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2015/07/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君子、小人,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用道德修养衡量人高下的一个标准。无论是善人还是恶人,没有人不愿别人称赞他是君子,也没有人高兴被人称作小人。这也就说明人都有羞耻之心,都有向善之心,也就是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说的“致良知”。《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却有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堕落为“小人”。这其中很少有人自甘堕落,多数是受到环境影响,一时迷惑,做错事情不能得到谅解,于是越陷越深,难以回头。其实君子和小人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善于引导,小人也能回头做君子;处理不当,君子也可能变成小人。面对别人的过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改变他的命运。这一段就是教导我们这个道理。

明朝著名学者吕新吾先生说:“善于引发人的惭愧心,小人也能使他回头成为君子;如果刺激人的自尊心,君子也可能恼羞成怒,使他变成小人。”

要帮助一个人改过,成为一名君子,就要引发他的惭愧心,而不能刺激他的自尊心。

何况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如果有人受到别人言语刺激而不发怒,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宽宏大量、心胸开阔、涵养深厚的真君子;另外一种必定是心机很深的人,怀恨在心,虽然当时没表现出来,却另有意图,以后得志,曾经得罪他的人恐怕就在劫难逃了。与人为善,不但成就自己和他人的德行,也可以免除以后的祸患,实在比严厉指责更有力量。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忌尽言。

处理事情要留有余地,劝善千万不可以竭尽直言。这是讲,凡事都必须要留一些空间,才有缓冲的余地,不至于直接冲突,引发矛盾。特别是责备别人,希望他向善,忌讳把话说死说尽,比如说“你如果不改过,以后我就不和你来往了”等等。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一堂一千八百万元的课

一位朋友谈到了他的遭遇,约在十多年前,他因为信任,...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

人为物役,就是物的奴隶

物常是指与人相对的他物,也可以是指外境。人为物役的...

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都是罪

那谈死亡问题,生命的终结一定要从他的一生的过程去谈...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把起心动念转向清净美好

我们有些修法仪轨里有这样的观修方法:所有的色相都是...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

圆因法师《防癌手册》

防癌手册序 我得到了癌症,该怎么办? 我周遭的亲友很...

如何使情绪不被环境影响

问: 我平时看了很多佛教的哲学,对四法印也有一些了...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

中医如何看素食

随着素食日益普及,人们逐渐知道素食对健康的好处,不...

无尽的财富来自哪里

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不足以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

放生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放生是佛教慈悲的体现,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体现的...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六祖坛经》有一句话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意...

慧律法师《什么是佛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这本《什么是佛法》是张澄...

你怎样看待收获

我们做什么事,总会问自己这样做会得到什么,我要达成...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如何理解佛教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

净土一法乃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过午不食

《律海十门》八戒近住分别门第四云: 一日夜不晚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