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学院
泰州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可追溯至泰兴师范和泰州师范。泰兴师范创建于1941年,是我党在黄桥革命老区创办的江苏省第一所培养抗日干部和教师的学校;泰州师范创建于1952年,是建国后江苏省首批成立的省属中师。2000年泰兴师范和泰州师范合并组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5月,泰州广播电视大学并入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泰州学院。 泰州学院位于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泰州市。校园占地面积770亩,校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总值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70万册。现有1所附属中学、3所附属小学、1所附属幼儿园,有校内实验室77个和11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余人。设有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体育系等11个院系,共有本、专科专业40个,分布在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学前教育和船舶工程技术被确立为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学前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群和财经专业群(8个专业)被确定为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学校建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示范性基地、4部省级精品教材和立项建设教材、7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15人,高级职称183人(正高职称2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28人(博士17人)。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333工程”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8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人选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8人,省教学名师1人。近5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教师公开出版论著、教材8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50篇,其中被SCI、EI、CSSC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近百篇。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实施“阳光教育行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文化活动丰富,拥有1个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和60多个校园学生社团。近三年,学生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一等奖、创业大赛一等奖、省“五星工程奖”金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50多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学校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11年起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一代代泰院人薪火相传,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基础教育师资及各类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深化综合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成一所引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http://www.tzsz.net - 2014-09-07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较早设置的17所省属公办本科学校之一。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改制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 学院现有草场门、浦口、小行3个校区,占地面积524.32亩。设有13个教学单位,开设22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覆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300余人,成教学生10006人。 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较高、道德品格高尚、能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1人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67人(其中正高42人、副高12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05人(其中博士56人、硕士149人)。 学院具有长期举办本科师范教育的教学科研积累。现有省级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6个、精品课程9门、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高校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个;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近5年来,教师和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790篇,出版专著52部,主编著作、教材75部,参编、参著98部,共计225部。 学院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学院是江苏省唯一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同时是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均为学院挂设机构,形成了功能较为完备的教师教育服务与管理体系。 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加、英、澳等国家及港台地区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开展合作办学。 200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从实施科教强省战略的高度,决定在学院基础上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下设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等10个教育科研机构,与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10多年来,教科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对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研究成果。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表彰。60多年来,学院先后培养了20多万名合格师范生,为基础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教育行政干部,被社会各界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
http://www.jsie.edu.cn - 2014-09-07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是199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公办普通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我国职业教育先行者、著名国画大师、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女校,距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 学校坐落在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美丽的宝塔山麓、古运河畔,依山建园,藏秀聚才。学校传承吕凤子先生“崇爱尚美”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亲情服务,全面关爱学生,形成了“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办学特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荣获教育部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设有12个院系部、41个专业,是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江苏)研究基地、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师资培养基地、全国“双证制”工作研究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理事会副理事长成员单位。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3个,江苏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和综合实训基地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优秀教学成果奖等19项。有校内实训基地58个,建有数控、自动化系统、嵌入式系统等校内实训实验室134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46个。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62万册,纸质期刊600多种,电子图书300万种。学校设有全面素质教育研究所、吕凤子研究所、沈括研究所和赛珍珠研究所等,并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台湾环球科技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学校师资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600多人,其中正高24人、副高230人,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特聘中国工程院顾心怿院士为学校发展顾问、原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李元喜将军为兼职德育教授。现有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69工程”学术带头人及科技骨干15人,省、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9人。近几年来,教职工主持完成各类课题300余项,出版专著33部、大学教材76部,专利数40余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0余篇,获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340余项。《镇江高专学报》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学报核心期刊。 学校面向全国12个省(市)招生,同时承担地方中小学师资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全日制在校生7000多人,各类成人学员4000多人。近年来,有6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十佳自强之星”、“第四届中国母亲河奖”提名奖和全国茅以升教育奖,6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10多名同学在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32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470多名学生在全国和省、市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很多校友走上了各级党政领导岗位或成为企业管理岗位骨干,一大批优秀校友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行业标兵等荣誉。 学校连续多年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获得了“全国高职创新教育杰出贡献院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江苏省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文化育人,培养“能胜岗+能转岗”的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快大学园区新校建设,不断充实内涵,创新管理,集成优势,提升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条件优良、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http://www.zjc.edu.cn - 2014-09-07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南工院”)创办于1918年,前身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以“职业”两字冠名的职业教育学校。90多年来,学校历经中华职业学校时期(1918-1952)、上海机械学校时期(1952-1960)、南京机电学校时期(1960-1999)、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时期(1999年至今)。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近十万名各类建设和管理人才。 创始人黄炎培先生 中华职业学校时期 上海机械学校时期 南京机电学校时期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时期 学校一直秉承“敬业乐群”的校训和“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办学理念,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成为江苏省第一所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并于2009年以“优秀”通过验收;2011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人才强校试点单位;2012年作为江苏高职试点首批获准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同年,获批筹建江苏省首家高职院省级大学科技园。 南工院毗邻著名的南京钟山风景区,有仙林、中山、天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60余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在校生130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总值9.0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亿元,馆藏图书近100万册。设有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等8院2部。学校设有20个专业群,60多个专业方向,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34.5%,双师素质比例达79.4%。 数控国家实训基地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国家实训基地 机电传感实验室 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 学校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招生“进口旺”,高考录取分数线连续四年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就业“出口畅”,毕业生就业单位层次高,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协议就业率达到96.5%,多年获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学校设有中国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会学术中心,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教分会主席单位、中国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学友会主席单位、江苏省轻工协会理事长单位、江苏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职学生工作研究会会长单位、江苏省后勤工作研究会会长单位等。 目前,全体南工院人正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全面开启“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家示范高职名校”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努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www.niit.edu.cn - 2014-09-07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距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学校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1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4年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坐落在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省南通市,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学校占地面积700多亩,建筑面积232299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装备比较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基本实现了图书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93个,其中企业投资设立并以企业命名的实验(实训)室11个,与企业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4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分中心、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家用纺织品与服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研究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基地、南通市服装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市色织面料设计中心、南通市染整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南通风力与太阳能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南通中小企业IT外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与海门市人民政府共建海门滨海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多名,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的综合性高校。现设有纺染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素质教学部。设置42个专业(方向),传统专业凸现品牌特色,新设专业贴近社会需求,拥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10个(含建设点)、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双证书试点”专业1个。学院现建有国家精品课程5门、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5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3门;入选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10部。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33.76%,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约占62.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3.51%。45岁以下的青年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65.89 %,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此外,学院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能工巧匠近300人作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由校外具有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学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校弘扬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优势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口支援行动计划和江苏省对口支援苏北教育的号召,与新疆、甘肃等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职教中心开展广泛合作。学校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较早地成立了中澳合作的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堪培门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结成友好学校,常年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定期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中不断增强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三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通过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毕业生“双证书制”等制度和专业教师工作室等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就业为宗旨,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省内领先地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现已成为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http://www.nttec.edu.cn - 2014-09-07沙洲职业工学院
沙洲职业工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县级市办大学,创办于1984年,是国有公办性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曾长期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为沙工题写\"勤奋、求实、开拓、进取\"的校训。2011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韩英铎教授应邀担任学院名誉院长。沙工连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连续7次14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2007年10月,沙工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评估专家对沙工\"根植张家港、融合张家港、服务张家港\"的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2011年8月,学院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培育建设单位\"。 学院坐落在美丽富饶的长江之滨——张家港市。张家港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景色秀丽,文明和谐,是全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位于中国\"黄金水道\"——长江下游南岸,境内有天然良港——张家港港,处于中国沿江及沿海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受到上海经济的强烈辐射,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在全国县级市中,张家港市率先荣膺 \"联合国人居奖\";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三甲,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一位;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县(市)。张家港优质快速的经济发展为学生的成才、就业、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校园占地面积856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为10亿元。秉承首任名誉院长钱伟长院士\"拆除学校与社会之墙\"的开放办学理念,学院积极推行 \"双元双证、四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学历证书、高等级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双证\"齐全方能毕业。坚持人才培养过程开放、师资队伍开放、实验实训基地开放、质量评价开放。 1984年建校以来,学院稳定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开设建筑工程、纺织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机械动力工程、经济管理、基础科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等8个系部27个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500名。现有教职工317人,专任教师217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9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54.37%,具有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占75%。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人,院专业带头人17人,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4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现代纺织技术\" 专业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为省 \"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现代纺织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为省级特色专业。\"数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为\"国家级职教实训基地\";\"机电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建有省级光机电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张家港光机电一体化科技服务中心,\"江苏省电子商务与政务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成为省高校科技成果孵化及高新技术产业推广项目。与美国荷晶大学合作,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培训机构——印度NIIT合作,对相关专业在校生开展嵌入式课程教育,培养地方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学院还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育点、\"江苏省平安校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智能化考试站\"、苏州市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 \"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作为一所高等职业学院,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沙钢、华芳、国泰等多家国家大型企业、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签定协议,实施校企合作战略,建立实习就业基地,表现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进入这些企业工作。迄今为止,学院毕业学生逾19300名。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张家港市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90%以上高密度分布在张家港市各企事业单位,数以千计的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和管理岗位。在张家港市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张家港市机电、冶金、纺织、建筑等行业,云集了一大批沙工的毕业生。在江苏沙钢集团,沙工毕业生有300多名。在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有沙工毕业生100多名。在华芳集团,有沙工毕业生400多名,196名担任中层管理人员,22人担任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有1人担任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沙工毕业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涌现出自主创业、业有所成的民营企业家三千余名。 沙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考生的青睐,考生踊跃报考,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院社会声誉鹊起。先后有500多名省部级以上领导莅临视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和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沙工不仅被写入中国高等教育史,而且被载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会、新华通讯社、中央档案馆共同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大型历史画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为沙工题词:沙工有如扬子水,不尽人才滚滚来。沙工已成为张家港人民\"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历史见证。
http://www.szit.edu.cn - 2014-09-07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校于1960年,隶属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学院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长三角地区最适宜人居的花园城市、著名的教育之乡——江苏省南通市,位于苏通长江大桥北翼。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学生近万人,成人学历教育学员2000多人,年短期职业培训规模达2万人次以上。学院立足交通,围绕水上运输产业链设置专业,办学特色鲜明。现设有航海、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工程、管理信息、机电、人文艺术等7个系49个专业;建有一批国家重点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学院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建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挪威船级社的认证审核。 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达4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达60%,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3%。拥有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金锚奖”获得者1名,全国交通高职教育专业带头人7名,交通部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励基金优秀教师3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近20名,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近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34万多平方米。建有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南通市重点实验室;建有江苏省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省市级科技服务机构13个;建有40多个校内实训基地、200多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建有“海澜之舟”等3条教学实习船。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南通培训基地”、“中国海事服务中心南通培训基地”、“江苏省航道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江苏省海员培训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学院南通远程学习中心”、 “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基地)。学院具有国家海事局认可的与国际接轨的42项海员培训资格,也是国家海事局唯一认定实施教育扶贫的高职院校。 学院在国内高等职业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是江苏省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承担学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是全球航海教育与培训联合会会员单位,目前已和世界上9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交流关系。 学院积极实施“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http://www.ntsc.edu.cn - 2014-09-07南通职业大学
南通职业大学始建于1973年,坐落在江海交汇、人文荟萃的江苏省南通市,是一所经省政府、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具有工、文、管理和艺术类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全国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校面向江苏、浙江、安徽、山西、河南、重庆、四川、广东等八省招生,校园总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各级各类在校生近18000人。 学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现建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与生物工程、建筑工程、纺织服装、经济管理、应用人文与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外国语(国际合作教育)、技师、继续教育、海门等12个学院;设有58个专业;拥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教材17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建有各类专业实训基地、实验室100多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4个。学校还是教育部、建设部联合确定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比例达到41.8%,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位于前列;青年教师中硕、博士研究生比例达到69.38%,已相当于一般本科院校的水平;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到近90%。学校依托“名师工程”、“教授工程”,培养和集聚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名师、专家、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南通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致力于服务地方,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服务与校企合作。学校建有南通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化工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江苏省农药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发中心,建筑节能及保温技术、数控机床加工精度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数控技术、建筑工程、精细化工、楼宇弱电系统科技服务四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项目管理、应用化工、环境工程、民营企业五个研究所。学校与众多行业、企业建有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与振华港机、国核维科等大型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与南通建工集团、南通科技、罗莱家纺、林洋电子合作分别建有南通华夏建筑工程学院、南通科技机械学院、罗莱商学院和林洋电子学院,与江山农化、南通星辰被评为南通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与南通科技被评为南通市十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之一。学校在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双百”竞赛活动中被表彰为标兵集体,2009年启动实施的“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授进企业”的“双百工程”更是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将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检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3.6%,连续七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实现了该项荣誉的“大满贯”。学校创立了南通市首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孵化基地,首次组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即喜获高职院校中的唯一大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组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勇夺三个全国一等奖。学校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南通市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办学道路,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和谐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省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高校和谐校园、省平安校园、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省公共卫生管理合格高校等称号。学校还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和基础课改革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人事分配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单位。学生技能证书获证率达到95%,计算机和英语考试通过率遥遥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在数学建模、高等数学、电子设计、大学英语、服装设计等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级别和获奖数量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http://www.ntvu.edu.cn - 2014-09-07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的前身是黑龙江省政法干部学校和黑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1946年建校,培训公安和政法干警。1978年开始中专学历教育,其中1984年-1989年举办了6年专科班(痕迹检验和刑事侦察专业)。1998年-2003年与黑龙江大学合作办学,成立黑龙江大学警官学院,培养专科层次的公安专门人才。2003年3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2009年4月,经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黑龙江省公安厅人民警察训练中心。2010年4月,经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批准,同意加挂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牌子。黑龙江省公安厅人民警察训练中心(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是黑龙江省中级警官的培训基地,也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 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松花江北岸哈尔滨利民开发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干部培训楼、现代教育中心等办公、教学和生活设施,还有查缉战术训练馆、篮球馆、体能训练馆、射击馆、游泳馆等完善的警察战术训练场馆,以及标准田径场、障碍训练场、汽车训练场和各种球类场地,并建有人工湖、假山等文化娱乐设施,校园布局合理,各种建筑错落有致,环境优美,有着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条件。 按照省编制委员会核定,学院编制为340人,目前实有325人,现有专兼职教师178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个,副教授41人,讲师89人;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65人。形成了以高中级教师为骨干,中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多学科、多门类,整体素质良好,结构日臻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设侦查系、治安管理系、刑事科学系、警察战术训练系、法律系、交通管理系、公安信息化与网络安全系、公安理论教研部8个教学系部,开设刑事侦察、刑事技术、交通管理、治安管理、警察指挥与战术(公安特警)、信息网络安全监察6个公安专业。招收黑龙江省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试点班学员,学制两年,目前在校生达500多人;作为黑龙江省公安厅人民警察训练中心,每年约培训各级、各类在职民警5000人左右。此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还在学院设立函授站,为全省的公安民警提供本、专科学历教育。 近年来,学院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多次派出代表团赴俄罗斯进行考察,并先后接待了俄罗斯、美国的代表团与专家,对国外的警察教育与培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院还根据与俄罗斯内务部远东法律学院的交流合作协议,互派教师和学员参加由双方举办的打击跨国犯罪国际研讨会和进行警务技能、反恐战术以及语言学习等交流。同时,学院还与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警界同仁互派代表团进行友好访问,并开展警务技能和战术交流。 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以来,学院教师就出版学术著作182部,论文1023篇,39项科研项目在公安部和省里立项,其中32项已经结题。在教师的论著中共获国家和省级各种奖项127个,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27项,优秀奖51项。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人才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办至今,已形成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重,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同步,教学、科研、实战一体化,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办学格局。特别是开展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教育以来,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为核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从严治学,在组织管理、教育训练、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创新了公安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模式,为公安院校今后发展探索了新的道路。学院的教育教学得到了公安部的充分肯定,2010年11月25日,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杨彤勇院长代表学院做了题为《转变思想、创新举措、破解难题,不断推动公安民警招录培养工作深入开展》的典型经验发言。 据不完全统计,开办学历教育以来,学院共为全省公安机关培养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1万2千余人,为省外公安机关、公安边防部队输送毕业生1500多人。在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以公安部一级英模朱洪福烈士为代表的马义勇烈士、陈俊岚烈士、石长武烈士和全国公安刑侦专家、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刘忠义,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警界女“十杰”张雅君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还有以公安部消防局副军职调研员、辽宁省消防总队总队长王路之少将,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赵春波,牡丹江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阎子忠等为代表的3000多名毕业生在各级公安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建校以来,学院还为黑龙江省的法院、检察院、武警部队以及各级公安机关培训干部、民警10万余人次,为改善和提高黑龙江省的政法机关和公安队伍的文化知识和学历结构以及政治业务素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进入21世纪以来,学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公安工作的决定》和公安部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公安院校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学院面临的形势变化,学院党委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公安院校面临的发展机遇,深切地感受到全面推进学院发展建设,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把学院真正成为公安队伍职业化、正规化建设的基础和源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性任务。在广泛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院党委于2010年制定了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工作的发展思路,即“2+4”发展战略,具体内容为:紧紧依靠省厅党委的正确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位一体”工作布局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公安部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中有关加强公安院校建设要求为重点,以深化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学历教育和推进落实公安民警教育训练为牵动,带动公安民警公安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继续教育、安保职业培训、公安理论研究以及对外警务交流等项工作的稳步推进,经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尽快跨入全国公安院校先进行列,努力把学院打造成我省科教强警的生力军、公安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民警素质的大熔炉、对外警务交流的新窗口,为全省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职业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这个发展战略得到省政府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孙永波的高度评价,并作出:“警院班子调整以后,新班子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很好!望全院师生统一思想,励精图治,创新工作,扎实推进,把警院建设成为合格警官、忠诚卫士的摇篮,人民警察精神的铸所,全国一流的警察教学培训基地。”的重要批示。 按照这一发展战略,学院党委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坚,创新工作,通过坚持科学发展,扬长避短、转变观念,在公安院校发展定位上实现了新跨越;坚持把握全省公安工作大局,积极发挥人才、智力和理论优势,在服务全省公安中心工作上实现了新跨越;坚持公安教育发展方向,推行校局联合育人、校队共建师资的新型教育训练举措,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了新跨越;坚持实战需求导向,构建树形课程体系,在公安教育课程改革上实现了新跨越;坚持从严施训,科学管理、认真执教,在民警培训工作上实现了新跨越;坚持对外警务交流活动,积极打造警务交流新窗口,在加强往来、扩大合作上实现了新跨越;坚持以硬投入换取软实力,克服困难、加强保障,在改善办学培训条件上实现了新跨越;坚持政治建警和从严治警,依法严管,奖惩分明,在公安教育训练队伍建设上实现了新跨越,为全省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5月30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黑龙江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孙永波同志在学院上报的《关于新班子组建一年来工作情况和下步工作计划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警院新班子组建一年来,争先意识、创新意识都很强,工作很务实,进步明显。警院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黑龙江公安工作和队伍的未来,因为关键在于队伍的素质,在于人才,所以教什么,怎么教,教出什么样的民警显得很关键。警院人要继续努力,瞄准高起点,学习上海等先进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伴随着历史的延续,黑龙江省公安厅人民警察训练中心(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将在省公安厅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深入实施“2+4”发展战略,以更加有力、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向明天,不断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未来的壮美篇章。
http://www.hlpolice.com - 2014-09-05哈尔滨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学院
哈尔滨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学院前身系黑龙江公共关系学院,成立于1991年,2002年与哈尔滨学院合作办学,联合举办哈尔滨学院公共关系学院。2005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更名为哈尔滨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学院。学院现有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图书40余万册,拥有标准化的体育场和完备的体育设施。学院还建有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与国家留学基金委东方国际留学中心、英国、澳大利亚、波兰、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是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内唯一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
http://www.hljpr0451.com - 2014-09-05