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依止普贤之德修学的加持力

净界法师  2019/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依止普贤之德修学的加持力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这一段,蕅益大师的意思,是属于一个菩萨的果地妙用,他成就以后的一种利他的妙用。普贤菩萨说,“我用心闻”,这个地方的心已经不是我们一般的意识分别心了。我们一般人是用耳识来听闻,就是由耳根去接触声尘的时候,产生一种生灭变化的耳识。

当然,这个耳识是从根尘的接触而起的,所以会受到根尘的障碍。而普贤菩萨是把根尘识的假相破坏了,我们讲破妄显真,他把这个假相破坏以后,开显出一种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这个是我们一般说的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他就是依止这个不生灭的一念心性来听闻。

那么,他听闻什么东西呢?“分别众生所有知见。”他依止他的一念心性生起假观,来分别一切众生内心当中善恶邪正的种种的思想,跟众生种种的差别愿望。他就专门听闻这件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在他方的恒河沙世界之外,假设有一个众生……就是说他听闻的范围很广。我们说过,我们如果依止耳识,那你这个听闻是有限量,因为你一定要经过根尘的碰撞才有这个识出来。但是普贤菩萨的听闻是依止那一念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心性,所以你看他听闻的范围是什么呢?恒河沙世界之外!

我们从这个地方到极乐世界才十万亿佛土,他这个是恒河沙的佛土。这当中,如果有任何一个众生心中能够发明普贤之行,能够真实地了达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称性起修十大愿王,那么这个时候,“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

这个“尔时”,指的是众生的心跟普贤菩萨的心相应的时候,这个时候,所谓的感应道交,普贤菩萨就乘六牙白象,分身百千。分身百千也不是说一定是百千,而是说只要有一个众生就分身一处,乃至有百千众生就分身百千处,到这个修行人的处所,到他的佛堂去。

纵然这个人的业障深重,不能见到普贤菩萨的现前,但是普贤菩萨实际上一定会到达。到达以后在暗中来摩顶,来加持这个修行者,使令他灾障消除,乃至于“拥护安慰”。

“拥护安慰”是指的他远离一切鬼神障,使令他所修的普贤之德能够圆满成就。也就是说,你能够依止普贤之德来修学,你就能够得到普贤菩萨的摩顶、拥护、安慰,这样的一种破除障碍的加持力。

我们看最后一段。

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的法门,我说到我最初的因地,是依止一念心性来听闻十方世界,来分别众生种种的知见,而成就一种自在的功德。这个是斯为第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本来什么都没有,只是循业发现而已

《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性的体用做一个说明,如来藏简...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

把戒持好,自然有护法神护你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家要好好发心用功,不是开玩笑...

佛诞节的纪念意义

今天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期的纪念日,并且是他的...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

心和大脑有什么关系

问: 《楞严经》中佛问阿难心在何处?心是不是大脑,...

娑婆跟极乐都是如梦如幻,为什么还要取舍

有人就问蕅益大师,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极乐世界...

【推荐】依止真实信心念佛,才会把光明显现出来

我们手去摩头的时候,产生那个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看...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

佛给在家人提出的五条基本规范

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

持戒破除四种「障」

破烦恼障: 戒如金刚,持戒可以破坏烦恼,而不被烦恼...

生气憋闷是形成肿瘤的快捷方式

憋出来的大疙瘩 我在临床中体会到,很多癌症病人是因...

要获取人心和敬仰需遵循以下法则

人要获取人心,博得别人的敬仰,就要学会给予别人口德...

出家师父到居士家住并化缘是否如法

问: 经常有一些出家师父到居士家里一住就是几天,以...

黎军支证果偿宿业

舍卫城中,有位婆罗门的妻子产下一名男婴,不但容貌丑...

取之不尽的二枚金币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常随弟子有千二百...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问: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大安法师答:...

宣化上人:出佛身血

怎么叫出佛身血呢?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盘了,那怎...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

出生高尚的十种原因

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一、不杀生 意识到毁灭生命所带来的痛苦,我发誓养同情...

如何吃素及吃素与学佛关系

先略说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与佛教之关系。素食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