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统计:本站共有230个主题分类,268个待审站点,共收录3730个站点 ]当前位置:中国校园网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 安阳市妈咪呀母婴服务中心

    安阳市妈咪呀母婴服务中心

    安阳市妈咪呀母婴服务中心,经安阳市工商局批准注册的母婴服务专业机构。专业从事安阳月嫂,安阳月嫂服务。我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组建了经验丰富,各有专长,能满足客户发展多层次需要的月嫂团队,为孕产妇及婴幼儿提供24小时全方位科学服务的专业机构。该中心现有员工百余名,均是经过层层选拔,系统培训,严格考核的专业人士,均持有三证(身份证、健康证、职业技能资格证)上岗。面向社会提供一站式母婴服务,致力培养高水准专业化的月嫂、育婴师、催乳师,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月嫂团队,推广科学健康的育儿观念。 我们始终坚持以优质,科学服务为本,以诚信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信誉和知名度。

    http://www.aymmyys.com - 2014-08-28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绵阳市人民政府,省市共管。建院以来,学院坚持以科技城建设和行业为依托,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示范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基础条件、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呈现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已发展为绵阳规模最大、专业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2005年被中央七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列为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全国100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并已通过国家验收,连续多年年在绵阳市教育体育工作目标考核中荣获特等奖。 学院前身起源于1933年创办的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已有近80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积淀了丰厚的职业教育文化,先后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余万人,涌现了中国国画领域葡萄画的一代宗师苏葆祯、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中国第一代非职务专利权人曾祥炜、重庆市2012年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敖志平、四川汽车跨国收购第一人董平、全国劳动模范李华胜等一大批成功成才典型。 学院建立了本部和北川两个校区。校本部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占地面积49.18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8亿元,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9355.53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57.92万余册、期刊杂志(含电子)8925 种,拥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使用权和12万册超星本地安装电子图书以及远程66万册电子图书访问权;建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数4796个、语音实验室座位数382个,拥有计算机3303台,建有4518个信息点、出口总宽带180Mbps的校园网络系统并拥有标准化数据中心,建成教学综合管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OA等支撑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应用系统。北川校区位于北川新县城,以中专教育为主体,占地面积7.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资产总额1.7亿元。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1215人,其中普通高职学生9140人。设有材料工程、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工程、计算机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等8个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继续教育、中专教学3个教学部,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体系和以高职专科为主,继续教育和普通中专为两翼的层次结构,开设50个高职专业、54个专业方向,其中,国家示范建设专业项目5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专业2个、省级精品建设专业 1个、 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IT类试点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15门。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学院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峨胜集团合作,从2013年起开展应用技术本科试点。有教职工760余人,其中教师592人。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14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博硕士学位88人,专业教师双师比例达到75%;外聘兼职教师188人,并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规模达450人;有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四川省高校工程技术创新团队2个、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高职教育水平评估专家1人、教育部建材职教教学指委会成员2人,2名专业教师荣获全国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川-181所、国家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10个技能鉴定、培训和考核机构,国家技能鉴定考评员128人,其中高级考评员47人。建立了“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书”达到90%以上。毕业生各项素质和能力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一批大中型企业将学院作为用人首选,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也已达到80%,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学院连续多年荣获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同时,与绵阳创业办公室合作,建立了全省职业院校中唯一的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工作站,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指导,一批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学院坚持与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和产业对接服务,以中小微科技型、成长型企业为重点,通过独立或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企业的成长和行业的进步,先后承担各类科技创新项目100余项,取得专利15项,帮助中小微科技企业争取国家、省市技术创新基金近3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院先后列为四川省劳务开发培训基地、四川省农村青年转移培训基地、绵阳国家科技城职业技能鉴定基地、绵阳市农村劳务开发培训基地、绵阳市创业培训示范基地、绵阳市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并与四川长虹集团合作建立了家用电器师资培训基地,先后承担“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和“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万农民培训”等一大批政府和社会培训项目。 学院发挥国家示范院校的优势,积极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参与绵阳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中高职协调发展等多项改革试点,牵头组建成立了以绵阳10余所职业院校以及70余家行业企业为骨干的绵阳职业教育集团和绵阳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在科技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以及产学研合作共赢机制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龙头作用。发挥全国建材行指委副主任单位的领航作用,承办全国性行业专业建设研讨会,组织制定建材行业教学规范及课程标准,开展行业技能鉴定题库和高职教材建设,带动了建材行业高职专业发展。发挥区域辐射作用,对口支援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油工业学校、北川七一职中等区域中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多种方式帮扶合作,带动了兄弟院校的共同进步,助推了科技城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当前,学院正在以“后示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探索集团化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五个基地”:即西部建材行业和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高端技能型人才集中输出基地;区域政校企研合作、校企深度融合、广泛技术开发和服务示范基地;绵阳国家科技城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综合服务基地;行业、区域中高职教育改革协调发展示范基地;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基地。

    http://www.myvtc.edu.cn - 2014-08-26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隶属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学院源起于1956年成立的成都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更名为成都建筑工程学校。1963年迁建至四川德阳,1980年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1992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4年再次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重点中专。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升格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有限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并入,集四校之力,学院办学实力迅速增强。 2004年,学院通过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级。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受损严重,克服重重困难,夺取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夯实了学院发展基础。2010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验收,获得教育部、财政部最高等级奖励。2013年,成都青白江校区投入使用,学院总体办学能力得到提升;同年,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砥砺,学院秉承“建德明志,筑能笃行”的校训,确立了“培育鲁班传人,服务城乡建设”的办学理念;开创了“多方合作、多元共建”的办学格局。学院是四川省率先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高校,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省文明单位,建设部确定的“中德合作中西部地区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建设部确定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建筑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和“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单位。 学院有德阳、成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129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亿多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0人,全日制学生16162人,继续教育学生5035余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等学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3个、工程技术创新团队3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3人)、省级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名、省级教学名师5人。教授34人、副教授185人、“双师”素质教师331人。博士37人、在读博士39人、硕士580人、在读硕士29人。学院另有兼职教师445人,均为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和能工巧匠。 学院现有专业设置以土建大类为主,兼顾交通运输、材料、测绘、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经济、工程管理等专业大类,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现设15个教学系(院)、2个教学部,开设66个专业。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四川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四川省精品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6门、四川省精品课程7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教材4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主持制订了7个专业的教育标准和7个行业资格标准,参与制订了18个专业的教育标准和14个行业资格标准。主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编制了13本四川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7%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5%以上,取得了“高质量、高就业、高成才”的人才培养效果。 面向未来,在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学院将继续深化“强基础、重特色、求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持续的执业资格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尽绵薄之力。

    http://www.scatc.net - 2014-08-26
  •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国有特大型企业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举办,是四川省首批8所高职院校之一,也是川西南、滇西北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7月,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4所省级示范高职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12月,学院跻身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占地950余亩,马家田、金江两大校区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有“园林式学校”的美誉。学院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4万册。    从1973年办学至今,历经30多年的建设、发展,经过几代攀钢职教人的不懈努力,学院曾多次获得四川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表彰,被誉为“四川职教战线的一面旗帜”。2006年获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09年学院荣获“全国冶金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钢铁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    在攀钢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拥有了较为优越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学院拥有7.5万平方米的实践教学场所,建有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中心、钳工与冷作工实训中心、普通机加实训中心、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工业网络控制中心、工业基础自动化实训中心、PLC及变频器实训中心、焊接实训中心、工业分析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液压技术技能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中心、冶金类仿真实训中心、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管理沙盘实训中心等68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室),校外实训基地283个。其中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区域性实验实训基地。另外,学院还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2010年学院相继成为攀枝花市省级机修钳工、维修电工、车工等三大专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考点学校和攀枝花市七大人才培训基地。已形成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等5个教学部门。学院紧密围绕电气、机电、冶金等行业进行专业建设,开设有冶金技术(钒钛开发)、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金属压力加工)等28个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国家教改试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为四川省教改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冶金技术为四川省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改革成果奖3项,院级特色专业5个。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8000余人。现有教职工655人,专任教师366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含在读)124人,全国冶金行业名师2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87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有2名外籍教师在校从事教学工作。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教育与科研并重、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奉献、超越、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对技能型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加大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努力创新“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途径。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依托攀钢资源,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准点,推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多样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优质适用的毕业生进一步确保学生符合市场需要。办学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生近4万人。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牢牢把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这一根本,强化育人工作,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在学院以人文艺术素质教育为特色,实施职业素质教育与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相贯通的素质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使学院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示范。学生社团活动、第二课堂十分活跃,有近千名成员的学生业余艺术团,200余人学生艺术团管乐队曾应四川省人民政府邀请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演奏;学生艺术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四川赛区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学生田径代表队在07年四川省高职高专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攀枝花市运动会开幕式和2010年的四川省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上的大型团体操表演获得极大成功。    鲜明的办学特色,使技能强、素质高、上岗快的高等技术技能型的毕业生成为了就业市场的新宠,学院毕业生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得到企业的赞誉,学院已成为全国大中型钢铁冶金及钒钛生产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首选学校之一,已与200余家效益好、信誉高、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就业合作关系,近几年毕业生推荐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伴随着“工业兴川”战略向纵深推进,伴随着攀枝花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的实施和打造区域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工程的实施,校企一体、独具特色的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必将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厚积薄发,成就未来。机电学院是莘莘学子的成才绿洲,是有志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家园。

    http://www.scemi.com - 2014-08-26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省唯一一所电子信息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招生,现已建立起大专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中专教育等多层次办学体系,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学院地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诞生之地——广元。学院始建于1976年,时称广元无线电技工学校,1994年成立四川省电子工业学校,2004年成立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11月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3年7月1日,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确定2013年度“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的通知》,我院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三批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20亩,总建筑面积18.3136万平方米;有教职工432人,其中专任教师276人;在校学生近8000人;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电气工程系、基础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数控技术等35个高职专业,专业设置覆盖电子信息、制造、农林牧渔、土建、财经、旅游六大类,基本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专业结构体系。 学院建有数控技术和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2个国家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中心23个,校外实训基地90个。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781.89万元,教学用计算机1634台,馆藏纸质图书27.55万余册,电子图书4681GB。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四川省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广元市外派人员培训基地、广元市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广元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广元经济开发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学院还牵头成立了“广元职业教育集团”、“广元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了“四川鹏锦科技有限制责任公司”、“广元川信中小企业服务公司”、“楼宇智能工程技术中心”、“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学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产业园建设,引进了联想客户服务中心、广元天英精密传动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中厂”,与广元经济开发区签订协议建设“厂中校” ,与广元市利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建 “广元创业孵化园”。为推进广元职教资源转化、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全程互动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努力构建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美国思科公司、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展专业共建;与甲骨文公司合作开展了ICSB教育培训项目;与联想集团合作组建了全国首家“联想教育人才培养学院”,与上海智翔集团合作成立了“智翔软件学院”。与中兴通讯、九州集团、技嘉科技集团、长虹集团、赫比国际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办了中兴班、深南电路班、技嘉班、颠峰软件班、夏尔动漫班、航天金穗班、中科红旗班、长虹班、赫比专班等数十个定向培养班。“平台+方向、双元主体、双证融合、双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并取得明显成效。 学院坚持以培养“理论实、技能精、素质高”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所培养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已成为Intel、西门子、惠普、日立等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基地,先后在四川、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强化技能培训。近年来,学院学生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008年中国成都国际软件设计大赛“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第一名,2008“红旗杯”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团队特等奖,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2009年获得 “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09年SIANA 09(南昌)国际数字艺术动漫周?中国大学生原创动漫作品大赛“手机动画类”比赛第二名、第四名、第五名,2009年“红旗杯”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大赛“应用开发类”团队三等奖,2010年四川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获一等奖,四川省“TI杯”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天华杯”2010年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选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2010“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2010年 “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数控铣工第一名,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全国一等奖、四川省一等奖和二等奖,2011年“英特尔AChIVE第三届职业技能机器人竞赛”高职组第二名,2011年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二等奖、“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三等奖,2011年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3G移动通信技术”一、二、三等奖和特别组织奖等多项大奖,2012年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个人赛四川赛区高职高专组2个一等奖, 第五届“红旗杯”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大赛全国特等奖,2012年第四届“国信长天杯”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电子设计与开发组全国一等奖等。截止目前,学院学生累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奖项240余项,获奖人员600余人次。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在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学院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4门,取得省级教育教学类研究项目40项,省级应用科研项目12项,市级科研项目43项;国家专利25个;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90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200余篇;公开出版教材59本,其中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3本,四川省精品教材建设立项3本,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特色教材30余种。 学院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体育总局表彰的“2012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级“安全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广元市“领导班子创四好先进集体”、“最佳文明单位”、“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近两年,我院3名学生获得“大学生自强之星”的光荣称号。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先”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笃学、尚能”的校训,形成了“奋斗、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确立了“立足信息产业、争创西部一流”的办学定位,走出了一条“根植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学院改革、建设、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学院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李毅中、张学忠、蒋巨峰、胡晓义、柯尊平、黄彦蓉、马华、涂文涛、王康、张玉山、伍丕光、张国斌、施晓川、汪安生、张绛、李建疆、赵爱武等领导相继来院视察,对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就业形势给予了充分肯定。学院办学成果也多次被四川电视台、成都商报、四川经济日报等各大媒体报道。

    http://www.scitc.com.cn - 2014-08-26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广安,是教育部、四川省重点支持建设院校和四川省第一所部省市共建高职院校。 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院前身为1906年创建的四川省岳池师范学校,有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著名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人物陈联诗、邓惠中均毕业于此,文化底蕴深厚。百年历史,百年辉煌,新的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明德、精业、求实、和谐”的校风,“博学、严谨、勤勉、奉献”的教风和“笃学、善思、践行、创新”的学风。

    http://www.gavtc.cn - 2014-08-26
  •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直属省商务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省唯一一所集内外贸于一体的商科高校,是现代商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创建于1907年(清光绪33年),前身为成都女子蚕桑讲习所,先后更名为四川省立女子实业讲习所、四川省立高等职业学校、四川省立成都女子职业学校、四川省成都商业学校等。1993年更名为四川省商业学校。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商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与四川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省部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学院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总占地面积600余亩。现设有五系两部两中心,全日制在校学生6500余人。现有教职工500余人,专兼职教师380余名,教授、副教授90余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学院教师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20余篇,立项了省厅级课题、部级课题、国家级学会课题等各级各类课题24个,撰写学术著作6部。学院现有教学用计算机1000余台,拥有千兆以太校园网、无线宽带网络、闭路电视系统、网络智能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室和数字化语音室,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物流实训基地,以及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电子电工、现代办公、服务外包、酒店管理、艺术设计等实验实训室4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0余个。 学院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按高职规律办学,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办学理念,按照“立足区域经济,面向现代商务,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彰显办学特色”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商务应用能力为根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走产学研合作之路,面向区域经济,为行业企业培养培训经营、管理、服务的高素质高技能现代商务人才。学院针对区域经济和商务行业发展的需求,目前设有22个专业28个专业方向,确立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视觉传达艺术、物流管理、连锁经营、财务会计、酒店管理、服务外包等8个重点及特色专业,已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了商务实用口才、商务文化、国际贸易实务、现代推销技术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发展目标及步骤是: 2010年到2015年,全面推行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3至5个特色专业,把学院办成有商科行业特色、有社会知名度、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强并受用人单位欢迎的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2015年到2020年,力争把学院办成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功能齐全,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举,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并重的,服务区域经济的西部一流现代商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把学生充分就业作为学院工作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双证书”、“多证制”,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实行毕业生全过程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开展顶岗实习,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努力开辟就业渠道,健全就业网络,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先后与海尔集团、上海环思国际集团、成都天府软件外包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廊桥餐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凯宾斯基饭店、四川互惠商业集团公司、颠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阳光保险集团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就业合作关系。学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4%, 2008届就业率为95.23%,2009年毕业率为95.69%,均超出全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10%以上,名列全省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指导先进单位”。

    http://www.scsw.net.cn - 2014-08-26
  •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制三年,颁发经教育部电子注册备案的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 学院现设有经济管理系、工程管理系、旅游系、应用技术系、信息工程系和艺术系等6个系,共有29个专业及方向,覆盖了现今高就业率的优势行业。学院通过大力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着力打造从事房地产、建筑工程、汽车、物流、旅游、酒店管理、IT、商贸、经济、服装设计、动漫、艺术设计等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 狠抓教育教学软硬件建设,打造优质育人环境 学院占地310亩,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软硬件配套设施完善;师资雄厚,拥有含技能型教师在内的专兼职教师307人,其中正、副教授80余人,有硕士、博士学位者120余人; 图书馆藏书52万册,电子书刊17万册,无线WI-FI全域覆盖;专业实训室60余个,建成以服装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汽车检测与维修一体化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实训室、影视工作室、旅游系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校园电视台、楼宇智能化实训室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学院优良的师资、先进的实训条件将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岗位适应度,强化其专业技能,为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打下坚实基础。 ● 坐享省会城市的特有资源,学生就业更具优势 学院地处成都市成洛大道,独享成都作为西部第一大城市、中国中西部第二大经济体在科技、商贸、金融、交通、通信、物流等领域的中心枢纽资源;占据成都市东城主干道——成洛大道的交通优势,地铁、公交四通八达;毗邻四川省唯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学院广泛与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市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发展服务局、龙泉驿区就业局等形成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政、企、校平台为区域内各用人单位对口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高质量的稳定就业。 ●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专业设置紧跟社会就业需求,课程设置对口工作岗位要求; 积极践行“1+2N”人才培养模式,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重。专业培养以强化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综合素质公选课和职业证书教考一体化训练,使学生一专多能,毕业时除毕业证外还可获得1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为学生能较方便地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学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申报、建设校内职业技能鉴定点(基地),目前已建四川省劳动厅批准的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川—147)服装技能鉴定考评基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牌的国家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指定考点--“旅行社计调师”和“酒店管理师”项目;教育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ITAT教育工程培训基地;依托西华大学、四川电大及其它协作单位等10个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点开展组织与培训工作,可鉴定职业资格工种19个;特别是四川省首个专为蜀绣设立的传承研习机构---“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技艺传习所”也建在我院,这将促进现代高职教育与传统蜀绣的进一步融合,成为培养既有蜀绣传统技艺又有现代设计创作能力的高职高专层次的蜀绣专门人才基地。 ● “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学生就业有保障 学院深度践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先后与世界500强阿里巴巴集团、万科集团、首旅集团、洲际酒店集团、圆通物流、广州嘉逸集团、成都仁和集团等122家企事业机构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形成了以“电子商务阿里巴巴特色班”、“万科物业订单班”、“郝大师蜀绣班”、“四海一家管理干部订单班”、“嘉逸英才班”、“绿洲酒店订单班”、“廊桥订单班”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特色订单培养项目。经过八年的磨砺,学院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凸显,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基层复合型管理人才。 ●就业工作 “全员参与、全年开展” 就业工作已成为学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院就业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招就处下设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就业管理、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全程跟踪服务体系,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和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数据库,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就业信息网、双选会、心理咨询、就业推荐和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确保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近3年学院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2012年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 以赛促教,成果丰硕 经过七年的努力,学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赛教结合、以赛促学,努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近年来,学院组织和参加了众多省级以上高规格的学生技能竞赛,获奖200余项,其中沙立幖在2008韩国仁川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金奖空缺);学生团队代表四川省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报关技能大赛并喜获团体三等奖;电子商务专业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 创意 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中,学生作品《菌网天下》获全国特等奖、《足够简单》获全国三等奖;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广联达第三届全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大赛中获全国三等奖;会计专业在2012四川省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市场营销专业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四川省总决赛中获一等奖;蜀绣专业学生作品单面绣《李娃》在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1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作品奖......

    http://www.schxmvc.com.cn - 2014-08-26
  •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报国家教育部审核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83年,原名四川行政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成才和就业的办学规律,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放在第一位,积累了比较丰富、成熟的办学经验, 30年来为四川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工商管理系、计算机工程与管理系、城镇经营管理系、旅游经济管理系、财税金融系、会计统计系等系。设置专业有:社区管理与服务、餐饮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金融与证券、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英语、金融保险、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计算机信息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连锁经营与管理、营销与策划、经济信息管理、图形图像制作、投资与理财、计算机网络技术、财务信息管理共24个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正、副教授142名,博士42名,硕士和研究生99名,双师型教师66名。 学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56号,毗邻杜甫草堂风景区,环境幽雅,交通方便,35路、58路、100路、170路、309路、319路、339路路公共汽车在学院前门设有光华村西站。  

    http://www.scmpi.cn - 2014-08-26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占地面积756亩,按照新校区建设规划占地面积将达到940亩左右,是四川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市级最佳文明单位。 学院现有商学院、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艺术系、基础部、思政教研部、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处、白酒学院、高新区培训学院等十四个教学单位。开办机械、土建、商务、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财经、旅游、文化教育等类别的高职专科教育专业39个,拥有各类在校生9000多人。 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荟萃着光荣传统、优良校风和丰富的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01年的川南经纬学堂。学院坚持“瞄准社会需求,培养创业技能,造就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传承百年文化、服务地方产业、助推区域发展”的办学思路,弘扬“自强不息,勤奋敬业”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文化塑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形成了“四合四共”(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政园企校”四方共建机制,逐步完善了“五位一体”(校地发展共生一体、校企合作产教一体、专业产业对接一体、人才培养工学一体、技术研发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教职工536人,其中专任教师40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4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其他高级职称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259人,长驻外籍教师2人;拥有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市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泸州市拔尖人才3人,泸州市“知名教师”13人;学院学科带头人7人,专业带头人19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1人;程序员、工程师、建造师等各类“双师型”教师246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建立了由200多名行业企业专家、经理、技术能手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学院拥有现代化图书馆藏书47万余册,数字资源20TB;建有人文艺术中心、工程实训中心、玉阶素质教育基地、标准田径运动场、网球场等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和建筑工程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拥有实验室、实训室239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5个。 三、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服务 学院完成科技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66项,市级项目210项,院级项目164项,横向委托项目5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9项;院级教学成果奖41项;近年来,教师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300篇,其中《机械工程学报》等一级期刊论文6篇,SCI和EI收录20余篇;教师获专利32项;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教改项目18项,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项;院级教改项目122项,院级精品课程60门。 学院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挂牌单位,能承担机械及制造、电子电工、建筑、管理及服务、计算机及信息、教师职业技能等8大类别的68种职业技能鉴定。学院立足泸州、面向四川、辐射滇黔渝,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项目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四川省统计人才培训基地”、“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泸州市白酒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泸州市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泸州市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市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每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近20000人次。 四、优异的竞赛成绩和畅通的就业渠道 近年来,学院学生先后在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技能大赛和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四川省大学生旅游艺术设计大赛等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800余人次。 我院与泸州老窖集团、四川郎酒集团、四川邦立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五粮液集团、宜宾丝丽雅集团、Intel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康佳集团、格力电器、中铁五局、中建八局、华西集团等1000多家企业开展就业合作关系,建立起了以泸州及成渝经济区为主,包含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在内的就业网络,形成了畅通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可靠的就业保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7%以上。四川省教育厅权威调研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五,毕业生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和掌握的核心知识等两个关键指标排名均居第一。

    http://www.lzy.edu.cn - 2014-08-26

时间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