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大安法师  2015/10/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原译本的文句、义理互有详略,句子翻译的通畅程度有浅有深。这引发了后来有些热心弘扬《无量寿经》的人,汇编出一个尽善尽美的读本之心,于是就有了会集本的出现。

首先是宋代的王龙舒居士——王日休,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将除了唐译本之外的四种译本——都会集在一本中了,取名叫《佛说大阿弥陀经》。

王龙舒居士是进士出身,佛学基础非常深厚,并且身体力行地修行净土法门,临终是站着往生的;《龙舒净土文》刻板都能出舍利子。是这样的一位大德。所以这个本子一出来,深受教内的欢迎。

但是到了明朝,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对龙舒会集本进行了一翻评价,说它是流通甚广、利益甚大——成绩是有的。但同时指出了这个会集本的不足之处,就在于他有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增改的现象。

因为是“会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增改是不可取的。如果是重新用范本来翻译,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更甚的是,龙舒会集本在“三辈往生在是否发菩提心”这个文句的抉择上,高下失次。这样的一些瑕疵一经提出后,以莲池大师的德望,使得这个本子,就流通得缓慢了。

清朝的彭绍升居士也特别不满意王龙舒的本子,为了矫正王龙舒本子之过失,他选择康僧铠的译本作了一个节校本。并对节校本还作过一个《无量寿经起信论》。但由于是节校本,也很难说它是尽善尽美。

晚清的魏源居士——魏承贯,大文学家、启蒙思想家,晚年修学净土法门,也汇集了一个本子。用他的话来说:是想要一字一句都有根据,要有一个最好的善本。作成之后还没有等到流通,他就先往生了。之后有位名叫王耕心的人将魏承贯会集本进行整理,作为《佛说摩诃阿弥陀经》加以流通。

虽然他自负这是一个很好的本子,但一看内容还真的远远不如王龙舒的本子。印光祖师甚至呵斥他是“胆大心粗,不足为训”。

这样就到了民国年间,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大概大家都很熟悉了,很多居士常常提这个问题。

夏莲居居士在一九三二年开始会集此本,用了三年的时间,也是用心良苦,发心也是好的,也想做一个尽善尽美的本子。应该说他会集的语言还是比较流畅,很多都是选用唐译本的原句,有它的优点。但同时也确实有它很多不足之处。这个问题要讨论起来,又是一个大的话题了。

这二十年来都是会集本一统天下的格局。我们要看到,虽然发心很正——这四位居士发心都是好的,但是要把《无量寿经》会集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也是不可能的。

净土宗的几代祖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尤其是印光大师,对会集本都是明确地持不赞成的态度!大家要了解这一点。就怕以后人家会说“你这个本子是后人搞的,不是佛当年说的”,破坏佛经的纯正性,所以不能这样去无事生事。

引用印光大师的话来说:“何必无事生事!已经有了《无量寿经》这个名字,如果再叫《大阿弥陀经》,时间久后大家都不知道它是源自哪部佛经。久则迷失其源了。”

那《无量寿经》转为《大阿弥陀经》都不许可,现在这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就更是头上安头了。

为什么说头上安头?无量寿是阿弥陀佛的名称,就是清净平等觉的意思,为什么还要重复两遍呢?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了;里面的内容问题更多。但是我们不大去说这些事情——好像是斗争坚固似的。但有时居士问这个问题,就会回答:我们倡导原译本!

怎么看待这四种会集本?它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当年有个律航法师,以将军的身份出家。他到台湾之后就想弘扬夏会本——他在大陆时就听夏老居士讲课——结果在台湾推广受到很大的阻力。所以他最后就谈了一个观点,还是以弘扬康僧铠的原译本为主、其他版本为辅的格局,来推动《无量寿经》。

律航法师的这个观点还是值得我们采纳的,对会集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的人为了反对会集本,有时候也说得过于激烈了,说:“诵会集本就要下地狱的。” 倒也没有这么严重,它也是让大家产生信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嘛。

我们东林寺的观点立场:《无量寿经》要以康僧铠的原译本为主。实际上这也是印光祖师一贯的立场。通过印光大师对前面几种会集本的不赞成,甚至非常严厉的态度,他已经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要保证佛经的纯正性,会集佛经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不能无事生事!

附录:印光大师对会集本的态度

一、《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书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亦名《十六观经》,此名净土三经,加《普贤行愿品》,名净土四经。仿单中有《净土四经》一本,其《无量寿经》,系魏承贯删削,又依馀经增益。理虽有益,事实大错,不可依从。”

二、《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书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云栖以犹有不恰当处,故此后渐就湮没。魏承贯之学识,不及龙舒,其自任过於龙舒。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岂承贯超越龙舒之上耶。莲池尚不流通王本,吾侪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然此经此论,若真修上士观之,亦有大益。以但取其益,而不染其弊。若下士观之,则未得其益,先受其损。以徒效其改经斥古之愆,不法其直捷专精之行耳。观机设教,对证发药。教不契机,与药不对证等耳。敢以一二可取,而遂普令流通,以贻下士之罪愆乎。”

三、《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王子立居士书三”: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 故上辈不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

《无量寿经》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既以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

惜王氏不按本经文义,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以恶人为判断。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王氏之误,莲池大师指出,尚未说其何以如此。今为说其所以,由於死执三辈即九品也。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胆大心粗,不足为训。(廿九年八月廿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截流大师:念佛必须具备真实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众生都没有差别,我是没有修成的佛...

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

【净土起信一: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

「往生」与「枉死」

往生一「往」不退,「生」活在清净快乐的佛世界 我们常...

往生既得不退转

净土法门之所以异于通途法门而被称为特别法门或易行道...

昌臻法师《修念佛法门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万修万人去。这个话是净土宗的祖师永明法师提出来的。...

阎王也怕阿弥陀佛

再说这位黄太太,又告诉大家一则阿弥陀佛的伟大,连阎...

如何让佛号更加坚定呢

你的佛号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关系的。你心理的素质不...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

修人天善与往生净土有何关系

问: 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

大安法师:临终昏沉,有人助念能否往生

问: 总想去东林寺闭关,一直也没有去成。几年来经常...

环境恶化的根源

第四个问题谈一下净土文化与生态平衡。为什么我们要谈...

念佛把恶业的种子给它激活了

当我们业障很重的时候,我们念这句名号,会感觉到忏悔...

无常显现的种种形式

导语:无常与我们的生命时刻相伴相随,生死、聚散、冤...

星云大师《如何坐禅》

一. 如何坐禅? 一般人大都以为禅的修练,一定要如老...

让目标看得见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几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悟开法师念佛问答

问:《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推荐】佛号要如何念

首先谈修行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这心态就是四个字至诚...

学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原文】 古人大彻大悟,参学事毕,且于水边林下,长养...

《财富宝要》--改变财运圆满财富的原理与方法

《五福德经》云:说法之人因何大富,饶财多宝?因前世...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

平等、无求、无贪

在佛教讲平等,看一切众生平等,一切众生也都是佛,一...

《观无量寿佛经》图文解说

灵山嘉会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