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2014/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学佛的师兄弟们大概都想让家里人也学佛。我也不例外,好东西总愿意家人共享。

昨天和静祯师兄聊到这个问题。我现在家里人都皈依了,精进各有不同,有的只是挂个名,我母亲是第一精进的,其次是我爱人。比起刚学佛时就我一个人信,有所变化。

静师兄要我随便谈谈。后学回想起来有如下的经验教训,供师兄们参考。

首先,要搞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关系融洽。

你想想,一个家庭成员,要是看见你就生气,还谈什么听你说佛法。要想关系融洽,首先得喜欢他们,要是老看见家里人的这错误、那毛病,心里就不容易产生欢喜。所以不在于能不能为他们办什么事,能给他们多少钱、多少东西(当然这个也很必要),如果你一看见他或她,就自然流露出亲切的微笑,她或他自然把你引为知己。凡人都是爱屋及乌的,如果他(她)喜欢你,那他(她)就自然对你信仰的佛法感兴趣,至少不反感。这就有了前提了。

其次呢,观念要端正,不能说我要度家里人,但可以说我愿度家里人。

一字之差,意思不同。家里人能学佛,自然有他们自己的善根,我们顶多起个助缘的作用。我们能也只能随他们的善根,做些增上的工作。他们能信,那是佛菩萨加持、自己本身善根发现、最后才是我们的助缘。居功和沾沾自喜,都是不达缘起,早晚还会因此再起烦恼。

再次呢,是注意要求不能过分。

一个众生,可能处在下述四个阶段之一:未种善根,已种善根,善根增长,善根成熟。佛出世也只能令未种者种,已种者增长,已增长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何况我等凡夫。对家里人不能一概都要其发一生解脱或成佛的愿,尽管这个愿是很好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超越阶段的要求,会造成反面效果。能领到哪一步,就领到哪一步,能领到西方净土一生成佛是最好的,实在跟不上,能帮他们不失人身得生天道很不错。《地藏经》中佛菩萨对有些众生的希望也就是常生人天受胜妙乐。当然,这并不是说对自己的要求应放低,我想师兄们一般不会误解的。

第四是要能容过。

这点我做得不好,愿意做个反面教材。容过首要一条是别急着纠正人。也许她或他说错了,关于佛法方面说得不如法,甚至有毁谤佛或法的。这个时候,别急着否定他(她)打击他(她),说得实在不象话,沉默就是了。小小不对,笑笑就是了。如果他(她)伤害你的宗教感情,他(她)自己会内疚的。你越包容,他(她)越感愧,甚至会演成入道因缘。

有一种情形是怕他(她)遭恶报下地狱,赶紧声色俱厉地批评和制止。这种做法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会更加激烈地造口业,有的是无声地反抗,有的是受到压抑,总之都会让他们离开佛法更远。佛法能否兴旺,端的在我们做得如何,而不是说得如何。我见到过有些关于新时代如何弘扬佛法的讨论,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最好的弘扬就是以身作则,然后再辅之以言教以及一些方式。

第五要尽自己的能力帮人。

他(她)有难处,你视而不见;等到教化的冲动起来了,又找他(她)说法去了。效果会好吗?最好的说法时机是他(她)有了烦恼来找你,最好的说法形式是切合他(她)的实际生活,最好别滔滔不绝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在他(她)不需要佛法的时候,能忍住闭嘴不谈也是本事。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自觉和自律。

我们要发帮一切众生觉悟的愿,但我们只能从自觉做起。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念如何生、住、异、灭,我们又如何能引导别人?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如实觉悟自己的心并以先觉觉后觉,并不是离我们多么遥远和玄妙的东西。一切经书都是自心的注释,是明心和净心的法宝,心若明了,经也一看就了。心若不明,越思越远。

念佛礼佛诵经都是重要的自觉手段,自己觉悟的程度越高,对别人的烦恼心结看得越明白,当然也就能更高效率地帮他们解决烦恼。自律就是按佛的要求,处处做得都很棒(不是指财富地位,是指为人处世),不棒也得努力让他棒。如果真的在自觉自律上日新又日新,谁不喜欢和既高明又热肠的人亲近和看齐呢?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了帮家里人学佛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大乘,与喊口号的虚伪大乘以及盯着别人错误、管着别人毛病的阿修罗式“大乘”不可同日而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

中国历史中的五位佛门皇帝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乃是在上层皇族贵族阶层...

老板学佛记:从土豪老总到文明绅士的进阶

最近十多年来,喜欢佛教、学习佛法、信仰佛教的人越来...

师徒对情人的看法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刚过,便聊起这个话...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

培养自己成为合格的法器

佛法是甘露,但要装在干净的杯子里,如果杯子本身有漏...

新世纪,新伦理

提起道德伦理,也许国人会有些逆反。的确,我们已经接...

学佛人的不同十种境界

学佛有不同十种境界,看自己是那种境界的人。十个境界...

7种美颜的食物

饮食养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的养生方法,这就是食补,在...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

念佛要具足三种心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愿心、还要有三种心。这三种心就...

【推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

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

骨不吓人,人自吓;癌不惊人,人自惊

我先说一件趣事或许您可以从中去体会:以前我在医学院...

诵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大悲咒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

猴猴衣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我和妙师父一起去陕西乾县落发,当时我穿...

至心信乐应如何理解

问: 至心信乐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我们讲十八愿...

学佛的四大因缘,你属于哪一种呢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轮回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

富在福慧之中

在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土财主,虽然非常...

我们忙的到底是什么

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

一碗清汤素面

题记: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这一天,寒梅落尽把冬...

夏天不宜做这十件事

1、不宜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气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