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印光大师  2020/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

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若能如是,譬如杲日当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为苦恼于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专欲得见圣境,不知圣境之得,须到业尽情空地位。否则勿道所得者皆属魔境,即是圣境亦无所益,或有大损。以不知精进力修,反从此生大欢喜,未得谓得,则必至着魔发狂。

《楞严经》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此之谓也。况汝之境界,乃属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从前所有淫欲嗔恚等心不起。即或偶起,当即觉照,令其速灭。

喻如贼至其家,若主人识得是贼,其贼即时便去。若当做家里人,则其家便被贼劫掠净尽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百炼成钢我往西方

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一直为追寻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训练心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

善根深厚的人,不会投生在这个世间

念佛不是要等的,这个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误了我们自己。...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

何谓「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

让心灵创造幸福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

小孩念佛可以消灾解难

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名...

一心念佛,是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

星云大师回忆母亲的感人事迹

身为佛子的大家,不但要以历代前贤为根,努力发扬他们...

把自己的虚荣心撕碎

有的人目前看来很有钱,有钱到无聊,不知道怎么花,所...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

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是语言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

素饺子做法大全

22日冬至。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误会是这样产生的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

初学佛应怎样修行

阿弥陀佛!初入佛门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能...

训练放下自我

当你把这个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会发现痛苦也因此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