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知恩报恩为先》

圣严法师  2010/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会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别人对我们有恩,我们却把他当仇人看,对方不帮我们忙还好,帮了忙之后反而更糟糕,认为没有帮够、没有帮好。

因此有人对我说:‘师父!我们帮了别人的忙,人家反而对我不好,真的是引狼入室,怎么办?’

我说:‘这很平常,我们自己也许也是如此,只是未曾自觉自省罢了。对方报不报恩,不必放在心上,帮助人就是帮助人,没有条件,尽其在我就好。对于别人恩将仇报,就把它当成是前世欠了他的果报。施恩于人的时候,目的即已达成,能够不计较恩将仇报,便能福至心宁了。’

可是,如果是自己受了别人的恩,那就一定要知恩、报恩。恩从哪里来?从四面八方来。从小到大,到老死,我们都在接受各种人的帮助与协助,父母、师长、朋友、亲戚、同事,以及所有直接、间接与我们产生种种关系的人,都是我们的恩人。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告诉我:‘师父!人人都可报父母恩,我没有恩可报,因为从小父母就把我送给别人领养,我还要报父母什么恩呢?’

我告诉他:‘生身父母虽然没有养育你,对你还是有恩。因为母亲怀胎十月,而父亲与你的关系也是过去无量劫以来结的缘,所以从过去世来看,父母对你都有恩。我们要饮水思源。这个身体得自于父母,是父母就是父母,要知恩报恩。’此外,只要有人曾经给我们一碗饭、一杯水、一张车票,乃至于仅是一个动作、一句话,帮我们解决了问题,也都该心存感谢,感谢他对我们的布施。

报恩,可以有下列两种方式:

(一)直接报恩:谁对你有恩,就报答施恩的人。对父母尽孝养,对师长尽恭敬,对国家尽忠诚,对社会尽责任,对家人尽义务,对友人尽道义,对众生尽关怀……这些都是直接报恩。

(二)间接报恩:别人培养你、护持你、帮你的忙,都是希望你能够有成就,能够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众生。你也以同样的方式培养人、护持人、帮助人,不为自求回馈,但为报答恩人,便是间接报恩。例如出家人要报施主的恩,就是好好修行帮助众生,以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就是报施主的恩。施主布施给僧尼,僧尼若拿金钱还给施主,那就不是报恩了。

佛教徒的报恩观念就是:得到了恩,先回报给对我们有恩的人,要念念不忘地想着他、怀念他;在适当的时候要表扬他、赞叹他,这是念恩。念了恩之后,更要好好地努力修行来帮助众生,利益人群。人家如何帮助我,我也要如此助人,而且要付出更多来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影响世人,这就是报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本固枝荣重孝道

释迦牟尼佛升到忉利天,去度他的母亲。因为佛出世七天...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四个原则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地藏菩萨首先说到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

如何让父母现世安乐,临终生净土

【原文】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乐,死...

义在大孝的盂兰盆经

在西晋初期,中国佛教到了七月半一定要诵念的《盂兰盆...

佛家之孝与儒家之孝

儒家讲孝为至道,至德要道。而佛说的戒律,最终归结到...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

圣严法师《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

圣严法师《再论积极》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

圣严法师《祭祖》

祭祖是中国人孝道精神的表现,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是很...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圣严法师《跳出自己设的陷阱》

曾经有过这么一则新闻:有一位太太要她先生回家时,顺...

如何克服瞌睡的习气

问: 我整天瞌睡多,上早课都起不来,一天到晚看到床...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与其寻找好师父,不如熟读这部经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

康熙与普陀山结缘的故事

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

菩提涅槃

佛在七处佂心以后,怕我们大家落入断灭见,心不在内,...

梦参老和尚:华严经梵行品

(梦参老和尚二○○四年讲于五台山普寿寺) 第一讲 我...

慧律法师《保持24小时念佛的秘诀》

经常有信徒告诉我,他们在念佛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现象...

证严法师:珍惜食物,挽救未来

全球各地频传粮荒,然而富裕地区的人们似乎毫无所觉,...

老实地学佛,不学奇奇怪怪的东西

我希望各位学佛的人,都要老老实实地学佛,不要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