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随顺远离之道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随顺远离之道

过去佛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时,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诸比丘:‘凡是在寂静处修行的比丘,不论是在空地、林中或树下,都应当作如是修学──自我观察思惟:心中是否有爱欲的贪念生起呢?假使不能自我觉察,面对外在境界或面对喜爱的境相时,仍会生起贪爱的欲望,而这种爱欲之心是违背远离之道的。’

譬如有一人用尽全力划船,努力地逆流而上。可是,只要他稍有疲惫、懈怠,船便会倒退而行,顺流而下。同样地,比丘们若思惟净想之时,还会生起爱欲之心,是因为修习低下的方便法,行持不够淳净,所以仍会在爱欲中漂流,无法得到法益;由于心不寂静,心不专一,在净相中而生爱欲,随着这些境界流转、动荡,违背了远离之道。此时,必不敢自谓已远离五欲而得解脱。’

‘如果比丘在空地、林中或树下,作如是思惟:“我的心是否已远离爱欲了呢?”这样的比丘在面对喜爱的境界时,就能觉察自己的心而远离这些境界,随顺趣入远离之道。譬如鸟的羽毛,一入火中就会卷曲,无法舒展。同样地,比丘若能远离喜爱的境界,就是随顺远离之道。’

‘比丘应当如此了知,若于修习各种方便法门时,心无懈怠,得到寂静、止息和安乐,行持淳净且一心专注,能远离喜爱的境界,并且随顺正道修行,便能说:“我已远离五欲而得解脱。”’舍利弗尊者开示毕,诸比丘闻尊者所说,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十八》

省思:

《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故知,贪欲为诸苦之因,若能断除贪欲,则一切法无所依止,就能心无所住,不会为物所拘。面对境界时,若疏于觉察、觉照,则易起爱欲之心;若能严加觉察、觉照,则能远离爱欲,心无挂碍,清净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无法做到空性的摄持,是否就无法解脱

问: 以无我空性的智慧摄持是无漏的善,能解脱;有漏...

用真心去面对,这才是解脱

万事万物都在给你表法,都在给你机会,就看你自己有没...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

以善摄恶,治贪欲病

人除了物质生活以外,还要重视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假使...

即使珍宝如雨下,欲望仍无法满足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

星云大师:观自在的意义

人人都有观自在,何必他方远处求?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这个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波斯匿王迷恋他人妻子

波斯匿王有一天在城里巡视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一位年轻...

水中的金影

从前有一个人走过大池塘边。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

为什么别人总看我「不顺眼」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莫名其妙讨厌一个人,不管他吃饭...

海涛法师说故事

王子公主的故事 躲在暗室里的公主 波斯匿王的王后茉莉...

每天三呼快乐

世间的名利就像枷锁一样,会缚住我们的身心;不破名利...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2》

各位尊敬的法师、各位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

念佛人的气质

念佛人从容、镇静、神定气闲、随缘度日,远离颠倒梦想...

爱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梦事空花

【原文】 语云:爱其人及其屋上之乌。言爱之极其至也。...

把握当下,做时光的主人

我们的人生总是向往着更高、更新的境界,所以,新年意...

修行务必去除执着

我们所用的任何方法,无非使我们本具的心性凸显出来,...

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

在团体中,要掌握「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两大...

小女孩的白日梦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认清...

宿业难消,罗汉遭灾

诗曰: 离越前因谤圣贤,赔偿加罪八多千;恶心毒口招殃...

孝顺父母要及时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则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