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大安法师  2020/0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问:有同修吃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为道场服务,然临终却障碍重重,苦似人间地狱。很多的同修对此产生恐惧,退失道心,甚至不敢积极参加道场工作。知对于因果不能断章取义,然如何让同修们重建信心?平时念佛是否白费?所积功德会不会全从口业中漏掉?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我们讲两天的因果了。你只要是有善因,一定会得善果。但这个善果的表现形态,却是错综复杂的。临终的情况,比如临终有生病,或者横死,我们肉眼看过去好像是一个障碍——不吉祥。但殊不知这里面就有重报轻受的情况,就像吴毛这样——刚刚讲。

那你也可以说:“你看他一辈子念佛,临终的时候被人刺了七枪,这念佛还有什么好处?”那你不也会这样讲?但是吴毛自己说了:“我本来要受七世的猪身,由于这七枪把我业报消掉了。我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我们才知道:“哦!原来念佛还是有好处的,不是白念了的。”因为我们多生多劫的业障错综复杂,不可思议。不是说念佛以后,就身体一定很强壮,就一定是预知时至,等等。预知时至当然好,但是你不能说:把预知时至、身体健康、一点病都没有,作为念佛的唯一的收获。

你看,有人说你修行人生了重病,好像就白修了,或者修的没有功夫。但不是这个样子的啊!印祖常常讲这个印度的戒贤论师——大修行人。然而他生病,病到什么程度?病到实在是受不了,就想自杀。正在他自杀的时候,观音、文殊、普贤现前,告诉他:“你不要自杀。”

因为他也生了懊恼之心:“我修行修了几十年,还是生病,生病到这样子!”好像感觉到:也是修行没有功夫,白修了。那菩萨现前才告诉他不是这么回事,这是重罪轻受。“你前世作大国王,杀了多少众生的生命!

所以把大国王杀众生生命的重罪,用这一世你生重病的方式给你消掉。”所以叫他:“你不要自杀。三年之后大唐国会来一个学生,向你学佛法。”

果然三年之后,玄奘大师到达那烂陀寺,顶礼戒贤论师,作他的学生,学法相、唯识宗。当时戒贤论师的徒弟,向玄奘大师介绍戒贤论师生病的那种痛苦,都说不出口:那痛的太厉害了,他的弟子都痛哭得说不出来。那这是个大修行人,他也要遭受这样的果报。

就像玄奘大师临终的时候,也生了病了。生了病呢,也是怀疑:是不是自己翻译的经典有错误,才会生病?也是观音菩萨现前告诉他:“你翻译没有错误。只是你原来的业障让你提前消掉,所以有病苦。”

所以千万不能说:“我吃斋、念佛多年,临终的时候又生这个病、那个病,好像就是白念了。”不是这样。一定是重罪轻受,或者“后受”提前受的情况,是好事。

无论病成什么样子,你只要安心在佛号当中,你的信、愿不退转,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引我们,我们一定能够往生。

你到道场随分随力的护持三宝。护持这个道场,一定是有很大的功德,一定是往生的资粮。你不要去怀疑,更不要退转。不会白念的。怎么会白念呢?如果念佛白念了,那早就传不下来了。念佛功德无量,罪灭恒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创业遭遇误解应如何调整心态

问: 创业遭遇误解和不支持应如何调整心态? 济群法师...

【推荐】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

重罪轻报,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个生活上的困扰,希望师父能慈悲...

父母和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问: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一种什么样...

大安法师: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讲记

前 言 诸位大德同修: 在结夏安居精进佛七期间,与大家...

海涛法师:净宗法语摘录

一、自心本具极乐世界 1.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

如何用佛法来治病

问: 凡事皆有因果,那么佛教徒生病后看医用药是否徒...

【推荐】如何获得快乐与调好人际关系

快乐不是独享,而是共享。有独享的快乐,叫寂静涅槃,...

这句佛号念得孤明历历,这里面就有观

问: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的本身是否就有观想...

为耳聋昏迷痴呆者助念,有功效吗

问: 若有耳聋或重听之人,或昏迷,或患老年痴呆症者,...

临终神识昏迷,给此人念佛能不堕落三恶道吗

问: 《地藏经》中云,临终人能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

五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戒是一切种类戒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受三皈五戒,就可...

精进努力是一切成功的载体

我们已经知道了拜佛菩萨与拜神的区别。佛菩萨没有分别...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

逆境是当头棒,顺境叫脑后针

古来人跟我们这样讲的:顺境,你可要注意了,这很危险...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问: 按照农村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

五色养生素食

五色养生素食以低盐、低糖、低脂肪为准则,坚持新鲜入...

有分别与无分别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

印光大师是怎样弘法利生的

【师之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诸经论,流自肺腑。故不...

妙湛老和尚慈心法语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不弘法不到俗家去。 3、为人要...

谁偷了摩尼宝珠

一位威仪庠序的比丘沿路托钵,来到穿珠师的家门口,技...

《楞严经》的三个重点

《楞严经》前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