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陀五百世母亲的贫穷果报

2017/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五百世母亲的贫穷果报

过去释迦牟尼佛托钵游化,行经居荷罗国,与众比丘在路旁树下稍作休息,适巧有一位年老的妇人正在附近的井边取水,这位妇人名叫迦旦遮罗,是某户人家的奴婢。佛陀告诉阿难:“你去向这位老妇人化缘一些水来。”阿难遵承佛陀的指示,前去向迦旦遮罗化缘。

迦旦遮罗听到阿难来化缘水,要给佛陀和众比丘饮用,便亲自拿着水瓶前来见佛。见到佛陀之后,迦旦遮罗立刻把水瓶放在地上,想要向前去拥抱佛陀。阿难急忙阻止她,但佛陀却告诉阿难:“不要阻止她!这位老妇人在过去五百世中都是我的母亲,对我有深厚的亲情,所以她一见到我,就想要拥抱我。如果你阻止她,她的血就会犹如沸腾的水一般,从脸部的毛孔中流出,马上就会丧失性命。”迦旦遮罗如愿拥抱了佛陀后,便站在佛陀的身旁。

佛陀告诉阿难:“你去把这位老妇人的主人找来。”迦旦遮罗的主人来到佛陀面前,顶礼佛陀后,便恭敬地合掌站立在佛陀的面前。佛陀告诉迦旦遮罗的主人:“如果你能够让这位老妇人得到自由、出家修行,她一定能成就阿罗汉的果位。”迦旦遮罗的主人听了佛陀的话,便解除与迦旦遮罗的契约,恢复她的自由。

佛陀又告诉阿难:“你将迦旦遮罗带到比丘尼的僧团,让波阇波提比丘尼为她剃度。”迦旦遮罗出家不久之后,便证得阿罗汉果,并且在众比丘尼中,善解经义,最为第一。

诸比丘心中感到疑惑,便请示佛陀:“世尊!迦旦遮罗比丘尼,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出身卑贱作他人的奴婢?又是什么样的因缘,使其出家不久,便能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佛陀向诸比丘开示:“过去迦叶佛时,迦旦遮罗比丘尼曾经出家修行,由于过去出家闻法的因缘,所以此生出家后,很快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然而,也因为过去生出家时是众比丘尼的上首,时常辱骂证得圣果的比丘尼是卑贱的奴婢。由于毁辱贤圣的缘故,所以生生世世都受为人奴婢的果报。且迦旦遮罗比丘尼在过去五百世中都是我的母亲,生性悭贪,易生嫉妒,时常阻止我行布施,因此,生生世世生于贫贱之家。由于此一因缘,我并不只在这一世除去迦旦遮罗比丘尼的贫贱苦果。”

诸比丘再请问佛陀:“请问佛陀,过去是如何拔除迦旦遮罗比丘尼贫贱的苦报呢?”

佛陀继续开示:“过去某一世,在波罗捺国中,有一个贫穷的家庭,只有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儿子时常为他人帮佣赚取钱财来养活母亲。虽然儿子辛勤地工作,但得到的钱财却非常少,只够维持母子两人一日的生活。

有一天,儿子向母亲秉告,想要与商人的商队一同远行经商。母亲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儿子便随着商人一同远行。儿子离去不久,便有盗贼前来抢劫钱财,并将母亲掳掠至他国卖作奴婢。

儿子远行经商回来后,得知母亲被盗贼掳走,便想尽方法找寻母亲。好不容易得知母亲的所在之后,便准备了许多珍宝钱财将母亲赎回。赎回母亲之后,母子两人便在这个国家住下来,钱财日渐丰足,胜于往昔。这位被卖作奴婢的母亲,就是现在的迦旦遮罗比丘尼,当时的儿子就是我。我在过去无数劫时,都在解救母亲贫贱的苦报。”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一》

 
省思: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知恩、感恩的根本。因为,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因父母才能拥有色身;父母用血汗来养育子女,子女才能得以成长。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感念母亲摩耶夫人的生育之恩,亲至忉利天为母说法,以报母亲的恩德。佛陀以身行告诉我们“孝”的重要,而我们也应该效法佛陀,以孝顺心、恭敬心、感恩心,来报答父母的恩德。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当及时,把握现前的因缘,恭敬父母、让父母物质生活不虞匮乏这是孝养、孝敬,更进一步要尽孝道,令父母亲近三宝,种离苦得乐的善因,乃至超凡入圣,真正是最大的知恩、感恩、报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

分毫不差因果账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无论出家在家都...

佛可以超越因果而救度众生吗

问: 佛可以超越因果而救度众生吗? 达真堪布答: 一...

鸡头梵志得度本缘

昔时,世尊离开舍卫国,与五百比丘僧游化人间,到罗阅...

进寺院没拜佛是否要负因果

问: 皈依后进寺院必须要礼拜每一位佛吗?若没拜是否...

【推荐】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

因果才是人间最公平的仲裁者

心平气和;不平则鸣。人因为经常互相比较、计较,觉得...

贫人供佛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

第一个礼拜佛陀的人

在佛的弟子里面,须菩提是获得无诤三昧最优秀的人,名...

密行第一的罗睺罗尊者

罗睺罗尊者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乃释尊之子,为耶输陀罗...

世间有三法甚可爱敬,为世间人所贪慕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一天,对...

傻瓜与聪明人

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他很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

济群法师:内心躁动的解决方法

现代人内心躁动。这种浮躁之气不仅影响到内心,当它表...

如果人人出家人类会灭绝吗

如果人人都无欲无求,依佛教去修行,人类岂不要灭绝了...

婆媳关系中的修行

女人都希望有美满的家庭,关爱自己的丈夫、融洽的婆媳...

我今念佛,必得见佛

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已久悟,而我犹迷。佛虽...

你是在饮用一杯「咸水」吗

古时候有个财主,从拥有九十九只羊的那一天起,就眼巴...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圣严法师《天堂、地狱一念间》

一位太太来到农禅寺,向我抱怨她的孩子难以管教,而引...

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引导孩子

司马温公,司马光先生,德行很好。他有一句话,平生所...

达摩祖师度鹦鹉

参禅,乃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所传之徽妙心...

素食中的天然补药

老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如果生病了就想起用药片来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