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戒除贪欲

济群法师  2012/09/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无所贪欲,何忧何畏?

《法句经》

一、贪欲的起因

贪是众生的通病,在欲界称为欲贪,其性不善,在色界、无色界称为有贪,其性有覆无记,能障圣道,二者共为六根本烦恼、十随眠、九结、五钝使之一。《瑜伽师地论》说贪是由取蕴、诸见、未得境界、已得境界、恶行、男女、亲友、资具、后有、无有等十事而生起十种的染著之心,依序为事贪、 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俱舍论》则依贪著的对境,将贪欲分为显色贪、形色贪、妙触贪、供奉贪等四种。总而言之,贪欲就是对于五欲六尘求之无厌,而生起染污心性的精神作用,换句话说,贪欲是起因于爱著。

二、贪欲的过患

然而,世间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如果一味地渴爱执著,却无法如愿得到的时候,就会心生忧恼,以致于魂牵梦系,食不下咽,苦不堪言,甚至瞋恚忿恨,怒不可遏,做出终身遗憾的事情,像因为情杀、窃盗、奸淫而入狱的犯人,不都是贪欲炽盛所产生的结果吗?

即使能够如愿以偿,贪欲心重的人依然常怀恐惧,因为他们害怕心爱的东西会失去,所以想尽办法保有占据,像朝野人士为了既得利益而争论不休,社会人士为了常保地位而互相倾轧,凡此都是由于恐惧心作祟而造下的恶业,一旦因缘成熟,引生恶果,更是备感痛苦。还有一些人耽著于逸乐,最后弄得自己身败名裂,悔不当初。

在经典里,往往以水、毒、狼、病、使、结、浊、缚等等来形容贪欲的可怖,《法句经》云:“贪欲生忧,贪欲生惧。”可说是言简义赅地举出贪欲的过患。

三、对治贪欲

比起一些外道呵斥物质世界,赞扬苦修禁欲,佛教采取疏导的方式来对治贪欲,显然更能与时俱进,像小乘行人籍著不净观来断除对色身的执著,大乘行者籍著修习禅定观照离法空寂,了不可得,在作法上尤为积极彻底。

四、无所贪欲

“贪欲本无体,执境便成迷”,只要我们了达贪欲之虚妄不实,心无妄求,那么无论什么样的境界来临,我们都能以正智观察,行无颠倒,自然不会忧悔畏惧。因此《法句经》告诉我们:“无所贪欲,何忧何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你怎样看待收获

我们做什么事,总会问自己这样做会得到什么,我要达成...

宣化上人:畜生法界

畜生好贪,多而无厌; 将黑作白,是非莫辨。 前边所讲...

五种不净破除贪欲之心

我们怀着无比崇高的愿望去寻找真理,却不知道真理就在...

名誉,是魔鬼对你的奉承

现在的人特别喜欢名声,买东西只要是名牌,质量再差也...

降伏内心的悭贪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

禅师巧劝吝妇:有舍才有得

有位居士向禅师诉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啬,不但对慈善事...

不抛弃贪执,终将徒劳身心

诺尔巴堪布在厦门植物园的木碗专卖店,买了一个木碗送...

纯金的罗汉

从前有一位农夫,原本过著安贫乐道的生活,天天拿著锄...

为对方处理不善而惋惜,是否也是执着

问: 如果对别人的事,觉得对方处理不善而为之惋惜,...

济群法师《修学佛法的基本认知》

今天,我和大家谈一谈修学佛法必须具备的基本认知。...

济群法师:学佛的意义

学佛的人,不仅要对今世的生命负责,还要为未来的生命...

心中的陷阱

许多人都觉得世事难测,处处陷阱,稍不留神就落入圈套...

信佛的人是否都比较穷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信基督的好像都比较富,信佛的...

学佛与忏悔

一个学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种种障碍,在现实...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

苦从何来

有一次,有人问隆波田禅师,怎么解释苦。隆波田禅师拿...

敬造如法佛像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

父亲往生净土的故事

我们全家学佛修净土法门,缘起于父亲往生西方净土的真...

星云大师:观自在的意义

人人都有观自在,何必他方远处求?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

没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当我们眼里看到这个是垃圾人、那个是垃圾人时,我们应...

世上几人能悟透

1、燕山窝,向阳坡,野老筑巢在百合。无车简出少生事...

济群法师:四观化解嗔恨心

平时遇到事情时要勤修以下四观(不必全观,观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