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净界法师  2019/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这以下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去追究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征问原由。

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那么这个虚空它的体性到底是从哪里而来?说这个井中的虚空是从泥土挖出所产生的,或者是在挖凿泥土的过程当中因为不断地挖凿而产生的,把这个虚空创造出来,或者说虚空是没有因缘自然而生的?提出三个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段。

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

我们看前面的经文佛陀都是先破自生,再破他生,是把无因缘生放在最后面。那么为什么这一段是把无因缘生放前面呢?古德说,因为我们习惯性会认为说,这个地水火风它的产生是自生的,所以佛陀先破。但是我们一般人会认为虚空是自然而有,是无因缘生的,这一方面的执着比较重,所以佛陀先破无因缘生。说,阿难!这个虚空假设是没有因缘而自然产生的,那么为什么在没有挖凿泥土之前,我们没有发觉这种无碍的虚空现前呢?我们只见到一片广大的土地之相,不像虚空一样是通达无碍的呢?你说无因缘生,其实是不合乎事实。我们一定要把泥土挖出来了,虚空才显现。所以说这个无因缘生是不合理的。

再看第二段。

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 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

说这个虚空啊,它的产生是因为你挖出了泥土,所以才出现了虚空。那么这样子讲,当我们挖出泥土的时候,你应该看到虚空进入才对呀,因为你这个虚空要等待嘛。等待什么呢?等待泥土出来了你才能够进去。那么当泥土出来的时候,你看得到泥土出来,那你也应该看得到虚空进去才对。事实上,当泥土挖出来的时候,我们是看到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到虚空进去,那么你怎么能够说虚空是因为泥土出来而产生的呢?因为你没有人看到虚空进去嘛。

“若无出入”,那么假设虚空根本没有出,也没有入,那表示什么意思呢?因为没有一个人看到虚空进去或者出来,那表示虚空跟泥土它本来就是合成一体的,它们两个一体的。是一体的时候,“无异则同”。

既然是一体的,表示这两个同进同退,要么一起进去,要么一起出来。那么当泥土挖出来的时候,虚空为什么没有跟着出来呢?我们只看到泥土出来,虚空为什么没有出来呢?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其实说是把泥土挖出来虚空才生起,这个是不合道理的。

我们再看第三段。

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应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

说虚空是我们挖凿的过程中用这个铁锹去挖泥土,不断地挖,就把虚空给创造出来,是挖凿的过程而产生,那么这样子,我们在挖凿的过程中,应该是把虚空挖出来,而不是把泥土挖出来才对。虚空既然不是从挖凿的过程生出来,我们是挖凿出泥土,那又怎么能够见到虚空呢?我们挖凿的时候是把泥土挖出来,不是把虚空挖出来,所以你不应该说是由挖凿的过程产生。

好,我们看最后的总结,把前面的三段作总结。

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

说,阿难!你应该要对这件事情详细观察而且是如实地观照,这当中的整个过程有几个因缘值得注意的:第一个,凿。挖凿这个动作,是随顺于人的手,顺其方向而运转的。挖凿是人的手产生的;而这个泥土,是因为土地的移动而出现的。一个是在人的手,一个是在地上的泥土,那么这个虚空之相到底是怎么有的呢?

因为“凿空虚实”。这个凿是属于“实”,这个空是属于“虚”,因为挖凿是一种有形相的动作,所以它是属于实;虚空是无形相的,这两个不应该产生一种相应的作用。一个有形相的东西怎么会创造一个无形相的虚空出来呢?这两个没有相应的作用,所以应该说“非和非合”,彼此间既非参杂了相和,也不是一种上下的结合。到这个地方,等于是破虚空是因缘生。它不是因缘生,因为它没有自体。

那么以下是破非因缘生,就是自然生。不应该说虚空是无因无缘自然而有。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虚空它本身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也不是因缘生,也不是自然而有。总而言之它是当体无生的,它只是一种虚妄相。所以这个地方它所要描述的,就是破除我们对相的执着。它只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幻妄称相。

这个地方讲到相状是一种虚妄的影像而已。虚妄的影像,当然没有一个生的地方,它没有生处。它如果有一个生处,这个东西就是真实的,它就不能有变化了。 它来无所从,去无所止,所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哪有说从哪里来?它根本没有来处的。它也不是从泥土而来,也不是挖凿而来,它只是一个因缘的具足显现出来而已。所以这个地方是破除它的相状,是破除它相状的一个实体,它是没有实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财色名三法,就像狗啮枯骨

唯心识观,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唯心识观就是说, 当你...

达照法师的出家因缘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家? 我告诉他:为求佛道,了脱...

无我空性的教理如何运用于实修中

魔障 就像《大宝积经》所说: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

阿难的总持因缘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

为什么这个愿非常了不得

第二个愿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愿。 伏请世尊为证明,...

四大本空无有我,一身自重不干人

我们都知道,修行人首要的条件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

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因缘

佛弘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之时,那时,国中有一位大...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

成功人士为何还要学佛

问: 一些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好,有体面的工...

真正低调的人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才华和智慧...

人人都可以役使鬼神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岂能一日不拜佛

《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大愿是礼敬诸佛,可见佛法修持要...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八种夏天减肥素食

选择正确的减肥食物是取得较好瘦身效果的关键。夏天来...

为何我们活得不快乐

心念,就像空中的云雾。如果你自然安住,它是无利无害...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

玉琳国师洞房之夜度化娇妻

编者按:大觉普济能仁通琇国师(16141675),明末清初著...

微笑使人生更加美好

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

憨山大师:出生死法

佛所说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门,但其中只有念...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