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

证严法师  2011/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九、善慧地

不管学什么,我们都要从基础开始,然后再一层层地往上爬;若放弃基础,等于是悬空了,那就会很危险。

因此,绝对不能有「我今天修的,已经比昨天还高一层、境界也更深了;我要放弃浅的、以追求更高深的境界」这种心态。一切仍必须踏踏实实地由浅入深去修行。

取诸社会,用诸社会

接下来是第九「善慧地」。「善慧」,即是慈悲而有智慧。要达到「善慧地」的境界,首先要打稳基础的功夫,努力成就「力波罗蜜」。

我常常说:「发多大的愿,就有多大的力。」有愿力来配合,心地自然能够时时清净、专心一念;择善坚持于任何遭遇而能清净,就不生烦恼、不起恶念;不生烦恼就是智慧,不起恶念就是善念。有智慧、慈悲的善念,再加上一股毅力去推动,就能把理想变成事实,也能转理论为实际,使人事理圆融无缺。

就佛教来讲,「理论」属「真谛」,「人事」则属「俗谛」。「真谛」的道理是「心无染着、具足智慧善根」,而「俗谛」则是要人圆事圆,发挥慈悲的功能去利益人群。因此,我们应该要真俗并行。

在社会环境中,必定要顾及他人:若只想到自己要了生脱死,或是一味沉迷于世俗,便会有所偏执。社会上有很多爱心团体在推行各种爱心工作,这是成就善业。但是很多人却同样离不开烦恼,原因是做了些善事,心里就有执着而放不下。

我也曾经讲过「十魔车」(注),里面有一项是「善根魔」,是指行了善事却一直放在心上;想着:我做了很多善事,该当得到什么福报……如果是为了求得福报才行善,便违背了行善的原意,反而会招来烦恼,容易丧失了为善的原动力。

为善应无所求,如果做一点善事就希望有所回报,就是缺少了真空的智慧。唯有真俗平行,才是真正的力行菩萨道。我们既然来到人间,不要放不下、看不开;放不下的人生,会过得很不愉快,甚至痛苦不堪;若看开了,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功能,而应发挥「大爱」的良能。

曾听过慈济人唱过一首歌,歌词的内容大概是这样:「垃圾倒出去,清净的收回来,我关心你,你关心我……」这就是一种幸福。人生能做到真正把内心的垃圾倒出去,就是清净的智慧;若能进一步「我帮助你,你帮助我」,彼此互相爱护、守望相助,就是人生最幸福的画面。

我们时常听闻:某位大企业家受到歹徒的威胁、恐吓,或是某某地方又有人被绑架的消息。因此,许多有钱人都会雇请一些保镖,有的守门,有的随身保护着他。这是多么不安而辛苦的生活啊!

如果人人各守本分,尽自己的能力维持合法的生活,即可轻安自在。而富有能力的人能「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如井水般保持八分满的状态,则能使贫富相安、劳资互惠,呈现社会祥和,使人人能拥有一分欢喜和快乐。这一定要了解「善慧地」的境界,才能做到「无患得失」却很尽心的境界:「为人事尽心」就是「俗谛」,「无患得失」就是「真谛」的道理。

普天下没有我不爱的人

美好的社会,需要人人互爱、互助。因此,得一善就要拳拳服膺,不断发挥它的功能。像志工们到医院服务病人回来,脚步都是轻快的;这是做了之后的成就感和快乐,这就叫「喜悦」,也可以称为「法喜」。

我常说:「我们要视普天下众生,年长者都是我的父母,年纪差不多的都是兄弟姊妹,年纪小的都是我的孩子。」志工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身体力行去做,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属,用尽各种方法使病人得到安适、快乐;付出的人都做得很有心得。

但是,有的人听了道理,心里却想:那些老人头发也没洗,身体那么脏,而且又生病:要我靠近他,心里实在有一点怕怕的!

若这样,听师父说时很欢喜,可是实际面对蓬头垢面、身体脏臭的病人,却无法生起欢喜心,反而十分烦恼;没有听法之前,离得远远的,觉得理所当然。听了法之后,看到病人还是怕怕的、离得远远的,于是心灵上又多了一分压迫感,因为自己做不到,这就多了一种烦恼。

学佛,就是要「学到了就用出去」,这才是真正的善慧;要以一股发自愿心的毅力,将所学的道理推行于人间,才是真正圆满而有所得的佛法。

有一次我去台中演讲,说到「父母就是堂上的活佛」。有一位很年轻的小姐听了之后,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

事后她向我提起,过去自己对父母并不懂得感恩。每天都是在母亲将早餐煮好、又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自己才会起床。

但是自从那天听法回去后,隔天开始,她每天都会提早起床把早餐准备好,并且把周围的环境打扫干净,然后等母亲起来一同享用早餐。以前常常被母亲又吼又叫的,现在样样都很自动,妈妈看了很高兴,她自己也觉得很心安欢喜!这也是她听了法之后,能立即发挥功能所得的欢喜心。

后来她又告诉我一件事。因为讲演那天大家一直鼓掌,当时我曾对大家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问题,其中一项就是『垃圾问题』。你们若能用现在认真鼓掌的双手,将生活环境中的垃圾分类好,尽量惜福、知福,不要动不动就把还能使用的东西淘汰掉,就能减少许多垃圾。政府的清洁单位也能推行不同时段、收取不同种类垃圾的环保政策,让许多可再利用的资源,继续使用。」

于是她又以实际的行动,在住家附近挨家挨户倡导环保的观念:「拜托大家把铁罐、玻璃瓶或色拉油罐、旧报纸、簿子都作分类,会腐烂的东西请另外放:如果你们能这样做,我会负责每个礼拜来收一次。」

由于她的态度诚恳有礼,有时叫人家「阿公、阿嬷」,有时叫人「伯父、伯母」,很有耐心地一一讲解环保的理念,因而得到极大的回响!家家户户真的都把垃圾分类好,等她来收。她也依言每个星期都去收集,再送到回收中心去卖;积少成多,每周都可以卖一千多元。

她说:「师父!我把卖的这些钱都捐出来建医院。可是我想请教师父,这并不是我自己的钱,我想要用『慈济人』的名称来捐好吗?」

我说:「当然好啊!你有这分心,把邻居们整理出来的资源拿去卖,他们愿意付出心力,所以他们有功德,你更是功德无量啊!」

「不过,我现在愈收愈多,有点负荷不了……」

「你用什么工具去载回收物?」

「开始的时候,丰原有一位踩三轮车的善心人士听到我的构想,马上响应要帮忙,就是用他的三轮车来载。可是现在愈来愈多,三轮车已经无法负荷了。师父是否能帮我呼吁,看看有没较大的车能帮我运载?」

「这是好事,我会替你呼吁,我们共同来完成。」

闻法入心发于行

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其实并不容易。光是要踏入陌生人的家门,就要有很大的勇气;因为她有这分愿心、毅力,于是困难的事也就变得简单了。

总之,学佛并不困难;困难只在于:你能否把听闻的法,入于心、立于愿?能否发愿心献出自己的力量?就差在这里而已。

所以,学佛可以是如此合情合理又生活化。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我们能做的事;若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就称为「善慧」。有这分爱心,并立下坚定的愿,就有办法突破万难,达到第九地的菩萨境界,也就是「善慧地。」

?注?十魔军:指修行佛道之十种障碍。即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含毒、利养、高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心灵的营养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现在大家都在讲究营养、讲究卫生。...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

闲旷俗心,寂定炼金

真正要把这个暇满的人生,闲旷的心胸,去修行一个生命...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

随时随地怀一颗善良柔软的心

闲来无事,网上漫步,看见一则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一...

【推荐】只要问妄想一句话,它就完了

我们如果是从今生开始,那很简单,处理今生的问题就好...

时时存着一颗善良与慈悲的心

早斋时,僧值师表堂说:最近一段时间,有一男子在寺院...

攀缘心要如何消灭它呢

(一)【楞严经】所要对治的就是攀缘心:这个攀缘心怎...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必须「用之有道」。钱财是...

【推荐】每天投五毛钱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时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间是为...

以耐心勇敢地走到底

人,生活在这堪忍的世间,常常互相对立、彼此怨恨,致...

世间最大的苦是自己想不开

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

宣化上人:什么是无心道人

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不如供养无心道人。什么是无心道人...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

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人不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才能快乐,也不是只有一个人呆...

把去世多年的人挂牌超度,能否有效果

问: 请问把去世多年的人挂牌超度,能否有效果?能否从...

【推荐】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

问: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得去妄念? ...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怎么样才算老实念佛

问: 末法浊世的众生,能闻到净土法门,已经是稀有难...

佛敕目连度度化梵志

(上)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诸菩萨、四众弟...

虚伪的迦罗呵

从前,在伽尸国的波罗奈城,有位弗卢醯婆罗门,他的门...

是否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

问: 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