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自净其意」是什么含义

2014/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能否开示‘自净其意’的意义。

中台禅寺答:‘自净其意’出自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过去七佛对佛弟子的共通教诫,也可以说是佛法修行的总纲,意思是说:透过持守戒律,广修善法,净化心念,而使身口意三业清净。

其中‘自净其意’是佛法修行的核心,然而要达到心念的清净并不是一蹴可几,所以佛陀为我们开演了次第法门,首先便是‘诸恶莫作’严守戒律,从身口二业来规范自己,比如持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身业清净,心当中恶念慢慢减少,善念就比较容易增长,如此便能广行利益众生之事,如不伤生害命,长养慈悲;而不妄取财物,就能廉洁好施。所以能够做到‘诸恶莫作’,自然就能‘众善奉行’,这便是我们修行提升的一个方向。

然而在‘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实践中,心中难免有种种邪恶心念需要调伏,此时就必须在‘自我观照’及‘反省检讨’处下工夫,去除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等烦恼,这也正是‘自净其意’最重要的内涵。此时,一方面要多听闻佛法,增长智慧,一方面也要藉由加行的工夫,如念佛、持咒、禅修,以加强定力,帮助自己调伏自心。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虽是各别的,其实也是相通的,身口二业清净了,意业也就跟着清净,而意业的清净,也需落实在身口二业上。

其实所有佛法中的百千法门,无非不为‘自净其意’而施设,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从‘诸恶莫作’的自律中,使行为举止端正、清白,在‘众善奉行’的实践中使心意柔软良善,在‘自净其意’的反省内观下,歇下妄心,不断地净化、升华,找回人人本具清明的自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看到朋友有过失,该如何规劝

问: 过不规,道两亏。看到朋友过失,但他们不愿接受批...

是否要等智慧圆满了再发心做事情

问: 我们发心做事情,但是由于智慧没有圆满,做的时...

转修地藏法门,临终是等地藏菩萨还是等阿弥陀佛

问: 如果佛弟子转修地藏法门或其他法门,也回向功德...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如何看待烧纸钱的问题

问: 师父,如何看待给阴间烧纸钱的问题? 传喜法师答...

印光大师:念佛百问

1、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

佛经开头的「一时」到底是哪一时

问: 佛经开篇常常说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与多少多少...

什么是世俗谛与胜义谛

问: 什么是世俗谛、胜义谛? 宏海法师答: 世俗谛,...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

超度常识问答简选

问:念经何以能超度饿鬼。 答: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

有财富的人不行善,家道连一代都过不了

确确实实人到中年以后,感觉日子好像过得特别快,岁月...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殊胜和修法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我于四月二十六日由重庆到蓬溪...

如何对治出离心时有时无

学佛要有智慧的观照。首先对于我们心理的状态,凡夫众...

莫让地球母亲再流泪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着万物,以丰富的物产滋养着人类。作...

疾病是自己造成的

在现代医学中,除了在生理上分有许多学科,如内科、外...

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

问: 如何减轻自己的压力,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索达...

快乐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

积德行善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积德行善永远不会让你失望,只会让你的福报会越来越多...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命浊」的由来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