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

大安法师  2015/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

印祖教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

有很多人,特别是有文化知识的人,一入佛门,本能地就想博览众经,什么经都想读,宗门、教下、密宗,他都想要了解。

固然这种求法的心、好学的精神是很可贵的,但是这里却蕴含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净土一法是特别法门,如果一开始就对宗门教下进行了解,就会先入为主,然后就容易树立通途教理的参照系,去评判、分析法义。

这个参照系一旦建立之后,往往对净土这不可思议的特别法门,难以产生信心。

所以印祖常常讲,“通宗通教者不信净土”,这句话是说到了要害。那个时代确实有通宗通教而不信净土者,更何况那些半吊子水,就更是胡言乱语了。

如果我们真的要学净土一法,就先不要去读得太多,在解门当中一定要一门深入,要对《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反复地熟读,熟到甚至能背的程度。”

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做钝功夫!通过读诵、抄写、礼拜、一字一拜净土经典,把它输入到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不断地在那酝酿、发酵、领会,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这样的过程就是沦肌浃髓,不仅深入到肌肉里面,而且深入到我们的骨髓里面,要把《净土五经》的理念、境界、事理、因果融入我们的骨髓里面,这样才有一个转化。

如果浅浅地去读一下,还是很难入到心里去的。因为这些从佛清净心中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这种般若智慧,它本能的和我们凡夫的生灭心有一个很大的隔离层。

这个隔离层一定要通过我们钝功夫慢慢地渗透,才能沦肌浃髓,才能深入到骨髓里面。

并且,我们要对净土宗祖师的思想反复研读,《莲池大师全集》、《善导大师全集》、《蕅益大师全集》、《印光法师文钞》、《净土十要》、《龙舒净土文》这些书要反复读。

本人对这些话常常在不同的场合讲,但我发现,真正按这个做的人太少,真是业障深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听听这个、看看那个,那就没有办法了,这样就很难有成就了。

如果把宗门教下、通途教理先学到了,好啊,这对净土一法的建立,有一点好处,但是它负面的东西也存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印祖教给了我们方法:把宗门教下暂时先放下来,先看净土宗的东西。

通过看净土宗的经论,建立起确然不拔的信愿之后,你再去看一下宗门教下。这时候就有一个主次,能得到宗门教下的一些共通法的利益,但不会受它的一些其他知见的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要知道通途教理,知道了通途教理的修行之难,才能反衬出我们念佛往生净土、快速成佛之易的这种大殊胜,才会感戴佛的大恩德。它是为建立这样的对比而施设的。

但不能把宗门教下的通途教理一下子全部接纳,作为一个主要参照系,那就麻烦了。我们看到很多人,甚至是出家人,天资也很好,宗门教下的教理能够一套一套地说出来,但是你注意他一讲净土宗,一看,他完全没有力量感。

为什么?他的信力没有上来。他对净土法门的一往情深的宗教情怀出不来,于是这句佛号念得不得力。虽然他口头上也说,“净土法门好,你们要念佛。”但是他心里想,“念佛,你们去念,我要修我高妙的法。”

我讲的这段话,所提到的修学净土法门的方法,实际上也是从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们的著述中,抽衍出来的,你真要把对宗门教下的好奇心放下。

我本人在净土法门还是有点信心,早年我也是很想读很多书,就是看《印祖文钞》,印光大师这样不断地讲,我就忍着性子,就暂时不看很多书,就在净土经论中反复地做钝功夫。

现在我的水平就很低了,但如果早年我也多看很多书的话,就是这样很低的水平都不能达到。为什么现在弘扬净土的法师这么少?就是他不听祖师的话,不肯把宗门教下的这些功夫放下。

想什么都涉猎,于是搞得相互冲突,知见上的冲突。就很难对净土这不可思议的法门产生信心,信心过不去,一切免谈。

有时候你产生一点信心,要马上落实在念佛上,念佛开显我们的智慧,又增强我们的信心,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样就走在一条正确的解脱道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学人的起信之路

净宗起信,类分有二,即顿信与渐信。顿信者乃是宿世净...

【推荐】星云大师《以智慧来代替金钱》

我做事的原则是:用心去成就一切,用智慧去成就一切,...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修学净土难相应的原因何在

我们想求生极乐世界,前行也是数数闻思净土经论。比如...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学菩萨精神,走菩萨路

既然要学菩萨精神,走菩萨的道路,就必须时时立下善的...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

这六个符号,承载了一切诸佛的功德

佛号虽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却不肯念,不仅是今生有罪...

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

问: 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时具足信愿持...

缘是我们多生多劫积累而来的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萨,在这个世间发愿修行,而...

出家不要操之过急

问: 最近我有急迫的念头想出家,但现在我父母还健在,...

让生活小习惯优化你的生活

1、坚持早起。 你有没有聆听过清晨第一声婉转的鸟鸣,...

人生郁郁寡欢,该如何摆脱这种状态

问: 我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不知不觉中总觉得自...

持名念佛稳当在什么地方呢

问: 持名念佛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至稳当,修其它的念佛...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

星云大师: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

【推荐】不管念佛与否都希望你抓紧时间

一声磬响,烦恼顿息。我与弥陀,是二是一? 也许有些人...

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

要获取人心和敬仰需遵循以下法则

人要获取人心,博得别人的敬仰,就要学会给予别人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