你修忍辱

1.如果瞋心是凡夫的天性,则没有什么好瞋的,因为他的...

恶人尚且能往生,何况善人

隋天台智者大师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梵僧预告他化缘已毕...

「拙」一点,人生就会比较平安顺利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阿閦佛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

阿育王善巧度弟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

七大原因偷走幸福

什么是幸福?时下流行一种诙谐的回答这样说:幸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