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大安法师  2016/03/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为什么要三番劝愿,不断地劝,劝一次还不行,还要劝第二次,劝第三次?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这样的苦口婆心三劝?实际上在告诉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求愿往生的出离心是很难发出来的。

出离心体现在要有厌离心。

娑婆世界的众生虽然已经处于五浊恶世,有种种的恶境——浊恶、不善,五欲六尘,但由于呆久了,已经成了我们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要去厌离它,是很不容易的。

特别是人在顺境的时候,在富贵的时候,那就更难厌离。如果叫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会说,这里生活很好啊,这就是我的极乐国。

所以就需要了解,我们所处的五浊恶世,种种的苦境,都是我们自心所造的恶业,所感召的秽土。而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清净心所感召的净土,也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

既然知道这个秽浊的地方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我们就要舍它,舍它要舍到究竟,就是求出离。那怎么求出离?

这种求出离,祖师大德常常会比喻为:好像一个人被关在牢狱里面,渴求离开,奔向自由,是这样一种心情;又好像在茅坑里面,一天到晚过着蛆一般的生活,誓要从茅坑里面出来;再或者,屋宅已经燃起了大火,即将倒塌,赶紧从火宅里逃命。我们要有这样的出离心。

这个娑婆世界,就是火宅、就是茅坑、就是牢狱,不容一刻的停留。但是这种出离心,不容易生起来!既然不容易,就要用种种善巧方便,讲灾难,讲无常。

中国这次发生的四川地震,这一震,教内外的人都会感慨:无常无常。一切功名利禄在地震面前,都产生不了作用。所以中国有个现象,地震以后到寺院的人多了,了解佛法的人多了,因为感受到了无常苦。

特别是地震灾区呈现出的种种苦难的样子,这是随时可能出现在你我身边的,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可以说是地震的幸存者。作为幸存者,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种种灾难?

这个世间人由于贪欲,造作了种种的恶业,整个生态环境、海洋、地貌等等,都已经被破坏掉了。所以未来的自然灾害会越来越频繁,原来几十年几百年出现一次,可能现在我们要常常遭遇到。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真要生起极强的厌离心,种种灾难在面前还不警觉,那真的是冥顽极矣。厌离娑婆,这也是即烦恼为菩提,这个世间种种深重的苦难,激活了我们的出离心。

报道上说北极冰川一直在融化,整个的海面又提高了多少多少米。当海平面升高,淹没了所住的地方,我们逃往何处?就算避去平原高山地方,也不安全。

有些发达国家就琢磨着要建立航天探测器,移民到其他的星球去。但移民其他星球也很困难,移民的可能也是少数人。更何况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清净,因为人内心有欲望、有种种贪瞋痴,再干净的地方都被破坏成第二个地球了,所以都不究竟。

最究竟的方法,赶紧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心生嗔恨不满,其实受苦的是自己

孔子与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被困于陈、蔡期间,曾绝...

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怎么办

问: 惭愧弟子学佛好几年了,一直持诵《无量寿经》,可...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圣严法师《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苦乐勿忘念佛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从观自在菩...

净土五经格局的由来

《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无量寿经》在...

吃这些东西不得病才怪

现在的肉更可怕的是加了很多的激素、化学的东西,它的...

大安法师:如何拜《无量寿经》

问: 您在讲经当中,提到过做钝功夫,如拜《无量寿经...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若众心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佛力加持

佛能度一切众生,但是他不能度无缘之人。我们说佛不度...

《梵网经》和《优婆塞戒经》的菩萨戒有区别吗

问: 请问师父,《梵网经》菩萨戒和《优婆塞戒经》菩...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觐见一位老和尚。到那里的时候,恰好...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海涛法师《护生手册》

壹、从日常生活培养护生的习惯 一、为官篇 1.凡是遇...

明智的处世之道是以「愚」自居

聪明睿智的人明智的处世之道是以愚自居;讲究道德的人...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浅谈忍辱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

同登彼岸,不为渡河,是为度梦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现在我们站在的地方呢,是佛...

人品才是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一种标志

修行还有主要的一个,人格的完善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人...

鳖谋猴肝失挚友

昔时,释迦牟尼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众,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