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持戒是怎么定义

净界法师  2014/06/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持戒是怎么定义

《广论》云:从损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即是尸罗。

这个持戒是怎么定义呢,从损害他,就是你要避免两个行为,我们对两个行为,要产生厌离,弃舍之心,第一个,恼损众生。在持戒,整个菩萨戒里面,有很多很多都是你不能损恼众生,我们慈悲心建立的第一个基础,虽然我们还不能够对众生释放善意,在给他帮助之前,起码你的身口意,尽量不要去损恼对方,这是菩萨道的一个基本的精神。

第二个,不要伤害你的根本,就是伤害菩提心。我们对于损害众生跟伤害根本这两个,产生厌离弃舍,那种能调伏的心,就是持戒。这个六度是后后超胜前前,越后面的功德,越后面的菩提心是越加的圆满,后后超胜前前。

我们看这个持戒的加行,就是我要怎么去做好心理建设,我才能够很如法的去持戒,这以下有四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摄波罗蜜多论》云:毁戒无能办自力,岂有势力而利他,故劝善修利他者,于此缓慢非应理。

菩萨道当然包括,自利跟利他,但是有些偏重利他的人,他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思想,他说:我在帮助众生,我在弘扬佛法,所以我的戒律,可以稍微缓一缓,但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

在这个祖师说,他说你一旦毁坏了根本重戒,你连成办自利的功德都不行,因为你根本重戒是保住人身,菩萨毁犯了四根本,你来生到三恶道去了。那三恶道你怎么行菩萨道呢,你看过有一只狗,可以行菩萨道的吗,不可能。

所以你行菩萨道,你一定是保住人身,所以你一定要持四根本。就是说你一定要不堕恶道,这个是自利的基本思想。所以你一旦堕入恶道的时候,你的威德势力就去掉了,你就不可能成办利他了,你的菩萨道就中断了。

所以佛菩萨劝勉我们,在广修利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杀、盗、淫、妄四根本重戒,这个是你能够保证你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这第一个,成办利他的基础。

再看第二个:当见猛利大怖畏,可断虽小亦应断。

持戒第二个呢,很重要的一种心理建设就是,你要预先的去思惟到当来的果报,怖畏当来的果报。就是第一个,思惟业果,你的罪业一定会招感痛苦的果报;第二个,业果不失,这个罪业它绝对不会自己消失掉;第三个,增长广大,我们虽然是小小的过失,可能我们讲一句话去触恼对方,但是你不改,你这个罪业的力量,是不断的在增长,不断的增长,因为罪业相续的力量最可怕,你偶一为之的一时的失念,这个罪业问题不大。

所以我们在持戒的时候,你要先自我反省,你要把你自己已经养成习惯性的罪业抓出来,杀盗淫妄,尤其是口业,你经常习惯性会站在对立面,跟人家讲一些令别人不舒服的话,这种业虽然不重但是可怕的是它数数现行,深深好乐,就像这个水滴它整天滴,滴久的时候它变成大海,你都不知道。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从怖畏当来的果报当中,去抓出自己的这种小毛病,然后思惟它的过患,慢慢慢慢把它调掉。这是第二个,持戒的第二个心理建设。

看第三个:未曾出言未力集,能摄所须诸资具,无怖世人悉敬礼,无功未集得自在。

一个持戒庄严的人,他不一定要讲出很多的话,他也不见得有很大的福德资粮,他就能够具足种种生活的资具。他一个持戒的人对来世,他是无所怖畏的,而且得到世人的这种恭敬供养。所以说他即便没有其他的福德资粮,他也能够在生命中得自在。

这个持戒,也可以成就人天的果报。它是这样,布施跟持戒是不完全一样的,你今天有布施没有持戒,你的福报就不尊贵,你可能会到三恶道变成一只狗,这个狗得到主人的爱戴,主人的照顾,你在狗的果报里面呢,这种卑贱果报去享受快乐,这就布施不持戒,这个果报卑劣。

持戒不布施也有问题,在经论上说,说这个忉利天,有的天人,是靠持戒生天的,但是他没有布施,他布施得很少,那这有什么过失呢,他虽然是尊贵,但是食常不足。他的吃,吃不太够,经常跑到人世间那个喜马拉雅山上去,去吃那个生果,吃水果,吃完以后再回到天上去,这就是持戒不布施有这个问题。

所以你今天持戒是成就尊贵身,布施是一种资财的丰盛,这两个还不能完全取代,一个是影响到你来生尊贵不尊贵,一个是影响到你来生资财丰不丰富。

好,我们看第四个:足履吉祥诸尘土,顶戴接受诸天人,稽首礼拜得持供,故具尸罗为胜种。

一个持戒的人呢,他的威德力达到什么程度呢,佛陀说,他走过的尘土叫做吉祥土,而且他受到天人的顶戴恭敬。你看有些这个女众,她先生往生以后她就守住贞节,守住这个不淫欲戒,这个房子有这个闹鬼,她一去那个鬼马上就离开了。

这个鬼神护法神跟人天,对这个持戒的菩萨特别的尊重,他是用这个顶戴受持,来恭敬这个持戒的这个菩萨。他不但是顶戴还礼拜,还做种种的供养,持戒之人受到人天的礼拜供养。所以成就戒波罗蜜,是一切的善法的根本,是一切这个胜种。所以这个智者善自思惟,持戒的功德跟犯戒的过失,那么持戒者自利利他,毁戒者自他俱损,则持戒之心任运而生。

所以我们还是讲到以愿导行,所有的波罗蜜,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设,你要产生强大的意乐,才能够付诸行动的,一定有誓愿力,观照力,才能够有行动力的,这个是菩萨道的一个基本的次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

五戒表解

杀戒 释名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这是讲到声闻跟菩...

五戒之戒相释

1、杀生戒 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

不要把戒律变为压力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你可以没有其他功德,但是不能...

传喜法师:念佛是否就不用持戒?

信众: 师父好!有很多人说,只要肯念佛,只要相信阿...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

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

了幻法师:如何面对婚姻的不如意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大小乘有什么区别

问: 请问师父大乘具体有哪些经典,小乘具体有哪些经...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

平旦寅 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 不信常擎如...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

如法修行 如佛亲教

过去,佛陀曾住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园。一日,斛饭王...

佛教之三种简易修持法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

修身与养性

古人将修身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其中许多有益的观...

为大众服务应该要有慈悲心

不管执事(执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务大众的人)也好,...

【推荐】为何现代人体内毒这么多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由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各方...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

不要怕错,只怕不做

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是必然的理则,否则将滞留停...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总结非...

弥陀光音度地狱众生

【彼佛相好神通,巍巍赫奕。至彼地狱最上之顶,垂臂弹...

百病从心生

人保持健康,不仅要认识病从口入,而且不要忘了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