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出家人完全禁欲有三种原因

净因法师  2018/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家人完全禁欲有三种原因

有人问,佛教主张禁欲,是否又主张苦行之嫌疑?答案是否定的。佛陀历来主张中道,反对两个极端:极端苦行与极端沉醉于五欲的享受。

倾于欲乐的生活,对修道无益,当然要避免,但是热衷于苦行的生活,也是无法得到解脱的。所以僧团的生活,既否定极端的享乐主义,同时也否定极端的苦行主义。佛教主张的是中道的生活。只有按八正道去生活,才能获得解脱。这是佛陀的根本意趣。

对于出家众来说,绝对禁欲有三种原因。首先,佛陀对出家人说绝对的禁欲,是因为佛陀的根本思想是,爱欲为生死之根本,它是人间最大的束缚,所以必须远离。从这种意义上说,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脱离“爱着”和“系缚”。为了使出家人早出生死苦海,佛陀要求出家的比丘从人生最大的爱欲──性欲断起,所以主张绝对禁欲。

其次。如果出家人也贪五欲,娶妻生子,他的主要精力就会被分散,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修道,而是如何养家糊口。爱欲生活和家庭生活是修行佛法、弘扬佛法最大的障碍。因此说,没有梵行,就没有出家人!对于出家人来说,出家学法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修梵行,自愿终生不结婚,过独身的生活,完全放弃爱欲,如此没有家室之累,便有足够的时间用于静坐、教化众生,护持和宣说“正法”。更能好好地集中精力,在解脱道上精进用功,以期早证佛果,所以,出家是解脱道上最理想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出家人禁欲是为了更好地保存精力去习静坐。根据中国古人的体验,人的精力来源于三个方面:精、气和神。三者中有一个使用过度,我们就有可能精力不够,腰酸背痛,甚至萎靡不振。三者有时又可以互相转化。所以对于一个专注静坐的人来说,精力特别重要。有人讲,色食人之大欲,要出家人禁欲,有违人性。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首先修行是多生多世的事件,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丘、比丘尼、沙弥和沙弥尼是属于修行者中最高、最严格的一类,确实难行,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如果有人自己认为还没有那么高的“定力”与境界,无法修独身的梵行,他完全可以退而求其次,绝不要勉强自己,跟自己为难。比如出家后,如果无法适应独身梵行的生活,他完全可以舍戒还俗,回到社会上,以居士身份,重新找到适合他修行的最佳方法。所以说,尽管佛教主张出家人完全禁欲,这并不等于说佛教主张所有的人都过禁欲的生活,更不能说佛教仇恨正当的夫妻生活。绝对禁欲只对出家众适用,而对占大多数的在家信徒来说,佛陀主张他们必须过正当的夫妻生活,不邪淫。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在芸芸众生中,也有极少数人,当他看到在家生活犹如牢狱,出家生活犹如海阔的天空,想到出家的种种好处,选择了出家。出家后,非常喜欢独身梵行的生活,觉得很自在。这部分人就成为长期出家修道者。当然适合修梵行的人自古以来便只占少数,所以最后真正能坚持长期出家的人数不可能很多。

其次,出家人对爱欲并非采取压抑的手段来处理,而是通过学习佛法、修习禅定后,他们深深地体会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远远胜过世间五欲之乐。正因为如此,出家人能正确对待世间的五欲之乐,对待爱欲并非使用有违人性的压制方法,而是像大禹治水那样,疏导它,使它升华并转化成有用的能量,为修习禅定服务。佛法的妙用即在于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学佛法不是为了要过好日子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

宣化上人:菩提心是根本真心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语,就是「觉道」,觉悟的道路...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

自心宝藏的探索

快乐的主因和外缘 快乐之道在哪儿呢?在我们自己的内心...

弥天大罪一忏便消;盖世功德一骄便无

众生从无始以来,由于贪嗔痴慢疑五毒恶习的熏染,让我...

宝贵的「一时」

时间长河源远流长,无始无终,随着日月轮转。为了计时...

印顺大和尚:师父圆寂日正是12年前带我出家时

师父,我来了昨日21时,印顺来到弘法寺后山本焕长老化...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来东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

一代名家郑板桥的养生宝典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着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问: 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

怎样保护学佛人的信心

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

圣严法师《尊重他人、奉献自己、成就他人》

所谓高僧或高尼,并不是自己说:我是高僧、我是高尼,...

惟贤长老读诵《大般若经》的感应事迹

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在开县大觉佛学院教书,那时,刚从...

吃素所创造的数字奇迹

1、一个素食者至少拯救3只羊、11头牛、43头猪、1,10...

物欲横流的贪欲世界及痛苦

在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种观念: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

以善念去降伏心魔

佛陀未成道之前(人称为悉达多太子)曾想过:为什么人...

地藏菩萨修行的时间,比这些大菩萨都久

《大佛顶首楞严经》这样说,念六十二亿菩萨的圣号,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