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弘恩法师  2016/02/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于世俗烦恼的煎熬。

人为何会如此烦恼?在佛法看来,是因为放不下内心的妄执,放不下的原因就在于看不破。如何能在面对世俗烦扰时具备这种看透红尘的力量,而能坦然勇敢地直面人生呢?当知“常观无常”实在是一个极其殊胜的方法。

记得在《普贤上师言教》里看过一则公案:有一位藏地雪域的大成就者在圆寂前召集他的心髓弟子们,让他们于第二天下午全部到齐,他将于圆寂前把自己修行的根本窍诀传给大家。于是大家相互通知,提前赶到。这位大成就者等大家都到齐了,对弟子们作完付嘱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一定要记住,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修行窍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观无常!”说完之后便安然示寂。

这位大成就者的示现,是要告诉我们:学佛并不需要太多纷繁复杂的理论,真修行的人,要想获得出世间的成就,必须籍由无常的观修来开启修行之门,更何况是满足世间的身心受用呢?

佛法所言“诸行无常”,即是告诉我们人生真实的智慧。任何世俗的挣扎,终究逃不过无常的宿命。小乘教法里的“十念法”中有一念即是“念死”,这对我们断舍世间欲望的贪著是非常有益的。若把一切世俗的欲望与烦恼时时放到死亡当前来考虑,我们还会这样难以割舍吗?

人活着经常会忘失了人生终究会死亡这一结果。严格来说不是忘记,而是一种惊恐与迷乱的刻意逃避。因为害怕死亡,却迷惑于生命与人生的真相,惟恐空活一场,是故不断地奔波忙碌,以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在“活着”;却不料,当遇到世俗的压抑而烦恼痛苦时只能习惯于无奈地抗争与挣扎,备受身心之煎熬。此时若能迅速猛烈地观一切无常,生当必死,高亦必堕,荣极必衰等等,思惟世事终归一空,人生终归一死,我们所求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将去,何须汲汲于富贵,戚戚于名利而自困?且乾坤朗朗,风清月白,本是人间好时节,又何须跟人计较是非短长,伤身动气也?如此种种,若能时时作观,其忿自泯,其忧自息,其心自平。

如果有了这种智慧与观照,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宽广而坦荡,我们对世间万物即能做到随缘取用,不迷不舍。

于是,我们便能随遇而安,这种安是长久之安,一生之平安。

愿佛法时雨滋润生灵万物,一切皆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正因为不断地变化,才不断地充满了希望

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

没有价值的东西要放在心里做什么

要怎么修忍辱?(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种侮辱、压力?) 有...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远拥有的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

济群法师:劝人看破生死,是不是显得冷漠无情

问: 若友人病重濒死,以佛法观点劝他看破生死,不会...

念死无常修行刻不容缓

本期法义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念死无常让我想起发生在...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

无量无边的烦恼由无明而来

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错...

【推荐】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

持戒即是做事

做事恰恰是检验持戒,可以说持戒就是做事,因为戒是对...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怎样看待同事间的竞争

1、网友:请教法师对职场竞争怎么看?我的工作是要与另...

面对被伤害时的态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就有邪恶。 曾经,佛陀也遇到迫...

六种病态思想障碍佛性的显现

究竟人类的心识形态及思维方法有什么缺点或特性,障碍...

专访大安法师:坚持信仰,敦伦尽份

主持人: 对净土有兴趣的人初学应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

圣严法师:行善的人快乐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人,也就会在...

看清烦恼的过失与危害性

世间人经常认为:这个人害过我无数次,他用刀子刺入我...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问: 一位法师说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在任何一部经典上说...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

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人不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才能快乐,也不是只有一个人呆...

学佛,是学会生活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

享受五欲的快乐,求生信愿就不真切

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