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穿越生命的地狱--舍弃与坚韧

心田法师  2016/09/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穿越生命的地狱--舍弃与坚韧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五彩图圣像,悟真非妄传。

扫雪万病尽,爽然清凉天。

赞此功德海,永为旷代宣。

——李白《地藏菩萨赞》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地藏菩萨赞》,也是他唯一写过的一首菩萨赞。地藏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佛法“大愿”的象征。提到菩萨,我们想到的常是救人于苦难的观音,或是赐人予智慧的文殊,而这位地藏菩萨总是会被我们忽略。在民间,地藏菩萨又被称为“地狱王菩萨”,因为他身处地狱之中,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专门负责救赎地狱众生的菩萨。在现代社会,地狱并不如在古代时那么震慑人心,地藏菩萨也因此逐渐被人们淡忘。其实,佛教的地狱并不如我们现在想象的那样简单。

两个地狱

佛教所说的地狱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认识中那个刀山火海的地狱道,另一个则是由于错误的心念而造成的当下的地狱。下面这个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地狱。

很久以前,有一位将军慕名拜访一位得道的高僧,他向高僧请教:什么是地狱,什么是净土?高僧一笑,突然开始用非常难听的语言辱骂将军。将军顿时错愕,随即被高僧的言语激怒,拔出手中的利剑满佛殿追杀高僧。高僧躲在一侧对将军说:“这便是地狱”。将军闻言幡然醒悟,利剑还鞘,连忙拱手表示歉意,高僧微微一笑: “这便是净土”。

净化当下的地狱

地藏菩萨法门历来被认为是消除业障、积聚福缘、拔除苦难最简便、迅速的法门。在佛教看来,地藏法门不仅是帮助众生净化自身的业障,使人死后不堕入地狱;同时也是要帮助我们净化心念中当下的地狱。

当下的概念现在常被人们提及,很多书反复告诉我们,当下是如何的美好。因为我们活着和感受到的只有当下,因此只有把握住每一时刻,才能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可是,当我们试图发掘和把握自己的当下时,我们感觉到的却是疲惫、焦虑、不满、困惑、空虚、失落……过多的欲望、过多的执念让我们虽然身在人间而心已堕入地狱。因此,作为救度地狱的地藏菩萨,其法门是我们摆脱心念地狱最好的指引。

舍弃

地藏菩萨给予我们的第一个指引是舍弃。《地藏经》中讲述了地藏菩萨成道修行的过程,尤其提到他修道之时,在佛陀面前发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本愿。为了得到众生的救度,地藏菩萨舍弃了“成佛”,为了得到,我们同样应该懂得舍弃。如果想得到宁静,你要舍弃不倦的名利心;如果想得到成功,你要舍弃享乐与懈怠;如果想得到快乐,要舍弃无边的欲望。我们的心如同一个杯子,如果你想盛入幸福,就要先把杯子腾空,否则幸福是倒不进来的。同样,当你身处困境中时,不论你希望获得什么,都必须懂得用舍弃来改变自己心念,转机才会出现。

坚韧

地藏菩萨给予我们的第二个指引是坚韧。心念的转变只在一刹那,提供给我们逆转困境的动力,但如何将动力变成现实、收获结果,我们需要的是坚韧。古人说:知易行难。我们发誓立志也许畅快,但实践的过程却漫长而艰难。一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听起来荡气回肠,可付诸实现的过程又是何其的艰辛。地藏菩萨的责任是对众生,我们的责任是对自己。一口气坚持到底,生命就会出现奇迹;一次心念的反复,便又回到了原点。读一遍《地藏经》,你便会明了坚韧的含义,即使伟大如地藏菩萨,心念的坚韧才是真正无边的法力。

地藏菩萨并不如其他菩萨那么常见,但却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一位菩萨。佛教认为现在时代为无佛时期,释迦牟尼佛涅槃而弥勒佛未成道,而此时被释迦牟尼佛嘱咐教化、救度众生的便是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舍弃、坚韧的法门是最适合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心性浮躁的时代,而《地藏本愿经》也被认为是拯救五浊恶世的对症良药。书中不仅开示了布施三宝、供养地藏菩萨的种种利益,以及除业障、积福缘的方便法门,更是开示了地藏菩萨于困境中逆转的法门,帮助人们走出生命的地狱,重获快乐与幸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看清烦恼的过失与危害性

世间人经常认为:这个人害过我无数次,他用刀子刺入我...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

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在佛陀...

昌臻法师《地藏经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 今天下午想讲的问题是《地...

三条鱼的寓言

三条鱼的寓言十分耐人寻味。古时候,波罗奈河里有三条...

宣化上人:地藏菩萨讲因果报应

地藏菩萨见着什么人,就说什么法。你若记得下列这些因...

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会堕落到哪里

先讲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堕落到哪里?既然他往生不...

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生净土

因其实惭惧故,你造作了很多的恶业,已经造了,临命终...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

黄泉路上无老少,能有几人活到老

原文: 问曰,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

此生就是来了生死的

今天一天又过了,你们的功夫怎么样呢?有没有进步呢?...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学佛也...

在家的净业修行人,应把握哪种心态

问: 老年行者上老下少,尘缘基本已了,安心念佛,切...

宣化上人:人生第一件大事是皈依三宝

我们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能皈依三宝。你皈依三宝这件...

真心跟妄心的差别跟过失

第一、安稳跟不安稳的差别: 当我们的心,住在五阴的时...

广行财布施才能赚取财富

1、勤劳不一定能致富。 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

破了本参,还有没有妄想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我们活得痛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委屈的时候会哭泣...

肉类的真实气味

在集贸市场,蚊蝇最喜欢光顾的地方还是肉类售卖区。因...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