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世人对生死的两个极端

慈诚罗珠堪布  2015/1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世人对生死的两个极端

人类对死亡,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些人认为,人死了以后,就一切都结束了,最终归于尘土;有些人认为,人死了以后,会变成鬼;另外一些人认为,人死了以后,要么就是上天堂,要么就是下地狱……但所有这些观点,都没有说清生命的真相,也无助于解决生死问题。

基于这些错误的生死观,世人也很容易走到两个极端:

第一个极端是害怕死亡,在死亡面前彻底绝望,却不做任何准备,只是无可奈何、不知所措地听天由命,坐以待毙。又非常恐惧,听到这两个字都不开心,不想听、不想谈,一直在逃避。

西方很多科学家年轻的时候并没有信仰,甚至比较排斥宗教,但年纪大了以后,却慢慢向宗教靠拢,甚至变成虔诚的宗教徒。这都是因为人越老,越接近死亡,就越徘徊迷茫,越希望依靠某种东西来战胜死亡的恐惧,找到一个心灵的归宿。但除了佛法以外,真正能解读死亡的宗教却寥寥无几。

认为人死了以后一切都结束了的人生观,是非常简单、表面、幼稚、消极、悲观的,根本没有深入地去解读生命,就胡乱草率地下定义,其结果必将深受其害。

大家可以想想,肉体不可能从其他地方来,这一点没有争议。但如果要否定前后世,必须要排除人的意识、神识或者灵魂来自于其他地方。我们的感官既看不见灵魂从哪里来、往哪里走,任何仪器也无法观察,又凭什么一口咬定人死了以后,灵魂和意识也从此就停止了呢?

学佛的人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不能人云亦云,偏听偏信。要知道,生死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情。平常我们得一个小病都很介意,面对生死的重大课题更不能差之毫厘。在没有确凿的理由可以否定,又有那么多古今中外的事例可以证明灵魂与轮回存在的情况下,恐怕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更稳妥一点吧!

另一个极端认为死了以后一切都结束了,人出生的时候,没有上一世,自己是和肉体一起诞生、一起毁灭的。肉体死亡的时候,生命也就结束了,不会再有痛苦或幸福的感受,所以会毫无忌惮地杀盗淫妄、无恶不作。

虽然没有任何把握,却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地不把死亡当回事,认为死亡不可怕,随心所欲、无所顾忌,不作任何准备,这都是没有理由的愚蠢之举。

要知道,这种不怕死亡,只是因为骨子里认为死亡和自己还有很远的距离,感觉不到恐惧,所以是暂时、虚假的。真正死到临头,却不可能不害怕。可惜到了那时,再呼天抢地都没有用也来不及了。这种人并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在面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或自己身患疾病的时候,他们都怕得要命,哭天抢地、狼狈不堪。那为什么现在不害怕死亡?只是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害怕。

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刚生下的小牛犊,不会害怕老虎;不懂事的小孩,也不会害怕火焰。这都不是因为牛犊和婴儿很勇敢,而是因为无知。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后果是什么,当然不会害怕:不害怕死亡的人的情况与此相同。

作为佛教徒,我们要避免走两个极端。如果能准确地认识死亡,对死亡的整个过程心知肚明,而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死亡不但不可怕,而且还是一个提升的机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人生的头等大事是什么

跟无始劫的六道轮回相比,今生只是短暂的瞬间。所以,...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就是,这一生,无论你过得得...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

无常不是说着玩的,要正确去面对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

在欲望面前,人的智商会降低

财跟色这两种欲望当中,哪一种欲望最厉害?大家深有体...

避免横死、灾难的方法

1、念药师咒 药师经说: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

达真堪布:既然都是无常,那信佛有什么意义

问: 既然万法都是无常的,如果有一天外器世界毁灭了...

慈舟法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苦海甚深无底,广阔无涯。因摸...

外境没错,错在自心

外境永远没有错,错在自心。在我进入佛门不久,我的一...

常见的禅病及其调治

所谓禅病,是指由禅修方法不当直接引发的身心疾病或显...

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受多少艰,无论经历多少...

对治娑婆世界的爱取,这是成败的关键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点放在哪里?是业力还是执着?...

佛陀入灭给我们什么警觉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

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问: 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

琉璃王与释迦族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时,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于二十岁时...

云何心能得明净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

什么是佛

佛是佛陀一词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是Buddh...

信仰不是寻找奇迹 不要过分感性狂热

玉琳国师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作为大德善知识,为众生...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尽享福

要富贵得先修供养,不布施怎么感果呢?为什么今生有穷...

不多游化之人有五种功德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

佛教的戒律在当今时代

何谓戒律?戒是有所不为,用来防非止恶:律是有所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