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打坐时面对业病的干扰,该怎么办呢

净慧法师  2020/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打坐时面对业病的干扰,该怎么办呢

参禅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都是从这个法门入手来了明大事的。当然,这个法门虽然殊胜,但我们每个人要真正由此而开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宋代有一位五祖法演禅师,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禅师,他底下出了很多能人。他把出家人在禅堂里能不能开悟看得很重要,认为这是佛法能不能住世的根本征兆。有一年遇上大天灾,寺院里的庄园都颗粒无收,生活没有着落。

五祖法演禅师感叹说:“今天各庄园颗粒无收,我并不犯愁。我最犯愁的是,今年夏天禅堂里几百衲子在那里参禅,没有一个人能透得过这无字关!这是佛法将灭的一个征兆。”

古人讲,“君子忧道不忧贫”。历代的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特别强调真修实证,强调开悟,认为这是胜过世间一切名闻利养的最大富有。

法演禅师底下出了不少修行有成就者,其中最著名者要算圆悟克勤禅师,圆悟克勤禅师底下又出了个大慧宗杲禅师。大慧宗杲禅师是南宋时期有名的大禅师,他不仅是一位大彻大悟者,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僧人。

他17岁就开始参无字公案,参了17年,一直到34岁才开悟,可见开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立下大志向,横下一条心,要敢于跟各种各样的烦恼魔决一死战,只有这样,祖师关才有可能透得。

这里所说的各种各样的烦恼魔,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禅病”。禅病就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干扰、障碍。它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却不外乎如下几种:

身病:身体上的不适和病痛,有的是由用功方法的不得当而产生的,比如头疼、腰疼、腿疼、耳鸣、目眩、口臭等等。对于身病,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调理。只要及时调理,并且调整得当,一般来说,身体上的病是比较容易对治的。

心病:心病的形式有很多,最突出最普遍的恐怕是心静不下,功夫用不上,或者是一上座就想睡觉,迷迷糊糊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昏沉和掉举。有时正在用功,忽然陈年老帐翻起来,妄想纷飞,弄得自己再也静不下来,有时又不自觉地想起可恶的情境或者是可乐的对象,于是又生起嗔恨心或者是淫欲心。那么,心病来了该怎么对治呢?我想莫过于一个“歇”字,所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你若能把一切妄想、烦恼当下觉破,当下歇下,那当下就是清凉。

业病:般说来,只要我们掌握了适当的方法,有了适当的觉照,并且真正发起了菩提心,身心上的种种疾病都比较好对付。比较难对付的恐怕要算业病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我们的生命之所以长时间地在痛苦中轮回,就是由于这些业力的牵引,在我们没有觉悟之前,这些业力总是以一种盲目的形式控制着我们的生命流向;现在我们修行,目的就是要同这些业力作殊死的搏斗,最后完全控制它们。所以对我们修行人而言,最大的障碍就是过去无始以来所形成的业力。

面对业病的干扰,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就是要不执着。在用功的时候,不能见了好境界就欢喜,见了恐怖境界就害怕,否则就会入魔。魔不是别的,它就是你无始以来业力的变现。在你的菩提心没有完全发起来,在你的觉照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你过去的业力往往会变现成一种魔境,利用你的执着心来操纵你,阻止你前进,乃至使你失去自控。

比如,你在打坐的时候,看见了佛像。你欢喜得不得了:哎呀!我今天见到了佛。这个时候,你若不能自觉,你的业力所幻现的魔境就会一步一步地把你往欢喜心上引发,让你见到种种高兴的境界而欢喜,以至完全陷在欢喜中不能自控,这时你就着了欢喜魔,成天乐呵呵地笑个不停。

如果你见到的是恐怖境界,你不知这恐怖境界也是你的业力的幻现,以为是真实的,从而害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这种恐怖境界会变得愈来愈频繁,愈来愈复杂,如刀山剑树一般,让你无法抗拒,从而使你完全陷入恐怖之中,不能自控,以至见到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害怕,神经错乱,这就是着了恐怖魔。

另外年轻人还要特别注意防止着了淫欲魔。不管是男是女,都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在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排除这方面的种种妄想,更不要随着它走。若在打坐过程中,老思维这方面的事,淫魔便得机会进入你的心中,从而完全控制你。所以,在打坐时,为了防止业病控制你,一定要牢记住“不执着”“随它去”“不理它”。

万一上述魔境出现了该怎么办呢?那你就真心诚意地忏悔。在修行过程中,经常忏悔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无始劫来所造的恶业太多,不忏悔则无以消除。我们只有通过忏悔,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忏悔的心,求得三宝的加持、护念,才有可能做到不被业病所控制。

除了树立不执着这样一个正念以及忏悔之外,古来祖师还传给我们一个方法,那就是,在上座时,为了防止类似的魔事干扰,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在正式提起话头之前,先认真地持七遍准提咒。念完之后,再举起话头。万一在参的过程中,身心特别乱,妄想纷飞,烦恼重重,这个时候你可以放下话头,持楞严心咒。这个咒的力量很大,你一直念到心情平静了,再提起话头参。这样效果会好些。

另外每一座结束时,一定要回向,默念回向文: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当你这样回向时,你就会得到很大的加持。

禅堂是一个寺院灵气最足的地方。我们每天在这里打坐,时时刻刻都在三宝的护念和加持之下。只要朝禅堂一坐,一般人都会显得特别安详,烦恼减轻了许多。在禅堂里打坐,我们最好要心存这样一种观想,观想我就坐在佛光当中,就坐在三宝的加持护念当中。

若时时刻刻有这种观想,一切魔障就不会来干扰你。古人讲:“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时着魔。”各位在用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是消业障的最好办法

有的众生,杀父杀母,出佛身血,五逆十恶,做尽坏事,...

王雷泉教授谈禅悟人生

去年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

末法时代是魔强法弱的时候,魔王的势力一天比一天扩大...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悟前与悟后,从事相看并无甚区别。人人鼻直眼横,个个...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怕鬼及有怨业病该怎么办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

打坐的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

学佛学什么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

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

入禅之门第三讲:四祖禅法

今天的题目是道信大师之禅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国禅宗...

佛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

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

知器施教的舍利弗尊者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神通第一。尊者...

攀缘善法,本身也是一种轮回性

大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首先,我们刚开始是成就...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

心中觉悟心自安

一、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

利行──最有号召力的行动方式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四摄法」,其中有一项是「利行」,...

不生净土,身后便是地狱

有些人自力的禅得不到利益,同时净土仰靠阿弥陀佛慈悲...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如何用佛法解读企业管理

企业,毋庸置疑首先应是一个盈利单位,所以大家都说企...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

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

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