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出家出什么

济群法师  2013/06/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家出什么

如何才能培养解脱能力?应当从出离心开始。

其实,出家就是出离心的重要实践方式。当我们选择出家作为人生道路时,尽管对佛法的认识角度不同,体会程度不同,但多少总会有些出离心。而这种出离心和任何心行一样,都是变化不定的,可能加强,也可能衰减甚至退失。如果出家后没有相应的因缘来滋润它,巩固它,它自然会逐渐边缘化,逐渐被其他心行取而代之。在不知不觉中,忘却出家的初衷。除生活方式和在家人稍有不同外,出家的目的,出家的本分,都变得模糊不清。每日得过且过,蹉跎时光。

真正的出家生活,是建立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具备这一前提,我们所做的一切才能和佛法相应,和修行相应。否则的话,无非是在个人生活中增加一些佛教元素,在世俗形态上增加一些佛教包装,徒有其表而无其实。

如何才能生起这份出离心和菩提心?如何才能将我们的生命导向解脱?这就必须经常念死无常,念轮回苦。惟有洞察轮回本质并保持对死亡的警觉,我们才会有出离的动力。否则,往往会被日复一日的假象所迷惑,好像死亡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只是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传说。如果对死亡和轮回缺乏警惕,我们往往也会像世人那样,落入世俗生活的惯性中,并在习惯中耽于习惯,日渐麻木。所以说,念死、念轮回苦是令心与解脱相应的重要认知,也是我们必须时时敲响的心灵警钟。

这一认知需要通过不断思维来加强,不是偶尔想一想就可以,而要天天想,时时想,直到确认轮回的本质是苦。在佛法修行中,出离心的生起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我们对轮回的盛事不再有任何期盼,对世间的名利享乐不再有任何爱着。如果没有彻底放下这种期盼和爱着,心就会具有粘性,就会被尘劳所沾染,所束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拔提释王作比丘缘

释迦牟尼佛夜半踰城出家,雪山苦行六年,最后于菩提树...

学佛应重视威仪的训练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称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礼拜,不祥。 二、佛前骂人,不祥。 ...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

中山大学80名学生体验出家生活

80中大学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认识与实践公选课组...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武功高...

黄念祖:在家与出家

教中说,在末法时期,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成就。当前正...

有情生命的四个阶段

生命是无尽的延续。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这段人生旅程,...

当代居士教育的探索

一、引言:当代居士修学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问: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济群法师答: 关键是你的认...

为利益而舍道德,人生必将埋下隐患

对大众来说,遵循道德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

沈家桢居士《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第一段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

事业成功是宿世福报还是今生努力?

问: 世间事业的成功是宿世修行、集聚福报得来的,还...

佛教小常识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

临终舟楫

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

增长生死有二种法,胆大欺心胆小偷心

出生死有一种法,名为直心,亦名信心;增长生死有二种...

不要小看这五分钟、十分钟,三年下去就不得了

在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出一个观念,它说初学者修学...

升官发财靠的是什么

很多人来庙里烧香,求升官发财。升官发财靠的是什么?...

小妄语的过失与持戒功德

我们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过失。 毁犯妄语戒果报:三...

三种念佛不能往生的人

莲池大师说,或有人问:今天看见世间念佛的人多,而能...

念楞严咒半年都会背了,为何不产生效果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